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作為中國人歷來被稱頌很高兩個詞就是“聰明”和“勤奮”,那能提現中國既聰明又勤奮的,小編覺得“數學”無疑是最恰當的,眾所周知普通的中國也被普遍說數學好,可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兩個數學天才的故事。他們是目前唯一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華裔數學天才。他們就是——數學家丘成桐和陶哲軒。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先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菲爾茲獎吧。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在由國際數學聯盟(IMU)主辦的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舉行頒獎儀式,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每人將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

截至2018年全世界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數學家總共只有60位,其中2位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丘成桐——在哈佛,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丘成桐,原籍中國廣東蕉嶺,1949年4月4日生於廣東汕頭,後全家移居中國香港。早年父親丘鎮英去世,家境清貧,母親梁若琳克服種種困難供其上學。

丘成桐在香港培正中學就讀時勤奮鑽研數學,成績優異。1966年,丘成桐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大學三年拿到學士學位,獲Stephen Salaff教授推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師從一代宗師陳省身。在伯克利讀書的第二年,陳省身教授就認為他的論文已足夠成為博士論文。當時,陳省身教授在送他的書上題字曰:餘生六十矣,薪傳有人,願共勉之。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22歲的丘成桐便獲得博士學位,23歲成為助理教授,25歲擔任斯坦福大學副教授,27歲解決了當時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引起世界轟動。在解決“卡拉比猜想”的同時,作為應用,他還證明了賽凡利猜想,發現宮岡-丘不等式。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1983年,年僅33歲時丘成桐就獲得代表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2018年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開幕的第十五屆馬塞爾·格羅斯曼會議授予數學家丘成桐“馬塞爾·格羅斯曼獎”,稱讚其在證明廣義相對論中總質量的正定性,完善“準局域質量”概念,證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貢獻,這是該物理大獎首次頒給華人數學家。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唐納森稱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紀裡最有影響的數學家”。國際數學大師、阿貝爾獎獲得者辛格說:“即使在哈佛,丘成桐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陶哲軒——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陶哲軒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於是,他3歲半時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儘管智力明顯超常,但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幾星期後,父母明智地將小哲軒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裡,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

其間,父母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陶哲軒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7歲的陶哲軒開始自學微積分。開明的校長又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動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讓小哲軒每天去該校聽中學數學課。不久,小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8歲半時,陶哲軒就升入了中學。經過一年的適應後,他用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在此期間,他開始以出色的數學競技考試成績頻頻引起轟動。曾參加SAT(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為滿分)。

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他未滿13歲時已贏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這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教授將陶象國夫婦和陶哲軒邀請到美國,遊歷了三個星期。夫婦倆曾請教費弗曼和其他數學家,陶哲軒是否真的是天才。“還好我們做了肯定答覆,否則今天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傻瓜。”費弗曼回憶說。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陶哲軒14歲時正式進入他中學時去聽課的弗林德斯大學,16歲獲得該校榮譽理科學位,僅一年後就取得了碩士學位。

17歲,他來到美國,開始攀登數學高峰,在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Elias Stein),21歲獲得博士學位。

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在陶哲軒的研究生涯裡,他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這些方向都是數學發展中極熱的生長點。

陶哲軒另一項著名的成果是與本·格林合作用質數級數解決了一個由歐幾里得提出的與“孿生質數”相關的猜想:一些質數數列間等差,如3、7、11之間,均差4;而數列中下一個數15則不是質數。這個已經有2300年曆史的數學懸案,強烈吸引了他的興趣,他與同伴甚至證明了即使在無窮大的質數數列中,也能找到這樣的等差數列段,這個發現被命名為“格林—陶定理”。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2006年夏,獲得麥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前主任約翰·加內特(John Garnett)評價他說:他就像莫扎特,數學是從他身體中流淌出來的,不同的是,他沒有莫扎特的人格問題,所有人都喜歡他。他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才,還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