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躍遷

區塊鏈: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躍遷

“躍遷”最早來源於量子力學,指的是原子在光的照射下從高(低)能態跳到低(高)能態發射(吸收)光子的過程,簡單的理解,“躍遷”的發生需要藉助一定的外力才能發生改變,而非來源於內部能量的流轉。正因如此,暢銷書作家古典用一本《躍遷》開啟了“躍遷”一詞的新時代。

但我們這裡所要表達的“躍遷”並非什麼量子力學概念,也非人生變革的心靈雞湯,而是人類從受限於物理世界的場景轉變到,能夠隨時隨地以數字身份流動於數字世界的信息或價值的交互。而當下帶來這一改變的“能量”目前看來或許跟區塊鏈的出現有莫大的關係。

1

唯一性的加持

如今看來30年前互聯網的出現確實開啟了“信息高速”的新時代,人們從傳統的飛鴿傳書、快馬加鞭,發展到了秒級直達,因此,電子信件被認為是互聯網的第一個應用也不足為過。“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這是1987年9月14日,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

30年後,人們對互聯網的研判不再以信息為導向,原因很簡單,一份信息放在互聯網上被淹沒和覆蓋的概率跟“二八定律”有的一拼,而大多數人甚至完全意識不到信息的價值,僅僅停留在一串代碼的認知上,最終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差距變成了網民與網民的網速和頭像差距。

“唯一性”是區塊鏈幾大特性中最樸實的特性,也就是俗稱的不可篡改,正因為該特性的加持,使得網絡上的信息可以被賦予唯一性,與物理世界中因為不同人觸碰的剎那而留下蹤跡,即使是一模一樣的信息因為放在鏈上時間軸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價值。

要從數以萬計的信息中找到真正適用於自己的信息除了搜索的實現,或許在未來還會被打上價值的烙印,畢竟從購物的角度來說,1萬元的價值原則上是大於100元的。

如果單純依靠互聯網的信息傳遞,我們是無法確保數字世界裡的信息或身份是唯一可靠的,如果這一要求都無法滿足,說再多的數字經濟都是紙上談兵。


區塊鏈: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躍遷

2

區塊鏈的“第一性”

從互聯網早期過渡到“大智雲物移”(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再到5G,再到如今熱炒的區塊鏈。故事大抵上會被認為是XXX描繪的一幅未來景象,但一些小故事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至少全球智能手機的數量已經接近30億部。

這些智能終端的出現,可以理解為是人們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工具,而剩下的服務型技術都是圍繞該智能終端開發的應用。但不同的是,“大智雲物移”中包含的東西只要掛上了數據似乎都可以與區塊鏈掛鉤,畢竟區塊鏈也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高級的“數據庫”,而一個更加安全的數據庫才能提供更為安全的服務。(直白的理解)

或許會有人以為數字世界就是網絡世界,但實則數字世界的定義要廣泛許多,畢竟在多維空間內,數字世界有可能是物理世界的高維,看過《黑客帝國》的朋友大概會愈加明白這樣的深意。

區塊鏈的“第一性”強調在確保主體健康發展的前提下,能夠打好一塊地基,然後在地基的基礎上發展更多的產業,這是“互聯網+”的概念。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開放性”和“透明性”構成了另一個地基,而這些地基的誕生源於數據的流動,源於信息的爆炸。

區塊鏈要做的是搭建一個更好的數字世界,保證參與者能夠在唯一性的前提下更好的進入到數字世界,而不僅僅侷限於概念階段。


區塊鏈: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躍遷

3

資產(價值)遷移

資產或者價值的遷移對於瞭解區塊鏈的人來說已經不需要過多的撰述,畢竟區塊鏈天然和金融進行了結合。互聯網的信息遷移基本已經達到了90%的滿意度,但資產的遷移還停留在電子轉賬的技術上,中間環節異常繁瑣。

雖然物理世界的價值遷移已經較為簡便,全球化也日漸豐滿,但價值的流動還停留在“遛狗”的階段,對寵物而言雖然看似自由,但實際上還有個主人在牽引著。而區塊鏈完全可以打破這樣的限制,讓財富實現真正的流動。

如果價值都可以在數字世界轉移了,那麼對人類而言,剩下的只有生命體的挪動了。

當我們在談論區塊鏈多麼多麼偉大時,其實還是要落腳到一些細則性的問題上,畢竟沒有人喜歡飄著的概念。那些被炒上天的東西要麼摔死要麼經歷熱潮後迴歸到真正的發展曲線。

當然,誤解固然存在,只是人們依然會感慨當年看不懂互聯網的時代,猶如大潤發被阿里巴巴以224億收購時,其董事長黃明端說的一句發人深思的話,“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幾乎已經停止了進化,但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人類正依靠著各類雜交技術“進化”到下一個時代,而依靠區塊鏈步入數字世界的躍遷或許還僅僅是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