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ide
時代是在進步的,只能說育兒的觀念也是在不斷更新,我們來看看大家說的傳統育兒知識哪些是錯誤的。
錯誤的育兒法
擠奶
月子裡,婆婆就要給孩子擠奶,被我回絕了,為什麼不擠奶,因為孩子乳房裡的硬核是激素原因,過幾天會自動消失。擠奶的風險是可能會感染,畢竟是用手指甲擠的。
綁腿
我堂哥比我大了十歲,據說小時候也綁過腿,以前的人綁腿是怕孩子的腿長不直,但是科學證明,三歲後孩子的腿會慢慢長直的,和綁不綁腿沒有關係。
綁腿的危害,有可能會導致髖關節脫臼,會影響孩子腿部的發育,因為腿不能動,還有可能影響大腦的發育。
尿布
尿布,沒有尿不溼以前是不存在東西方之說的,尿布今天依然可以用,只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尿不溼更方便,更好清理,讓寶寶出門更方便。完全可以在家裡用尿布,出門用尿不溼。
把尿
很多人會說,我們都是把尿長大的,不是好好的嗎?把尿存在危害,但是並不是說危害就是百分之百就會有,只是說風險比較大。
把尿對小寶寶的脊椎不好,尤其是月子裡的新生兒;把尿可能會導致孩子得痔瘡或者肛瘻;從小被把尿的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學會自主排便。
為什麼西方的更受歡迎
和父母的教育背景有關係
今天的父母很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對於育兒的知識,更多的人喜歡從書本、網絡甚至是專業的醫生那裡來獲得答案,但是以前的人消息不夠開放,育兒觀都是口口相傳下來的。
和科學的育兒觀念被普及有關
現在科學的育兒觀念就是自己沒看過書,帶孩子去做兒保,醫生也會告訴你孩子應該怎樣來養育。再加上網絡信息的發達,就是自己沒有通過書本學習,只要上網搜搜,到處都是科學的育兒方法。
科學的育兒觀有科學背書,老祖宗的育兒知識更像是民間偏方
我們知道科學的育兒掛念都是經過科學實驗,一系列的數據論證出來的。而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方法更像是沒有經過論證的民間偏方。這就好比你生病了一個是正規醫院,一個是江湖郎中,正規醫院有保證,江湖郎中沒有保證,更多的人當然會選有保證的。
豌豆媽媽育兒
紙尿褲比尿布、把尿好,我家孩子從出生就用紙尿褲,用好質量的,基本沒有紅屁股。我媽當時也是準備了好多尿布,反對用紙尿褲的,可實際一對比就知道。孩子的堂姐,比孩子大9個月,月子裡就開始把尿,她媽媽還很得意自己會帶孩子,因為她農村的,沒怎麼讀書就是當保姆出來給親戚帶孩子的。結果我孩子一歲多時完全不用紙尿褲了,要尿了就會告訴大人了。而她孩子自己還不會控制,我家多餘的紙尿褲和拉拉褲都送給她了,奶奶都笑話姐姐還要用妹妹的紙尿褲。而且特別喜歡吃補品,人參靈芝什麼的,帶著孩子一起吃,還動不動給孩子買一堆保健品吃,說是增加免疫力。我勸她不能給孩子亂吃補品,蜂蜜什麼的,會提早發育的,她嗤之以鼻,覺得我是捨不得給孩子吃。結果她孩子9歲就做大人了,帶去醫院檢查說是提早發育,雌性激素過高,嚴重缺鈣,現在又在狂吃保健品補鈣。真是碰上愚昧的媽媽倒黴的是孩子。
叮叮貓7817
【格格巫育兒日記:育兒自媒體,育兒達人,專注科學育兒、親子閱讀,青雲計劃獲獎者】
格格巫育兒
關於帶娃我應該可以發言的,因為我是一手帶大的,連搭把手的人都沒有,苦和累都吃過了,現在回想一下在這七年裡我連我幹了什麼都不知道,都沒有印象,只知道圍著孩子轉。把尿,沒把過,娃十一月份生的,直接墊尿片,溼了就扔了,那會尿很頻繁,十多二十分鐘就尿一次,我掌握不了時間,而且精力跟不上,後來到了天熱了孩子學走路了就扶著她蹲尿,能獨自站了就幫她脫褲子讓她蹲,那會帶娃已經有經驗了,能算到時間了所以很少尿褲子,就算尿了因為是夏天換了就是了也不會感冒,因為我沒把尿所以也不把夜尿,大概一歲多左右我崽就睡踏實了,一晚睡到天亮,那會我怕她尿床還是墊尿片的,後來我發現只要限制臨睡前喝太多水晚上就不尿床,後來就不墊了,也不尿床。我同學說她孩子晚上總有夜尿我說我沒那個精力。裹腿的話更不行了,小孩子蹬腿鍛鍊身體嘛,動動更好,不然成天躺那動也不能動該多難受,而且那會孩子睡覺就是青蛙形狀的,非要強制改變幹嘛呢,順其自然就好
火火26197726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很多傳統育兒方式是非常棒的。用哪種方式,看孩子合適哪種唄。
如今幼兒園裡還有好些穿紙尿褲的娃,都兩歲多了啊!我們家的九個月左右就沒有用任何尿布也不用什麼開襠褲之類了。娃想拉屎就爬過來指指自己屁股,大人就抱他去拉。
娃想吃奶就爬到媽懷裡靠著,抓住媽的手往胸前放。母乳一直吃到一歲三個月。後來他自己漸漸忘了。沒有什麼明顯的斷奶過程。
晚上媽陪娃睡,直到幼兒園畢業。陪講故事到娃睡著再離開,直到小學畢業。那些要儘早分床儘早分房、培養獨立性之類的西式觀念,根本沒理會。反而娃很能適應離開家的環境,七歲參加少年軍校夏令營,自己疊被子洗衣服、跟10歲的孩子一起跑越野、打實戰,沒喊過累,還樂此不疲;九歲參加冬令營,為了得獎狀,六點起床比別人早起一個半小時背書;十歲,沒有爸媽陪著,跟老師同學飄洋過海到地球另一面……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沒有膽怯。
反倒是有些朋友家的娃小小就分床分房的,到十三歲了夜裡還怕黑,初中住校住不到三天鬧著回家走讀……這……真不知怎麼解釋……😳
花開不限季節
其實老人的方法有些挺好用,比如好多人說讓孩子從小單獨睡,我覺得特別折騰人,不好餵奶,晚上孩子踢被也看不到,孩子也沒有安全感,我都是一直帶孩子睡的,目前沒有分床。還有說尿布的,我孩子出生在夏天,我考慮過後還是給他用尿布的,其實換尿布不像換尿不溼,很容易的,孩子不會睡不好,比換尿不溼好多了,只是後來天氣冷了,只好用尿不溼,從此和紅屁屁做鬥爭。關於把尿,我也是把過的,不用太頻繁,我記得孩子一歲半左右,我就開始訓練他晚上不尿床了,那時候一般晚上我11點起來把一次,一點多起來把一次,就可以睡一整晚了,慢慢的,晚上就會自己控制了,要尿的時候會在床上扭,這時候起來把尿就行了,大概兩歲就會晚上自己喊尿了,我同學孩子一直用尿不溼,三四歲還會夜尿在床上,所以帶孩子真的沒有什麼科學而言,都是自己摸索,往往經驗比科學還管用,大家不用覺得老人那一套特別差,人家都是一些經驗口口相傳的,有一定道理,自己琢磨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幸福小魚2
為什麼要把尿啊!孩子晚上睡個安穩覺最重要啊!我家孩子從來沒有把過尿,夜裡有尿的時候就帶紙尿褲,後來自己不願意帶了夜裡就不尿了,隨著他生長髮育完全了就不夜尿了,而我三姑家的小表弟好大了我姑夜裡還得把尿,因為習慣了,自己也不會想著起就等著大人喊,睡得迷迷瞪瞪的喊起來尿尿,沒有就滴幾滴。我家孩子晚上喝的多了點夜裡都是自己爬起來就去尿,還沒有四歲呢!
裹腿更沒有必要了啊!我家婆婆月子非得給孩子裹,他這邊裹起來那邊我就解開,為什麼非得束縛孩子啊!我家婆婆說不裹腿腿就長不直了,我就呵呵噠了,我家孩子運動能力很強,小小年紀小腿肌肉都很實在,從來沒有限制過他任何事情。
孩子的成長就要順其自然,很多老習慣都不咋滴。自己要會辯證看。很多祖傳的東西也很好用,為了我家孩子我專門學習推拿,因為真的有效。有用的多學習,我覺得像裹腿之類的就棄了吧!孩子的生長髮育都是自然而然的,長到什麼年紀就會幹什麼事,不要太多幹預。
暖暖媽媽育兒分享
社會在進步好的東西自然會被遺留下來,老一代的綁腿、裹小腳、把屎把尿等等,有些就會被屏棄,至於綁腿小孩才出生腿都是圈起來睡,手舉在頭頂像投降一樣,那都是嬰兒在肚子裡的習慣,只要醫生說小孩一切正常就行了, 不排除骨骼畸形,需要綁腿的需要!
至於把尿把屎,我覺得科學就行,因為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的兩個孩子都把過尿屎但都沒有出現任何不健康的後遺症,我不強行把睡覺之前把一次,起床把一次,喝奶後把一次,在玩時還沒一歲時一個半小時把一次!提一下有就拉沒有就算了,所以我的兩寶寶把習慣有尿就會拉沒有就動,都是兩歲不到就徹底擺脫紙尿褲!不管夜裡喝多少水上床睡覺時上一個廁所,整夜都無尿!現在讀幼兒園了從來沒拉在褲子裡過!
沫沫236799881
用西化的育兒知識,來解釋為什麼把尿、裹腿等習俗是錯誤的,不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夠好,而是社會在一點點進步。
1
把尿比穿紙尿褲更好?
危害
1.損傷括約肌
父母無法預知寶寶的排便時間,所以就頻繁的把尿,那麼寶寶也會頻繁用力。加上寶寶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會造成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度,易引發肛裂。
2.與痔瘡形成有一定關係
傳統把尿或把便的方式,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造成產生痔瘡的前提。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也有一定的關係。
3.容易導致尿頻
父母把便,使寶寶對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從而排便,而正常情況的排便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反射,長期把便使得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易尿頻。從長遠來說並不利於寶寶身體健康。
4.為如廁訓練帶來困難
有過把尿經驗的媽媽不難發現,把尿時寶寶可能會把上半身挺起來,這正是他們表達抗拒的一種方式。這種情況下,父母會堅持,這給寶寶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反而為以後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
2
新生兒綁腿讓腿更直
危害
1.影響身體骨骼發育
綁腿會壓迫腿部神經,影響寶寶四肢血液循環,導致四肢淤青,阻礙腿部骨骼發育。如果對寶寶綁腿,易造成他們手腳活動不靈活,減緩肢體發育速度,影響發育指標。
2.對大腦發育不利
寶寶在新生兒階段,喜歡抬手蹬腳,當手腳動起來時,寶寶會很興奮,會好奇自己是如何掌控手腳動起來的,從而刺激大腦發育。如果四肢被捆不能活動自如,對他們大腦的發育極其不利。
3.不利於髖關節穩定
傳統捆綁方式即寶寶從出生就被家長用毛毯捆綁雙下肢,從而使髖關節長期處於伸展位,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穩定,易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醫學專家不主張這樣包裹。
這也是嬰幼兒骨骼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許多病例在新生兒早期表現正常,隨著日齡、月齡或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半脫位,若不及時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3
捏鼻樑會讓鼻子更挺
危害
1.誘發中耳炎
從生物學上我們瞭解到,人體頭部的五大器官是相通的,嬰幼兒耳咽管較粗短,位置平直,父母在給寶寶捏鼻樑時,很有可能將鼻腔的分泌物弄到耳朵中,有引發中耳炎的危險。
2.成習慣性對眼
寶寶小月齡階段,視力發展不完全,捏鼻樑時,父母的手與寶寶眼睛的距離很近,寶寶會下意識的看或牴觸父母的手,這樣一來,就可能養成對眼或習慣性抓眼等壞習慣。
3.損傷寶寶鼻腔
鼻樑骨本身是軟骨組織,對於嬰幼兒來說就更軟弱。鼻腔內血管豐富,頻繁給寶寶捏鼻樑,易造成鼻腔內血管充血,損傷鼻腔粘膜,從而降低鼻腔防禦能力,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呼吸,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朵媽是大王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現在的育兒知識不是全部都是西化的,而是“中西結合”,我們老祖宗有流傳錯誤的習俗,也有值得延續的好習慣。同樣,西方也有更可怕的錯誤舊習俗。
可怕的西方舊習俗
在上世紀的西方,很多人都強調孩子的獨立性,把剛出生的孩子就放在一個房間裡面,哭的時候不抱,不哭的時候再抱。甚至有專家發明了“哭聲免疫法”,就是讓孩子哭到不再哭為止,讓孩子在哭聲中學會自己睡覺,不需要媽媽的哄抱和餵奶。
這個方法的確有用,也曾經風靡歐美。發明這個方法的科學家叫做約翰·華生,他也把這個方法運用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他的三個孩子,兩個自殺,一個抑鬱。
而驗證這個方法錯誤的實驗,同樣很可怕,叫做恆河猴實驗。
60年前,科學家把小猴子放到一個鐵籠裡面,裡面有兩個“媽媽”,一個上面有奶瓶,一個上面放上絨布,而小猴子除了餓的時候會找有奶的“媽媽”以外,平時一直依偎在沒有奶的絨布“媽媽”那裡。甚至在受到驚嚇的時候,都會躲到“絨布媽媽”那裡。
這些猴子長大以後,性格特別暴躁,會很殘忍的虐待身旁的猴子,完全沒有繁衍下一代的能力。
在這時,西方人醒悟到,剛出生的寶寶,需要的不是培養獨立性,而是媽媽最溫柔的愛。這個錯誤的習俗才慢慢到如今開始糾正。
老祖宗的確留下了一些不好的舊習俗
在舊時代裡,很多條件有限,很多認識的確有錯誤的情況。
把尿、裹腿可能會造成髖關節脫位
寶寶的髖關節的發育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孩子會在出生以後呈現“青蛙腿”的樣子,這樣能保證髖關節就在原本的地方。一旦變了位置久了,比如把尿、裹腿的樣子,就會造成髖關節脫位。
出現髖關節脫位最常見到的表現就是兩隻腿不一樣長、臀紋不對稱。
這時候就會需要給寶寶綁上繃帶,對於孩子的大運動、腦部發展都有影響。
剃頭可能會不慎損害毛囊
擠寶寶的乳頭可能會造成感染
簡而言之,不是西方的育兒知識都是好的,而是我們在學習的同時,把不好的摒除,留下了值得推薦的育兒知識。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戀紐帶,比起西方,更有人情味,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