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今天早晨,張柏芝三胎得子的消息刷了屏。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一時間,關於“孩子爸爸是誰”的討論迅速發酵。

工作室的一句話很是考究:

”柏芝會全力為三個孩子創造更加優越的成長條件。”

這句話不等同於保護孩子爸爸的隱私,而是直接宣告,媽媽將全權負擔起三個孩子的所有。

關於這點,評論滿溢著祝福和鼓勵,諸如“你開心就好”、“孩子爸爸是誰不重要”等等。

有人說:都8012年了,一定要有男人才可以嗎?孩子就是張柏芝自己的!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的確,對於這個鼓勵思想獨立、自我解放的年代,對於這個強調自我價值高於一切的年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懷抱著最深的期待和感恩。

但是,婚姻與家庭,卻恰恰是與獨立和自由相悖的存在。

在你決定養育孩子之前,想過要給孩子怎樣的一生嗎?


子女的人生,誰來買單?


最近上熱搜的,還有終於曬了一次幸福的“小龍女”吳卓林。

18歲的她,與比自己大了整整12歲的女友宣佈結婚。

看著這張粉紅色照片,我在慶幸這個少女終於可以在18年苦大仇深的漫長歲月裡,找出某個時刻停下來喘息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嘆:她真的從此就走向歲月靜好了嗎?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這個不被父親承認的女孩,從出生起,就走上了一條註定艱難的道路。

自殺、家暴、乞討、性取向……每一個舉動都被視作醜聞。

她曾經這樣說過:

我從未想過從他身上得到任何東西,他遺囑上連我一個字都沒提 ,我也不會恨他,沒有關係。

我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誰,而我自己卻不知道我是誰。

我找他不是要錢,我只想他告訴我,我小時候發生了什麼。

聽到她說“沒有關係”這幾個字時,我的心裡狠狠疼了一下,一瞬間想到了那句話:心裡全是苦的人,一絲甜就填滿了。

她說,沒有關係、我不疼、我不恨。

她說沒有關係,我不需要親情,我不需要愛。

她假裝瀟灑、拼命掙扎,但這樣的家庭,給她帶來的傷害,早已經深入骨髓,烙印一生。

縱觀這個紛紛擾擾的娛樂圈,從李小璐出軌,到陳羽凡吸毒,再到王寶強離婚風波,父母的鬧劇將一代又一代無辜的孩子推上了風口浪尖,他們將要面臨的是言論更加自由、輿論也更加開放的社會,父母在隨心所欲追求自己所謂的人生時,幾時想過,在破碎的家庭和世人的苛責中,他們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


父愛和母愛,缺一不可


有一個跟我很要好的高中同學,從小是和媽媽相依為命長大的,除了單親,生活條件還算不錯。

現在她30歲,性格開朗,樂觀隨和,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可是每當提起父母,她都習慣性沉默。

她說:我這些年過的很好,也並沒有覺得自己的人生因此而不同,但是想起還覺得遺憾,我永遠都忘不了那種孤單感和無力感。

上學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給我一個完整的家,至少讓我在提起這個詞語的時候,不會那麼沒有底氣,在我放假回去的時候,可以直接說出我要去的地點。

你不會知道,每個除夕夜,我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大街上,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孤獨感有多麼可怕。


她說,從小,自己的生活技能就無比強大。

因為需要幫助時,會糾結於到底要跟哪邊開口,所以乾脆自己解決。

作為一個姑娘,除了日常做飯、家務等工作,她可以擔任水工、電工、焊工、油漆工等各種角色。

自我保護能力很強,生活中遇到了坎兒,她很少選擇激烈的情緒表達,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如何解決問題。

相比於很多極度缺乏愛與安全感的人來說,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成功的構建一段親密關係並且維繫它,但是,總會有惶恐感,很少撒嬌、任性,不願意去充分表達需求。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童年的傷害,總會隨著歲月的流淌而漸漸沖淡;家庭的影響,也最終會隨著逐漸成熟的人格而慢慢褪色。

時間帶走了突出其來的痛苦,而另一些不能消磨掉的也會在一天天的成長裡,慢慢明晰、理解、接受、和解。

只是,不完整的家庭,始終是一粒種子,在我們同樣都可以開花結果的人生裡,註定了一開始就有那麼一點點不同。

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的:膽小鬼懼怕幸福,彷彿棉花也會讓人受傷一樣。

就是那些在幸福中,永遠都存在的一點點小心翼翼和患得患失,讓人格外心疼。

研究報告表明:54%的單親家庭子女在情緒和情感方面存在問題,與同齡孩子關係緊張,容易產生心理和行為的偏差。

與完整家庭的兒童相比,單親家庭子女平均智商為96.95,學習成績80分以上的佔56.25%,而和睦家庭的則為101.18和80.2%。


母親,對於孩子在親密關係、安全感、情感表達上的影響是無法替代的。

而父親對於孩子在性別認同、自我認同、自信心、適應性上的影響是更加關鍵的。

上帝之所以創造男人和女人,而後才有了繁衍和家庭,就是因為在孩子的生活裡,缺一不可。

不要以愛為名的傷害


無論我們有多麼嚮往和睦美好的家庭,單親,已經不可阻擋的成為了這個社會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我們渴望健全、完整,但除此之外,我們更害怕的是以婚姻為名義的傷害。

中國社會對於傳統家庭的執念,帶來的另一種後果就是,強行追求家庭結構的完整。

而身處在一個充滿了矛盾和衝突的完整家庭,給孩子帶來的災難,遠遠比單親更為嚴重。

我的知乎下曾經有一個至今都單身的姑娘留言:

我從小到大都在聽別人口口相傳父母的不和,還有我媽每天的口頭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怎樣怎樣!

看到你們的怨念,看到你們的虛偽,我好羨慕那些留守兒童,至少他們的世界乾淨純粹,我討厭你們!


張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誰,真的不重要麼?


作為父母,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完整的家庭,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完整的表達愛。

而作為旁觀者,在面對那些不得已承受了單親家庭傷害的孩子時,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如何面對避免偏見帶來的二次傷害。

《中國式相親》最臭名昭著的一期節目裡,一對父母堅決不允許自己的女兒給另外一位男嘉賓留燈。父母嫌棄的理由不是男嘉賓沒事業沒錢,也不是男嘉賓長相醜陋,而僅僅只是因為他來自於單親家庭。

人性的弔詭在於,我們都討厭偏見,但總是把偏見加諸於與我們不同的人身上。

的確,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沒有一段足夠親密的家庭關係作為基石,他們面對新生活會更加惶恐、焦慮、難以信任和投入。

但誰又能保證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是完美無缺的呢?

當TA生活的半圓缺失了一角,你願意多長出一分去擁抱TA,你們最終也會成為一個完整的圓。

當TA帶著不完美、帶著一點怯懦與自卑,小心翼翼的伸出頭來重新窺探這個世界時,希望你能夠微笑的對TA說:嗨,你很好。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很多人說,我不想結婚啊,經營婚姻那麼難,我只想要個孩子。

很多人說,沒有關係啊,孩子總要有TA自己的人生。

我不敢苟同。

的確,孩子,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家庭。

但是每一對父母,都有義務在追求自我價值和婚姻自由之外,擔負起愛的責任。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義務在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之前,規劃好屬於一個完整家庭的未來。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家庭和性格是高人一等的,每一個人,無論出自於任何原生家庭,都值得愛與被愛。

但我同樣相信: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

想要從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趟過泥濘,擁抱陽光,更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也註定比別人走的更加艱難。

致那些依然在時代的浪尖上追尋瀟灑生活的成年人們:

感情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每個人的決定都不應該是一時衝動,因為你每一段感情、每一段婚姻、每一次生兒育女,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人生,它關乎到的,是兩個家庭、甚至是更多人的一生。

願每一個孩子,無論是貧窮和富有,都含著祝福出生。

願每一個孩子,無論是否擁有健全的家庭,都能夠擁有自己健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