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樑堌堆——景山古遺址

景山,商都景亳所在地,亦名楚丘。位於山東省曹縣縣城東北四十里,今名梁堌堆,屬侯集鎮,北與成武縣邊境之冉樓相鄰。

曹縣梁堌堆——景山古遺址

景山記載於經傳史籍甚多。《詩經·商頌》是歌頌殷先祖成湯、武丁的祭廟之樂,其《烈祖》雲:“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又《殷武》有:“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商邑翼翼,四方之極”,“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其中景、景山即指商都之景山。《烈祖》之句,意為景山四周,皆大河也。《殷武》之句,意為上天命大君主商湯設立都城在夏禹創業的地方;商之王都整飭,為四方之極;登上景山,松柏高大且直立。《竹書紀年》記:“黑龜並赤文成字,言夏桀無道,成湯遂當代之,杌次於邳山。”《史記·六國年表·序》,《國語·周語》亦有此記載。景與丕、邳同,皆為大義,可見商之興與“天命”有關,故“商湯有景亳之命”。

曹縣梁堌堆——景山古遺址

夏禹時,景山稱桑臺,夏中後期為楚人所居,稱楚丘。商代,商軍將楚人趕至江淮間。周代,宋人佔據,稱武城。而楚人仍以楚丘為先人宗廟,來此祭祖。秦時稱武城縣,項羽為西楚霸王時,改稱楚丘縣。劉邦為漢王十二年,滅掉英布後, 過此, 改楚丘為成武縣。東漢後縣城北遷,丘稱楚丘亭、楚丘。據《括地誌》、《正義》記載,隋代,楚丘屬己氏縣,乃改己氏縣為楚丘縣,楚丘在楚丘縣城北三十里。明清兩代,楚丘複稱景山,設景山鋪,景山裡。

曹縣梁堌堆——景山古遺址

現景山遺址南北長15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30000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多次考古證實它是一處龍山、嶽石、夏、商、周、漢等不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址。

曹縣梁堌堆——景山古遺址

景山遺址屋內佛像

“景山夕翠”是曹縣八大景點之一,歷代文人墨 客常以此吟詠歌唱,抒發情懷。董味清有詩讚曰:“景山松柏賦丸丸,翠點睛峰入夕觀,雲氣遠橫疑壁障,斜陽返照似屏攢。春縈苔石千重碧,秋老楓林四繞丹。眾嶺於今驤首望,煙姿柳色鎖層巒。”

曹縣梁堌堆——景山古遺址

景山遺址歷代石碑

1979年,景山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