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看管仲如何以道法管理百姓

管人在管心,管心在因循其性。人之本性在趨利避害,趨利避害是為了生存,如果超出了生存所需,就產生了貪慾,就超出了天道的尺度。如果人已衣食無憂,那麼對利的追求就轉化為

對名的嚮往,這也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但必須做到德與名相符,厚德方可載物,這也是天道要求的尺度。追求名利是人之本性,管人要用因循人性的方法使人將利己與利他、利國相統一,使人的行為處事朝著符合道的方向發展。

文化之旅: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看管仲如何以道法管理百姓

管仲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管子·霸言》中說:“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把人當作國家的根本。管人就要掌握人的本性,《管子·禁藏》說:“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人雖然在社會中擔任不同角色,但有著“唯利所處”、“趨利避害”的共同本性,這是天道賦予人維持生存的本能。《管子·霸言》說“得人之道,莫如利之”。聖王明君以此為抓手,以利安民,以利使民,引導官吏和百姓的行為處事朝著合乎道的方向發展。

首先要富民安民。《管子·牧民》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治國首要任務是讓百姓富裕,百姓富裕了,國家就容易治理。因為只有百姓衣食無憂,才會注重精神價值,這是符合道的自然之理。在如何富民上,《管子》提出“六興”:“厚其生”“輸之以財”“遣之以利”“寬其政”“匡其急”“振其窮”,就是創造有利生存的條件,為百姓生計提供保障,使百姓能夠遠而來居,居而能安,百姓安居才能樂業,衣食無憂才能接受國家教育,聽從國家管理,為國家治理所用。最難能可貴的是,管仲還不忘記關照社會弱勢群體,他在《管子·入國》明確了“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要求地方官府對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定期進行慰問、撫卹、救助。這在兩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無論是否能做到,單是提出來已經是非常偉大了。

文化之旅: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看管仲如何以道法管理百姓

富民之後要教民。教民要使百姓敬畏天道。天道難以理解,但百姓必須遵守,所以必須要讓百姓樹立敬畏之心。管仲在繼承黃帝自然天道觀的同時,也有意保留了天道的神秘性,他在《管子·牧民》中說:“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廟,恭祖舊。”如此,百姓雖不懂道理,也可從內心做到對天道的遵循。管仲雖然認為存在鬼神,但並非指宗教的人格神,而是同樣決定於天道的客觀存在。宇宙相對於人類的認知力是無限的,必然存在著某些未知,由此帶來的神秘感可以使人們對天道心存敬畏,不至於忘乎所以,為所欲為。實際上,以黃帝為代表的遠古聖明統治者從來就沒有相信人格神的存在,祭祀鬼神只是作為統治手段的政治表演罷了。

教民要使其知禮義。知禮義就知道了獲取利益的邊界,即“君子好財,取之有道”。不貪得無厭,不損人利己,社會也就不會生亂,國家就能和諧穩定。如果教民知禮義而不遵,還應配合必要的賞罰措施,《管子·法法》說:“憲律制度必法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人有七情六慾,有的人雖知道法,卻未必能遵守道法。有必要制定合乎道的賞罰制度,並且賞罰分明,以利之得失促進百姓遵守道法。

文化之旅: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看管仲如何以道法管理百姓

教民要使其有所長。在道德教育的同時,管仲還注重職業教育,提出“四民分業”的政策,將社會職業分為士、農、工、商,並要求相聚而居,通過父教子傳的教育方式實現職業技能的傳承。這種方式不僅有助於降低教育成本,也有利於同行的技能交流提高,還有利於社會群體的和諧穩定,這對今天解決城鎮化過程中伴隨人口增加出現的難題很有借鑑意義。

富民教民為的是用民。百姓效力於國,國家才會強大。國家可以通過法令用民、使民,但用民使民也要合乎道的要求,不僅要用其力,更要用其心,要以因循人性為根本,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要通過因循利導使百姓樂意為國所用,為國效力,否則會勞民傷財,引發民怨。用民要將國之利與民之利統一起來,才能得到百姓的響應,得到天下的支持。管仲這些用人思想對中國曆代選人用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化之旅: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看管仲如何以道法管理百姓

對人的管理當然也包括對官吏的管理。官吏處於社會中上層,已不再為衣食擔憂,其本性中對利的追求通過禮義教育已轉化為對名的嚮往。廣義上講,名是利昇華後的另一種形式。“當官不為錢,貪錢不當官”,如果官吏把追求錢財作為目的,那就違背了道的要求。對名的追求使人嚮往加官進爵,但管理者必須審查其德能與官位是否相符。對此《管子》提出了很多措施,如“三本”:“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四固”:“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斂,不可與都邑。”通過有效管理使官吏德位相配,讓官吏們懂得以自己的德能承載相應的名利,否則就違背道的要求,難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