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玩套保 為何一家“浮虧”一家“豐盈”?

繼中石化旗下公司遭遇石油衍生品交易“鉅虧”後,又有上市公司“炒”商品期貨發生浮虧。百隆東方(601339)稱,其持有的棉花期貨持倉合約浮虧7108.74萬元。在眾人正唏噓上市公司參與商品期貨交易風險極大時,卻出現一家公司靠“炒”棉花期貨,實現盈利6631萬元。

同種產品做套期保值,為何差異如此之大,箇中內情如何?

套期保值遭遇冰火兩重天

1月2日晚間,百隆東方(601339)公告發布稱,經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棉花期貨持倉合約浮虧7108.74萬元。本次年底棉花期貨持倉合約浮虧(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將減少公司2018年度稅前利潤7108.74萬元,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緊接著,1月3日晚間,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孚時尚”)發佈公告稱,華孚時尚開展棉花期貨業務的目的為鎖定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在棉花期貨套期保值操作過程中,利用公司非生產急用原料在市場期貨價格短期脫離價值的時候進行期現對沖交易實現基差利潤;在期貨價格出現價值窪地時,擇機從期貨市場買入套保鎖定原料成本。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進行的棉花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實現盈利6631萬元,預計增加公司2018年度稅前利潤6631萬元。

浮虧並非真正虧損

就兩家公司的不同遭遇,上證報採訪了不少業內人士。大部分受訪對象認為,從公開信息看,兩家企業都並未超過套保範圍,所產生的浮盈浮虧也均在可控範圍,並不像是利用期貨工具投機產生的虧損或收益。

國泰君安期貨產業服務研究所的研究員鄭國豔表示,百隆東方屬於用棉企業,套保方向屬於買入套保。據瞭解,該企業的常規庫存量在10萬噸左右,而該企業的現貨庫存量較低,買入套保對應的棉花數量在6.5萬噸,用期貨建立了虛擬庫存替代了現貨庫存。

百隆東方曾在2018年5月30日發佈公告稱審議通過《關於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議案》,決定於2018年度開展棉花期貨套期保值操作,期貨交易總規模不超過10萬噸。從當時到現在期貨基差的表現來看,基差相對走強,也就是說,該公司通過買入套期保值總體上會有所虧損。

但也不是說就虧定了,天風證券研報分析:首先,從中長期來看,浮虧不代表真正的虧損,貼水情況下公司可持有直至交割;其次,期貨的“浮虧”有望在生產部門中以棉花現貨成本降低的方式進行部分補償。公司在會計處理上或把期貨部門和生產部門分開,導致期棉合約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期貨部門出現浮虧。若公司套保得當,“浮虧”有望在生產部門中以棉花現貨成本降低的方式進行部分補償。

套保亦有風險敞口

目前,大宗商品相關企業一般較多使用期貨、場內外期權、掉期、互換、倉單質押等工具轉移風險。企業在運用期貨、場外期權等衍生品套期保值還需堅守宗旨,一旦走上期現貨同時投機的道路,很有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虧損。不過,即使是正常套期保值,也是可能存在風險敞口。

南華期貨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趙廣鈺表示,實體企業經營的大宗商品多種多樣,其經營的商品很有可能是與期貨上市品種高度相關的非標準品,長期來看標準商品和非標準商品的運行趨勢是一致的,但中短週期中兩者價格會出現一定的背離。即便經營的商品是與上市品種完全一致的標的商品,期現基差也會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動。所以,無論是運用期貨還是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場外期權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敞口。

一個鉅虧,一個浮盈,兩家公司被公眾熱議,但在很多專業人士眼中,與大宗商品相關的企業進行套期保值過程中發生浮盈或浮虧,都是正常的現象。

趙廣鈺認為,企業運用商品期貨的本質是發揮其轉移風險的功能,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對沖現貨鏈條中的貨權及價格風險,而非通過期貨市場盈利。關鍵在於,部分企業在運用期貨套期保值的過程中違背了對沖風險的初衷,將期貨作為投機性的工具試圖牟利,此種情況很可能帶來較大的實際虧損。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