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旗”恐嚇朋友,一場馬拉松賽為何變成了愛國流氓表演的舞臺

何引麗打死都沒有想到,她會在這一天因為一面國旗上了熱搜。

11月18日,在蘇州太湖馬拉松比賽中,何引麗距離終點咫尺之遙,視頻裡她正和一位外國選手玩命衝刺,進行最後的決鬥。但一個志願者衝入賽道,硬要塞給她一面國旗,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節奏,導致她被非洲對手拉開距離,最後只能屈居亞軍。

用“國旗”恐嚇朋友,一場馬拉松賽為何變成了愛國流氓表演的舞臺

作為受害者,何引麗本是默默無聞的。但隨後的一場愛國主義表演,徹底將她帶到了爭論的漩渦。一位微博名叫“四川魏靜”的網友,其認證為登山運動健將和田徑(馬拉松)二級運動員,她炮轟何引麗說:“何引麗將手中的國旗先揉成團,隨後隨手拋棄扔到地上絕塵而去……成績比國旗更重要?”

此後,這件事在微博上被迅速發酵,然後引發成公共討論。

面對網友“以國旗為重”的質疑,何引麗解釋說:“國旗全部溼透,我的胳膊也僵了,擺臂的時候甩出去了,很抱歉了,望理解!”此後,魏靜又從微博“攻擊”到了朋友圈,她說,“扔國旗沒有任何理由!”

這件事的弔詭之處在於,她們竟然認識,一方卻要將另一方扔到“愛國”的鐵板上炙烤。如你所知,如果你想攻擊一個人,讓其從心底裡產生不可名狀的恐懼,沒有比使用這種手段更為直接和凌厲的。

太陽之下無新事,中國的大多數新聞也沒有不翻轉的。起初,在辨別是非方面,志願者成了“背鍋”的第一責任人,他們為什麼要如此愚蠢呢?根據澎湃新聞的採訪,按照馬拉松比賽規定,賽事志願者除了固定的飲水站外,不能違規踏上賽道,如果出現違規幫助運動員等,連帶運動員都將取消資格。而根據國際田聯手冊規定,終點前只允許兩名工作人員手持橫幅帶,等待冠軍,連裁判長都不可以踏上賽道。

太湖馬拉松的“業餘”做法本身就是在違規操作。也就是說,志願者本身並沒有錯,他們不過是賽事組委會提前安排好的。

其實,之前參加其它馬拉松賽事時,何引麗也有過終點前接國旗的經歷,但這一次,由於比賽條件不佳(下雨),體能消耗巨大,加上最後還在進行冠軍爭奪,她“玩砸”了這個“固定環節”。

也就是說,對那些馬拉松參賽者來說,他們在撞線前的某一刻,都要完成類似的固定表演。昨日,賽會主辦方正式回應:“馬拉松前三名中國選手身披國旗衝線,這個是‘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具體要求。”何引麗7月23日微博發佈的自己在“奔跑中國”貴陽國際馬拉松撞線的圖片,當時也是高舉國旗的。

賽道遞國旗,本身就有一定干擾賽事的風險,如果一旦出現膠著,勢必干擾運動員比賽。如此清晰的事實,為何沒能在之前想到呢?為什麼會有如此低級,而又令人“吃不了兜著走”的業餘規定呢?

官方解讀是,身披國旗依次撞線,在電視和相機鏡頭裡,能營造出非凡的效果來。網絡一份疑似“奔跑中國”賽事競賽規程的文檔,上面寫著:馬拉松衝刺前約200米,準備4號國旗兩面,設立專人等候中國籍領跑選手,將國旗遞給選手,請選手身披國旗或雙手高舉國旗衝過終點線。也因此,才會有志願者窮追不捨也要把國旗塞到何引麗手裡。

當然,這項規定並不是紙面上描述的這樣簡單直接。在其背後,隱藏的不過是一門生意。

披著國旗跑是“奔跑中國”系列的固定動作。如果一個城市的馬拉松比賽,想要被央五直播,除了要繳納幾百萬元的轉播費用外,它還必須加入“奔跑中國”。

過去幾年,馬拉松比賽在中國遍地開花,拋過體育競技和全面健身方面不提,在更多城市它是“名片”的形式存在,換句話說,馬拉松其實也是政績工程。作為一項往臉上貼金的面子項目,能夠爭取在央五播出,才能將各種效應最大化。在此基礎上,因為國家級電視臺的播出,主辦方和主板城市也才能被贊助商青睞。

顯然,在那些馬拉松組織者看來,政治和經濟效益才是最重要的,競技含量不過是找一些非洲僱傭軍裝點一下門面。像何引麗這樣的中國選手,她們要做的其實是最後烘托一下氣氛。

既然是營造宜人的熱烈氣氛,就沒有比身披國旗再好的形式和姿態來展示了。在各方心懷鬼胎的角力背後,國旗最後成了一種道具。這種跑馬拉松附贈的愛國主義,恰好被“魏靜”這樣的愛國流氓所利用,當她在微博上義正辭嚴地指責何引麗時,那種緊張兮兮的氣氛,讓人恍若回到很多年前。

這是一則簡單新聞,背後利益交割也不復雜,然而還有幾個問題——也許有答案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他們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1、 為什麼這樣一個簡單體育新聞會引發大眾的關注和討論?

2、 為什麼“魏靜”可以用“國旗”恐嚇她的朋友?

3、 為什麼一場馬拉松比賽,需要用身披國旗衝刺來烘托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