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中國觀眾上一次在電影院看到“變形金剛”還是在17年的6月份,當然,那一次的觀感記憶並不怎麼令人愉悅。

去年,《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以下簡稱《變5》以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較《變4》的11億美元大幅度縮水,令及時止損並知錯能改的派拉蒙決定重啟“變形金剛系列”,由特拉維斯·奈特接棒邁克爾·貝擔任導演。1月4日,“重啟者”《大黃蜂》正式登陸中國內地院線,上映首日票房突破1億,截至發稿前已2億,排片佔比一度高達50%。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大黃蜂》的出現撫平了觀眾的記憶褶皺。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當公眾從電影院走出來,出現在討論聲中最多的詞彙莫過於“不一樣”、“可愛”以及“還行”。的確,面對口碑上的持續走低,“突破”成了“變形金剛系列”想要走下去的關鍵問題,而“爆炸貝”不再擔任導演的《大黃蜂》的確發生了太多變化。它不僅只是一部視覺動作大片,還有了更為豐富的情感細節以及更具人情味的角色設定。

大黃蜂變“大黃喵”,變形金剛系列的“重新來過”

“大黃蜂把臉放在查莉手心時,老阿姨的心都要化了!”觀眾的反應直觀地道出了這部新作的第一觀感:有溫度。

不同於變形金剛系列慣用的美女配豪車,《大黃蜂》的主角查莉是一個剛滿18歲的女孩。她叛逆獨立、還未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渴望親情的同時又不夠勇敢,直到遇到大黃蜂。賽伯坦星球大戰後,大黃蜂被擎天柱委以重任,前往地球建立根據地並保護地球,受到重傷並失憶的大黃蜂變身甲殼蟲躲藏在一家汽修廠,然後就遇到了渴望有輛汽車的查莉。

從敘事角度來看,《大黃蜂》的故事簡單甚至低齡化。女孩與機器人,一個缺乏關愛一個像“忠犬”般給予守護,在充斥著小幽默的故事線條下,兩人攜手拯救地球,最終一個得到成長一個完成了守護地球的使命。僅從故事來看,《大黃蜂》更像是一部關於愛與成長的童話故事。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導演奈特很擅長處理人物之間的情感表達,查莉和大黃蜂之間並不簡單的真人與CGI角色的互動,他們有行為互動甚至情感的交流,一系列基於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情感維繫,通過查莉生活以及本人對家人態度的變化悉數道出。所以從情感表達上來看,《大黃蜂》的設定更能讓影迷和觀眾產生共鳴。

同時,《大黃蜂》中的變形金剛也不再是大眾傳統印象中的戰爭機器,它們各有性格,尤其是大黃蜂,之所以被選中作為“重啟者”,大多也是因其一直以來與人類親近、活潑、可愛、有特點的形象。當然,耐打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無論是動畫、遊戲還是電影,G1造型的大黃蜂都是受傷次數最多的,《變形金剛:塞伯坦的墮落》中還為了替擎天柱擋槍差點喪命,但依舊生命力頑強。

基於“變形金剛系列”的基因,《大黃蜂》仍然有著大量的打鬥場面和炫酷的視覺特效,尤其是大黃蜂在機器人與汽車兩種形態上的不斷交替變化,以及大黃蜂外貌神情的多變、打鬥過程中的靈活,都很有看點。導演奈特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強調,《大黃蜂》特意借鑑了成龍在電影中的動作元素,用在外形與其他機器人相比較為小巧的大黃蜂身上,活靈活現。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作為反派的“三變金剛”行頭同樣很有場面,此次亮相的粉碎與反彈球在能變身汽車外,也分別能變身噴氣機和直升機,它們在影片中是大黃蜂最大的敵人。雙方在打鬥過程中眼花繚亂的變身可以說是相當還原和過癮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黃蜂》並不是變形金剛系列的續作或外傳,將時間線放置在20世紀80年代的它是獨立的“重啟者”

,所以觀眾看到的大黃蜂的汽車形態不是以往常見的科邁羅,而是初始形態甲殼蟲。除了大黃蜂的形象外,影片無論在故事、人設、影像風格還是表達訴求上也都摒棄了以往變形金剛系列的慣性思維,更令人意外的是,它還將觀眾帶回了那個屬於變形金剛的“黃金時代”。

硬核不再,懷舊溫情路線能否“拯救”變形金剛?

對於兒時看過TV動畫版的變形金剛粉絲來說,80年代具有特殊的意義,《變形金剛》初代玩具和動畫正是始於此。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玩具廠商孩之寶的玩具士兵系列在進入日本市場吃了閉門羹後,開始研發“微星小超人”(Micronauts)系列。到了80年代孩之寶逐漸研發出了變形金剛(Transformers),並設定了一套劇情以配合玩具銷售,還製作了三集動畫廣告,漫畫方面由漫威負責推廣。在收穫市場一致認可後,長篇動畫劇集《變形金剛G1》應運而生,變形金剛開始風靡全球。

此後,一系列與變形金剛相關的作品、衍生品不斷湧現,直到2007年,由邁克爾·貝執導的電影《變形金剛》登上銀幕。從第一部到第四部,再到如今的《大黃蜂》,機器人在銀幕中活躍了近十二年。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回到電影版《大黃蜂》,作為變形金剛系列的首個獨立角色電影,影片將故事背景放在20世紀80年代,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填補,亦是一次致敬。

此前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關於大黃蜂的時間線要麼是現代,要麼是《變5》的二戰時期,至於更早之前的時間線,大黃蜂以及其他的機器人是怎麼來到地球上的並沒有做過多說明。《大黃蜂》的時間背景設定恰好彌補了這一系列的時間內容缺失。

正是基於故事的時間背景,《大黃蜂》的另一個特徵頃刻體現:懷舊與致敬。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經典元素,首先是主角大黃蜂。在影迷熟悉的美版《變形金剛G1》動畫片中,相比擎天柱、保鏢鐵皮、消防車、恐龍部隊指揮官鋼鎖等機器人,大黃蜂並不是最亮眼的角色。G1動畫最後,大黃蜂被五面怪升級改造成了“金飛蟲”,汽車原型為德國大眾‘‘甲殼蟲’’,機器人形態臉部變成了和擎天柱般的口罩臉,戰鬥值大增。《大黃蜂》中擁有豎起的耳朵和麵罩的大黃蜂造型正是大黃蜂和金飛蟲二者的結合體。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放眼影片,《早餐俱樂部》畫面、80年代樂隊、音樂、黑膠唱片、人物服飾造型……導演奈特對經典的致敬充斥其中,尤其是將音樂用於大黃蜂和查莉交流的創意。不管是借The Smiths樂隊《Girlfriend in a coma》說出的“我不願她有任何危險”、Sammy Hagar《I can`t drive55》中的“我不能只開到55邁”、Simple Minds樂隊《Don't You》中的“千萬不要把我忘記”,還是Duran Duran、A-Ha、Bon Jovi 等樂隊的老歌,撲面而來的懷舊感,有趣的同時又能頻頻給人驚喜。

此外,《大黃蜂》對《E.T.》的致敬也是相當明顯了,無論是人類女孩和機器人的設定上,還是雙方肢體行為的互動都不難看出《E.T.》的影子。到了影片結尾,大黃蜂更是變成07版電影《變形金剛》的老款車型科邁羅,同時,G1造型的擎天柱現身橋上,還有七位夥伴正從天而降。一切的一切都在預示著:屬於他們的故事即將上演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眾所周知,《變形金剛》系列是最為明顯的爆米花電影,但從第四部開始卻偏了題,到了第五部,邁克爾·貝的狂轟濫炸式操作終於將該系列的口碑炸得一乾二淨。《大黃蜂》的出現對於變形金剛系列而言似是一次“拯救”,雖然目前來看只是口碑層面的。

截止12月底,《大黃蜂》全球票房累計超1.5億,1月4日中國內地票房首日過1億人民幣,雖不及《變5》的3億人民幣,但好過北美846萬美元的開畫成績。目前,中國市場兩日票房破2億,接下來必定還會繼續發力。總體來說,票房成績不夠驚喜,不過影片口碑表現卻是喜人。

2日票房破2億,不再“硬核”的《大黃蜂》能否拯救變形金剛系列?

爛番茄開局媒體評論12連鮮,目前仍保持在93%的新鮮度,觀眾爆米花度79%,屬於媒體觀眾都比較認可的類型,也是變形金剛系列首個被認證為“新鮮”的電影。中國內地市場,豆瓣評分7.5,僅次於《變1》的8.2分和《變2》的7.6分,貓眼等大眾口碑9.2分。恭喜導演奈特,可以不用回去繼承百億家業了。

作為系列重啟後的首部獨立電影,《大黃蜂》承載了太多意義,至於被“炸燬”的變形金剛能否藉此“重生”?還要看這隻機器蜂接下來的市場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