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寫詩的人這麼多,寫詩有什麼好?

王哥詩


如今浮躁的世界,還有那麼多人寫詩幹嘛?想想也是,其實也不是。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有才華有氣質的人字字句句都在話裡、詩裡,人生無處不藏詩,很多時候我們讀不懂他,等讀懂的時候人卻已暮年。其實寫詩的人真不多,讀詩的人就更少了。回到問題我們寫詩究竟是為什麼?我想寫詩不外乎有三:第一為自己而寫,感情世界的真實流露,修養情操的一種自我培養;第二為心靈相通的人而寫,抒發情感,排遣憂愁,鞭策或鼓勵他人;第三也就是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一種傳承,言簡意核,意藏深遠。試想一下,一種文化如果能流傳幾千年,難道沒有他珍貴之處嗎?


雪下看世界


過不了多久,門前的梧桐樹就開花了!可是我卻感到了憂傷,我的心老了,無數次地蹂躪之後,它再也不能鮮活地、歡快地跳動!

曾經那麼喜歡詩意,滿樹的梧桐花香,滿樹的鮮嫩的歡快。我把落下的春天的樹葉夾在書裡,感到生命充滿寧靜詩意的氣息!每一個春天的早晨我都滿懷興奮、無比激動、無比歡快地跑去學校,去找每一個我已經一個晚上沒有見到的臉龐!我們開心地打招呼,我們充滿童趣地張望窗外的一切,滿懷著期待!

我喜歡默默地記下每一個我認為深情的句子,我把它無數次地寫在我書的扉頁。每一個寧靜的黃昏,我都喜歡一個人坐在靜靜的教室裡看書,想著自己的心事。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秋天的風吹來時,身上的衣服帶給我的溫暖。冬天,夏天,每一個季節都讓人那麼難以忘懷。我曾經那麼地渴求知識,我想用我堅韌不拔的意志證明我可以接近智慧,我無比堅定地去採取行動!我堅強地要求我要善良地活下去,無論面臨何種處境!

正如歌中唱的,出發時年少輕狂,豪情萬丈,歸來滿心疲憊,萬念俱灰!那些年少的詩篇,抵不住悠傷的眼淚!終於成了一個完全社會性的人,我從骯髒中爬過,我無可奈何。那些曾經和我日夜相處的朋友,一個一個地都離開了!

我經受了一個生命會經受的一切,明白了曾經的困惑!我放下詩筆,也許還會拿起。





彩虹的星星


寫詩的人多不多,沒有數據統計,不便妄言。但如說寫詩的這麼多,可能也只是在小眾範圍內而言,在整個社會人群中,寫詩的環境氛圍似乎並不熱乎。原因很多,主要是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興趣愛好愈來愈多樣,愈來愈分散,寫詩讀詩的熱情被稀釋了,被分流了,再想達到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那樣健康的詩歌鼎盛時期估計很難了。

其實一部中國文學史就充分表明,文學樣式也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或者是達到一個高峰後便再難攀越了。而此消彼長的規律卻依然在發揮著作用,新的文學樣式又會隨之異軍突起,吸引更多的作家去攀登新的高峰,也吸引更多新的讀者、欣賞者去追尋去傳播,從而形成新的文學樣式、新的文學潮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便是各領風騷數百年、上千年,任人選擇,任人欣賞,任人傳承。

現代社會,人們或許不再那麼多的高看詩詞創作了,但同時許多文學的新品種如電影、電視、戲劇不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嗎?特別是當今網絡時代,隨著播客、動漫、抖音等的興起,詩歌的蛋糕又被切掉了一塊,因此寫詩愛詩的人群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實在也難以說得清楚。依偶愚見,是少了而不是多了,這在悟空問答的閱讀量上可見端倪。偶在詩詞方面的答題,讀者量遠遠少於談經濟、談社會、談股票、談三農等方面的,過萬的幾乎沒有,這便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寫詩有什麼好?

寫詩與著文一樣,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或是一種激情的抒發,或是一種沉鬱的流露,或是一種張揚的宣言,或是一種靜物的寫生,可以直抒己見,可以借景寓意,可以借物表情,百姿百態便導致了詩歌的百花齊放,於是就有了各種的詩歌流派、詩歌風格。

詩言志,詩抒情。寫好詩,既悅己,又益人,也是一項不朽之事業。願詩人初心不變,願讀詩人陶冶情操。





郭雄333


如今寫詩的人多了,這是好事,說明生活好了,人們對精神境界的追求也高了。


寫詩有什麼好?詩言志。它能以凝練的語言,短小精悍的方式,把生活中所見,所思,所想,藝術化的記錄,既朗朗上口,又便於傳誦。

漫步山野,面對變化多端的四時美景,怎能不詩潮湧動: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輕無聲;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借問梅花落何處,風吹一夜滿關山;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詩,不僅能用神來之筆,點畫自然美景,還能直抒心胸,借景抒情,詠物懷志,傳遞思想。讓既能體會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安怡,又能體察到“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的超然。還能品味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己惘然”的無奈。更能感受到“白日放歌須縱酒,”“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娛悅。還能解讀出“天闊雲閒,無處覓簫聲”的寂寥。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在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提升品味,故而才使許多才子佳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飛火流雲84853236


如今寫詩的人非常多,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值得鼓勵和提倡。

詩和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綻和傳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淵源流長。

詩是心靈的呼喚,詩是優美的歌聲,詩是生命的延續,詩是人間的交流,詩是感情的傳遞,詩是文化的傳承……

詩像一汪清水淨化著人們的心靈,詩像一張白紙書寫著人們的生命軌跡,詩像一個號角激勵著人們的鬥志,詩像一幅優美的畫卷描繪出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寫詩的人多了,一是說明了我們國家文化水平普遍有了空前提高,反映了國家文化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功和豐碩成果;二是說明了人們想往真善美,通過詩的形式抒發出內心的感受和追求,為世間留下許多名作和佳句,進一步豐富中國的文化寶庫。

讓詩像長江之水一樣滾滾長流,綿綿不絕。








龍騰狼王


詩歌是自由的命題,心靈的聲音,自然的話意,未來的圖景。

一個真正的詩人,他(她)的心靈是純淨,是天真的,清澈如水寧靜,且波光瀲灩,粼粼的,靈魂的。這或許,就是生命的意義,與意識的未來。

詩歌是高雅音樂,也是流行風。客觀地說,詩人就在我們身邊,任何時代都在。不會缺席,也不會斷代。

詩是人格,是品格,是人性。是善,是真,是美。看《詩經》,看《楚辭》,看唐詩,看宋詞,看自由詩,看中國詩,看外詩。每一個名族,都有美的使者,大詩人。



歲月如梭水如歌


寫詩的好處太多了。同樣的意思,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感覺一定不同。比如說你剛睡醒覺,用一般的語言就會說就睡足了倍兒精神。而用詩的語言表達就會說。睡起兩眸清炯炯。再比如偶爾趴著睡著了,臉上壓了一道印子,用詩的語言就會說,枕痕一線紅又生。再比如,過去搞男女關係很俗氣的一種叫法是搞破鞋,一聽就叫人感到噁心。可是如果換做詩的語言來說就不一樣了。詩人們的表達式是:不知何時我的心開始驛動,那種曖昧的情愫,彷彿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又彷彿是一種幸福的折磨。我不想傷害毫無過錯的愛人,但那份被點燃的激情,又時時燃燒我的慾望,在極端的忐忑不安中,我忘乎所以地接受了愛的引誘……怎麼樣?明明就是搞破鞋用詩的語言寫出來便讓人感覺到一點浪漫和悽美。甚至可以誘惑別人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我要吃飯去了,有時間再寫。


鵲踏枝13


  1. 寫詩是因為看到了美好的事物,比如:春花秋月,鳥語花香,有一種想要抒發出來的感受,不論規格,韻律,哪怕是,啊!這樣也好,心裡舒暢,心情愉悅。

  2. 還有就是當遇到很高興的事,比如戀愛了,朋友相聚,踏青,喝高了等就有抒發的感覺,記錄下來,怡情雅性,表達愛意,寄託心志 ,何樂而不為呀。
  3. 喜歡,純屬娛樂的也有,有人喜歡跳舞,有人喜歡唱歌,就有人喜歡寫詩,沉靜或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抒發自己最摯誠的感動,在詩裡和自己交流對話,觸摸自己的靈魂,提高自己的修養,自娛自樂的純精神食糧。

搖曳盛開


現在人寫詩只是自娛自樂的一種表現而已,靠這行檔吃飯的即乎沒有了,從報刊雜誌上看到的詩有相當一部分是業餘詩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按詞源和詞海註釋:每個字不光是能讀準它的音,還要懂得它屬什麼轍、韻、平、仄,所以寫詩不力氣活而是文字遊戲,邏輯思維很強的,弄不好會丟人現眼。比如鄭板橋的《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就有人抬扛說:難道鄭板數錯了?一枝上只有十個葉子?這就是邏輯上的錯誤,當然了,這只是戲說而已。

總之,愛寫作業的人總比愛贖賭博的人要好的多,但要以此為業還需權衡。


170937601劉捕頭


寫一詩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還能鍛煉和提高人的意識修養,使人心情愉快,腦洞大開。使人的思維能力迅速提升。創作靈感隨時來襲。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寫到動情處,人隨詩歌一起飛躍到了人間仙境。感覺自己如同仙人一般。好不快活,其樂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