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樊軍民很火。

他不是娛樂明星,也不是網紅,只是個琢玉的新疆漢子。

我千里迢迢到烏魯木齊跟他聊了一個下午,倒不是因為想在他這個“火把”旁邊取取暖。與他相識十多年,許久未見,就想看看他面容滄桑了多少,玉雕藝術又進步了多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樊軍民

很多年以前, 我拉著行李箱到新疆做生意, 那時見到樊軍民, 他臉上總掛著憨態可掬的笑容, 今天這份笑容, 多了些真誠的狡黠, 我想那應是閱歷與思索的痕跡。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樊軍民的煙癮比我大,我們倆一根接一根聊得也過癮。當然我知道他酒量也優於我,所以聰明的避其鋒芒,聊完就走,順便帶走他許多真知灼見。

我想了很久,怎樣去寫樊軍民,或者說以我的理解把他再一次介紹給大家。他現在是一個很有厚度的人,不是指他肚子厚,是指他玉雕創作的思維與探索。

我認為自己,不敢說善於思考,但可以說是個樂於思考的人。在玉雕圈行走這麼多年,親身參與了玉雕創作的發展與變化,很多作品從傳統到創新,我靜觀無數。

有的玉作棲息在傳統的“舒適地”裡,不溫不火。有些則高舉“創變”的大旗,嘶吼顛覆。其實細看下來,更多的“新”與“變”,只是工藝和形式上的改觀,缺少主旨表達的透徹。

這也是為什麼,我始終專注有思想的玉雕。有形式而缺思維的創新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太大意義。

在這一點上,樊軍民想的很明白。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羽人》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水至清有魚》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問道》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不知春光早》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天口吞》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大風壺》 玉雕作者 樊軍民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先有思想的指向,再有形式的突破。

不是複製“師父教的”和“市場好賣的”傳統,也不是盲目的刻意跟風突變。而是在表達與工藝之間取得平衡,創作一件完整的,可以讓觀者思考解讀的玉雕作品。

這很難,好在樊軍民有個雅號叫“樊有才”,而且很努力,如今他很火,因為他一直在為心中那團創作之火添柴。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其實做玉經年,我深有體會,生意和創意往往難兩全。有思想的玉雕需要心有靈犀的回應和認同,需要堅守,也需要等待。

用樊軍民的話說,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

玉雕之人,會在生存與創作之間徘徊,會在平淡念俗與陽春白雪之間權衡,可以享受雅俗共賞,也不畏懼曲高和寡。我覺的這是對待璞玉的態度,也是玉石雕刻應該有的心思。

總比只盤算著“切一刀,多少錢”,而後雕刻千篇一律,滿潭死水的強。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當代玉雕和藝術這個大概念之間,有距離也有差別,但是沒有障礙。是相通的,也是互為影響促進的。其實藝術這個詞,有時聊起來難免大而空,璞玉是一個讓藝術落地的美好載體。

樊軍民在這條“玉藝之路”上行走著,走的整個人比以前清瘦了許多。這不能說是為玉消得人憔悴,太傷感。只是這份投入,我也在自己的每一個失眠之夜感同身受。

很高興,我們都在路上。

最後還得說一句,樊軍民的玉雕作品打磨的真好。

玉在當代,藝在千秋 樊軍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