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遍手機通訊錄,卻不知道要把電話打給誰

前幾天,老友發了一句感慨:“現在混得,連找個人喝酒都找不到了”。她是一個職場媽媽,去年剛生了二胎。年底來巡查組,單位上要提交各種材料;老二快1歲,也黏她黏得不行。她說要是近,我們還能一起出來喝個酒,最後也只能在網上碰個杯。

最近,正好在看一本叫《別獨自用餐》的書,我很受益,覺得有必要把書中的社交理念分享給大家。說不定你看了也跟我一樣,心門從此打開,廣交朋友並從中得到更多收益和成功呢。

《別獨自用餐》的主要作者是基思·法拉奇,他是克林頓和希拉里兩位美國前總統的御用人脈顧問。他說一個人的成功,85%來自高效的社交能力,提出了讓人終身受益的社交法則。通過改變舊有的社交思維,持續有意識的社交行為,成為人脈管理的高手。

第一眼看到“一個人的成功,85%來自高效的社交能力”時,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看看法拉奇的成功,想想自己的過往經歷,再聯繫一下身邊人的故事,被現實打臉了,不得不相信社交能力的魔力。可不是隻有結交醫生老師,一直備著家人住院孩子入學才叫人脈。人脈就像肌肉,越用才越發達。他說,在建立人際關係網時,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要玩消失。(比如潛水朋友圈不冒泡,只看不點贊不評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看看我們的微信群,家人群有吧?同學群有吧?家長群有吧?同事群有吧?付費課程群有吧?在這些圈裡,有的人是圈裡的“社交明星”,為人處事能力強,見多識廣,樂於分享乾貨,總是願意幫助別人。如果她有事拜託你幫忙,你又力所能及,你會幫她嗎?要是他們在朋友圈賣東西,你買不買?反正我是會幫會買的,我信的是她這個人,很多人也許跟我有同感。

普通人是這樣,名人更是如此。喬·吉拉德,賣出13000多輛汽車創造商品銷售最高紀錄被載入吉尼斯大全,他曾經連續15年成為世界上售出新汽車最多的人,其中6年平均售出汽車1300輛。因為他說:在每位顧客的背後,都大約站著250人。顧客轉介紹顧客,這就是他成為銷售之王的秘訣。(我馬上翻看了通訊錄,250個,我還沒及格,掩面痛哭)

有名的六度人脈理論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六度人脈理論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熟人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繫起來。通俗地講:"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看來,我們有必要重新梳理一遍通訊錄,重新建立起和朋友們的連接。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人脈管理的高手,那我的上面這些心得體會你可以忽略了。如果你跟我一樣,在社交關係中多年沒有存在感,想重新開始管理人脈,那你有必要聽聽我的想法。

我翻遍手機通訊錄,卻不知道要把電話打給誰

法拉奇在書中,不但介紹了社交的重要性,還提供了很多社交技巧。我看下來,有3個點我覺得我們都要牢記:

  1. 先給別人帶來價值: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先本著利他原則,你先幫助對方滿足了基本需求,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等你有需要的時候對方也樂意滿足你。

2.從什麼地方著手:健康、財富、孩子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去幫助對方,獲得好感,從而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

3.刷刷“存在感”:朋友圈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臺,讓老朋友更瞭解你,讓新朋友認識你。你的朋友圈分享如果積極陽光,你也一定會交到正能量的朋友。你的朋友圈如果能帶給朋友們知識和價值或者開心一笑,那也是你的收穫。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我們可以連接更多的人,解決更多的問題,從而走向更大的世界.

《別獨自用餐》這本書說社交很重要,要利用每一個碎片的時間去結交朋友,廣結善緣。也就是俗稱的心門打開,讓愛進來。

你說你也知道社交重要性,可還是不知道怎麼做?那就跟我一樣,從每天發一條朋友圈開始(我一條朋友圈蹭了老朋友們兩頓飯),也多回復朋友們的髮圈,不知道怎麼評論,光點贊也好。就像胡適論成長說的: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