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談|為創新造個“海”

文丨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

近日,《深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2018)》報告發布,連續第三年總結深圳雙創發展的最新模式與經驗。報告指出,深圳2018年度雙創綜合指數蟬聯全國首位,是最注重創新創業環境綜合發展的城市,是科創資源市場化配置質量最高的城市,是平衡雙創價值與社會效益的最佳實踐城市。

深政談|為創新造個“海”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報告的最大亮點,是創造性地引入了“創新市場”的概念,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一、創新要少找“市長”多找“市場”

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其中任何一個都須臾離不開創新。

“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對於創新來說,“市場”的作用確實比“市長”的作用更根本。

事實上,凡是創新搞得好的地方,市場化程度往往都很高。

要搞好創新,關鍵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放水養魚”。創新所需要的資本、人才、技術的配置,應該由市場說了算。政府不應成為大包大攬的“大管家”,而應集中精力當好創新服務的“店小二”,在制度設計、政策保障、環境優化上下功夫。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語境下,政府要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放寬政策、放開市場、放活主體,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對於一些投入大、週期長、市場前景不確定的共性關鍵技術創新,企業不願意做或沒能力做時,政府該出手時就應及時出手,確保創新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掉鏈子。

深圳的創新發展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關鍵在於“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默契配合。深圳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充分發揮市場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6個90%”的創新特點: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於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較好地解決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培育了一大批既有創新動力又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同時,政府大力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在資金扶持、政策激勵、制度支撐、文化引領、服務保障上全面跟進,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潛力。

二、深圳處於創新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

國務院參事王京生說:“雙創能否成功,最終還是要靠市場。無論政策怎樣變化,只要創新市場培育成功了,城市就有不竭的發展動力。”

“創新市場”概念,是美國學者佈雷特·弗裡希曼於2000年在《創新與制度:關於美國科學與技術政策的反思》中提出來的。它有別於一般的商品市場,是有商業價值的原創性信息和知識交易的場所。報告將創新市場分為三類:一是試驗發展創新市場,參與主體是企業,其生產和交易的產品以專利、專有技術、商標等為主,深圳在創新市場的率先培育期中,民營企業作為創新市場的需求者,不斷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產生了一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科技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市場主體;二是應用研究創新市場,以科研院所和企業為主體,交易的主要產品以發明專利、標準等為主,深圳在創新市場的體系建設期裡,一方面積極引進高校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一方面鼓勵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等,以發明專利、技術標準為主的創新產品快速增加;三是基礎研究創新市場,供給主體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其產品以論文、著作等新知識為主,深圳在創新市場的規模與外延拓展期中,通過建高校、國家級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群等方式,推動新經濟在GDP中的比重持續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挺有力的支撐。

創新市場的不斷髮育,讓各種創新要素順暢地彙集、交易、培育、轉化,無異於為創新造了一片“海”。而由試驗發展創新市場的繁榮所引致的應用研究創新市場和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的快速發展,則是深圳創新市場發展的路徑特色。深圳雙創從政府推動轉入市場主導、從政策驅動轉為制度驅動、從本土創新走向全球創新、從數量為主轉向質量優先,深圳成為創新引領城市發展的典範,主要得益於創新市場的不斷髮育與完善。

當然,總體來看,深圳目前尚處於創新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呈現出以試驗發展創新市場和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為主體,以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為輔的多層次創新市場格局,初步構建了支撐創新市場發展的創新要素市場體系,並正在不斷以要素流動的方式與國際創新市場接軌。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創新市場,讓創新爆發出更大的能量,是擺在深圳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升級創新市場的方向路徑

報告指出,

深圳創新市場仍存在四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即創新主體主動確權意識薄弱,創新市場競爭性不足,創新市場國際化程度較低,創新市場保障體系有待強化。

政府是三大創新市場的需求者,更是三大創新市場的制度供給者和秩序守護者。“對症下藥”,做好創新市場的培育和完善工作,推動深圳創新市場的全面升級,乃題中之義。

《創新市場與國家興衰》一書通過對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印度的創新市場及其市場結構的演變進行歷史考察,發現如果創新市場的市場結構更具競爭性,那麼就會造就創新繁榮和較快經濟增長。競爭性越強,可供交易的原創性信息的數量也就越多,創新市場就越有效率;相反,創新市場的壟斷性越強,創新市場的效率就越低。因此,創新市場理論的政策主張是,政府長期經濟政策的目標是要提高創新市場的運行效率,其核心是要讓創新市場的市場結構更具競爭性。

創新主體越多越活躍,創新市場的競爭性越強。前不久,深圳出臺《關於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4個“千億計劃”大手筆支持企業發展。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將“真金白銀”用於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創新支持,抓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培育更大規模、更有活力的創新主體隊伍,深圳創新市場的能級必將再提升。

激勵機制越完善,創新市場的內生動力越強。制定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完善支持創新型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體系,為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減負,同時依法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對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服務,才能更好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熱情,讓創新市場變得更加繁榮。

創新要素流動更順暢,創新市場的競爭力更強。大力實施“鵬城英才計劃”和“鵬城孔雀計劃”,引進培養一批契合城市發展和產業走向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不斷強化創新的人才支撐,同時擴大開放合作,建立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國外知名大學、城市與國際科研組織的科技合作機制,配置全球頂尖創新資源,深圳的創新市場才會越來越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創新環境越好,創新市場的吸引力越強。始終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大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同時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深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才會更有底氣。

尤其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深圳創新市場的整體升級,要花大力氣做強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目前,深圳正在著力實施原始創新“補短板”計劃、技術創新“登峰”計劃、高等教育卓越發展計劃,統籌佈局全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標準規劃建設光明科學城,目的正是要在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上尋求突破。最近還有一個與之相關的好消息,《深圳市關於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辦法》已出臺,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的出現,充分彰顯了深圳發力基礎研究的堅定決心,有利於催生基礎研究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實現基礎研究和產業技術創新融通發展,為深圳加快建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奠定牢固基石,也為深圳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