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也是王族

溱洧拾遺第2期

《天龍八部》: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也是王族

喜歡《天龍八部》的人,對大理段氏都不陌生。段氏是大理國的皇族,地位尊崇,而且靠家傳的一陽指和六脈神劍威震江湖。

很多人不知道,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是正統的王族

大理段氏的先祖叫姬叔段,也稱共叔段,是春秋鄭國第二代國君鄭武公的兒子,第三代國君鄭莊公的弟弟。

大理段氏如何由春秋鄭國姬姓演變而來?就要談一個典故:鄭伯克段於鄢

《天龍八部》: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也是王族

春秋時期,有個國家叫鄭國,都城在今河南新鄭,主要疆域就在中原一帶。鄭國第三代君主鄭莊公雄才大略,非常有能力,將鄭國治理的國富民安、兵強馬壯,被史家稱為“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鄭莊公雖是一代霸主,但有一件家事讓他很苦惱。就是他的母后與他不親近,甚至想奪取他的王位。

鄭莊公有一個弟弟叫叔段。他的母后非常喜歡叔段,因為鄭莊公出生時是難產,叔段出生時是順產。鄭莊公即位後,在他母后的遊說下,他幾乎將鄭國一半土地都封給了叔段。

隨著叔段的權勢越來越大,逐漸起了反叛之心,想取鄭莊公而代之。他與母后商議,決定由母后做內應,反叛鄭莊公

鄭莊公是何許人也?在得知叔段反叛這一消息後,立即部署,派兵鎮壓。最終在鄢地(今河南鄢陵)將叔段擊敗,

叔段逃往共地(今河南輝縣),故後人又稱叔段為“共叔段”

叔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後,非常可憐這個叔叔,曾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隨後,將叔段逃亡的孫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以後,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後來,叔段的後代子孫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又將“段”作為自己的姓氏

有一點要解釋清楚:公孫滑,又稱姬滑,因是鄭武公(叔段父親)的孫子,逃亡時改名公孫滑。

共叔段的“段”姓後代一部分先遷往甘肅武威,後又遷至雲南。到唐朝時,遷至雲南的段氏一族中出了一位人物,叫段儉魏,是“雲南王”閣羅鳳手底下的一名大將,在天寶年間曾大敗唐軍,因功拜相,手握實權。

《天龍八部》: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也是王族

自段儉魏後,傳了六代,到了段思平時,建立了“大理”。段思平就是《天龍八部》小說中,大理國的第一位皇帝,六脈神劍由其所創。段譽的伯父段正明是第十四位皇帝,父親段正淳是第十五位皇帝。

段正淳的兒子段正嚴,是第十六位皇帝。段正嚴又叫段和譽,也就是《天龍八部》小說中的段譽。

所以說,大理段氏其實來自中原,先祖是春秋鄭國王室,再往上追溯,也可以說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

周文王姬昌→鄭桓公(姬友,鄭國第一代國君)→鄭武公(鄭桓公子)→姬叔段(鄭武公子)→段氏(叔段後代)→段儉魏→段思明→段正明→段正淳→段正嚴(段和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