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近期,德勤對12家生物醫藥公司新藥研發效率分析後得出結論:上市一個新藥需21.8億美元並且新藥研發投資回報率創歷史新低,僅為1.9%,相較2017年下降了1.8%。同時‘4+7’帶量採購政策進一步落地,因藥品中標價格降價幅度遠超預期,引發了醫藥板塊巨震,恆瑞、復星等多支醫藥白馬股應聲下挫……

雖然不少人預言新藥研發的寒冬即將來臨,但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卻空前繁榮,一半以上的生物技術公司IPO金額超過1億美元,在IPO金額前10的公司裡7家公司超過2億美元,只有1家沒有超過1.5億美元。

2018年IPO募資總額再創新高。據Chris Morrison撰文統計,截至2018年12月8日,除去服務公司和醫療器械公司的IPO,2018年共計71家生物技術公司募資總額約83億美元,相比2014年(63億美元)上了一個大臺階。

初創生物技術公司在資本界備受青睞。據Chris統計,2018年有10家產品處於臨床前的公司募集了約13億美元,而在2017年類似的公司僅有5家共募集1.21億美元。此外,IPO時沒有產品上市的公司數量佔較大比例且各個階段平均IPO金額不低,除處於臨床II期的公司平均IPO金額小於1億美元外,其他臨床階段的公司平均IPO均在1.2億美元以上。進一步分析樣本,2018年IPO的公司中有近55%成立時間小於5年,其中成立3年的最多。從建立到融資再到上市的時間如此迅速表明生物技術板塊日益成熟。在這些年輕的生物技術公司中,並不是所有都從靶點開始研發新藥,其中不乏通過License-in項目或者是從現有公司中剝離出來的生物技術公司。通過對2018年的數據分析,致力於從藥物發現開始的公司以及通過License-in項目的公司平均IPO金額較其他類型更高,這可能得益於從頭研發的公司通常有核心的技術平臺,平臺能夠源源不斷產生新項目,抗研發失敗風險能力較高;而License-in項目往往都有較好的數據支持或者來自於較大的藥企,投資者更放心他們的前景。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Source:Boom:2018’sbiotech IPOs

在眾多適應症中,腫瘤領域依然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據德勤近期對12家主要的醫藥公司處於研發晚期的項目統計發現39%為腫瘤項目,而相似的分析在2010年僅為18%。回到Chris的樣本中,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技術公司IPO募資總額約28億美元,佔全年IPO的34%。雖然腫瘤領域IPO金額總量大,關注其他適應症的公司在平均IPO募資金額上也不乏亮點,如抗感染領域,6個生物技術公司平均IPO為1.47億美元,高於腫瘤領域平均IPO的1.36億美元。在這6個公司中,歌禮生物以3.99億美元的IPO位居前列,它也是港交所新政下第一家上市的國內生物技術公司。此外,聚焦罕見病的公司也表現不俗,平均IPO金額緊跟腫瘤領域公司。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Source:Boom:2018’sbiotech IPOs

在2018年的IPO中,美國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生物技術公司不得不提。該地區的17家生物技術公司破紀錄地通過IPO總募資24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生物技術公司IPO史上最大交易的ModernaTherapeutics(IPO:6億美元),RubiusTherapeutics(IPO:2.77億美元),HomologyMedicines(IPO:1.65億美元)等公司,詳細見下表。受益於港股新政及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改革,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發展勢頭穩定上升。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歌禮生物、華領醫藥在港股IPO均表現不俗,多家公司IPO金額均在4億美元以上,總IPO金額約22億美元。港股新政使得資本退出有了新的選擇,由於其在地域、文化、語言上和中國內地一脈相承,未來很可能成為中國企業家及人民幣基金的IPO主要陣地,通過提供大公司對小公司的併購機會促進中國醫藥產業整合。

表1:2018年馬薩諸塞州生物技術公司IPO彙總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Source:Massachusetts Biotechs Raise$2.4Billion in 2018 IPOs

2018年IPO的結果超出了許多分析師的預料,是什麼導致了這個結果?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在近幾年將大量資金投到生物技術公司中的風險投資機構及私人投資者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退出。RenaissanceCapital在其報告《2018reviewoftheU.S.IPOmarket》中指出,2018年美國股市IPO公司中由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有87家,佔IPO總數的46%,較2017年增長43%,主要得益於生物技術公司IPO數量的增長。其中生物技術公司IPO佔2018年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一半以上(報告中指出2018年有58家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市場IPO)。第二,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後的技術平臺型公司及基因組學藥物型公司的增加導致了生物技術公司IPO的第三波浪潮。和前兩次浪潮不同,現在的生物技術公司有更多的資產和在研項目,即使一個項目不成功,還有許許多多的新項目可以從平臺中產生。第三,新技術及新的治療方法的成功增強了藥物研發的信心。例如FDA批准的細胞及基因療法Kymriah和Luxturna讓投資者看到了前沿的科學變成現實的可能,也為從事這樣研究的後來者的融資鋪平了道路。第四,內部購買也是一種重要的推動力。據RenaissanceCapital統計,大約84%的生物技術公司IPO都有三分之一被內部既有支持者購買……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美國曆年IPO數量及其總金額(2011-2018)

Source:2018 Annual Review of US IPO Market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美國曆年生物技術公司IPO數量及其內部購買的比例(2012-2018)

Source:2018 Annual Review of US IPO Market

展望2019,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前景依然強勁。

考慮到美聯儲政策、經濟增長可持續性、歐洲政策的不穩定性以及近期的中美關係等因素,2019年全球市場可能會更加“活躍”,挑戰性也更大。但是對於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來說,仍然有許多機會。首先,中國在大多數疾病領域都擁有龐大的患者人群,這不僅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意味著更快更便宜的臨床試驗病人入組。第二,對於中國常見的疾病領域,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擁有先天的優勢。第三,相對於發達國家,中國的製造業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隨著生物製藥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有能力迫使某些藥物降價,例如PD1。第四,在一些治療領域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細胞及基因療法。據統計,中國CAR-T在研項目165個,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國家。第五,中國的投資者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都十分活躍,如紅杉資本等。最後,2018年生物技術公司IPO的爆發意味著未來更多的併購機會。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手中往往有核心技術平臺或極具潛力的在研產品,通過被大公司併購能夠獲得談判的籌碼及未來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大公司則能夠鞏固既有產品線以及進入新的領域。Bayer2018年收購Monsanto就是近些年生物技術領域重要的事件。

不過,我們依然需要對未來懷有敬畏。

藥物研發是當今最複雜的工作之一,不僅需要對科學及技術精通的人才,也需要具有管理經驗、擁有全球視野的領導者。雖然海外歸國人才一定程度彌補了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管理人才缺乏的困境,但人才缺乏依然是未來幾年的難題。此外,大多數公司核心技術或產品缺乏差異性及競爭力是限制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拋開國內100多家PD1項目不說,國內許多公司的在研產品扎堆嚴重,同靶點佈局競爭激烈,如CD20及TNFα等熱門靶點。以往,一些公司的技術不具有國際競爭力或產品不具有全球知識產權,亦或通過License-in海外產品的中國權益在國內也能獲得成功,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隨著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改革,海外產品能夠輕鬆並且直接進入中國市場,國外企業也逐漸不再需要中國本土的合作伙伴,國內企業將比以往更早面對面地參與國際競爭。此外,國內對創新治療方案的支付能力的缺乏也是重要問題。據統計,中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低於500美元,遠低於美國的二十分之一。創新但是昂貴的治療方案短期內可能在國內市場面臨困境,但是相信隨著市場及國家政策的調節,我們也能夠正確評估創新的價值。

為了方便大家分析2018年全球生物醫藥領域IPO的生物技術公司情況,本文通過公開信息彙總了全球76家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因收集途徑較多,難免遺漏,僅供各位參考,也歡迎留言補充。

表2:2018年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彙總

2018全球醫藥行業生物技術公司IPO情況分析


數據來源:Renaissance Capital,Biotech IPO Calendar,BioSpace

主要參考文獻:

1. The 2018 IPO Market's Most Active Venture Capital Firms

2. Moderna Therapeutics on path to becoming biggest US biotech IPO in history

3. Why 2018 Could Be An Explosive Year For Biotech Mergers

4. Biotech IPOs soared in 2018 but may bode for a cooldown in 2019

5. Why so many companies seek OrbiMed’s investment for validation and help in the IPO process

6. Pharma industry returns on R&D investment hit nine-year low

7. Biotech Outlook 2019: Will the Pressure Continue?

8. Massachusetts Biotechs Raise $2.4 Billion in 2018 IPOs

9. Can China’s R&D sector shake its reputational issues in 2019?

10. Boom: 2018’s biotech IPOs

11. 2018 Annual Review ofUS IPO Market

12. 美股之家

13. Biopharmcatalyst

14. BioSp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