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伊河白鷺

九朝古都洛陽城南有座山,就是舉世聞名的龍門山,龍門山有處缺口名“伊闕”,從“伊闕”洩流而過的便是伊水,沿河向南逆襲二十公里左右,岸西有座古老的集鎮即鳴皋,村鎮西北衡桃山有座古廟,是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的南嶽廟。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鳴皋南嶽廟

南嶽古剎始建於北魏,唐代詩人李頎《望鳴皋山白雲寄洛陽盧主薄》詩曰:"室畫峨眉峰,心格洞庭浪。"詩人把鳴皋村南的九皋山比做峨眉山,借"洞庭浪"妙喻對南嶽廟的切身感受,在洛南古鎮彷彿也能聽到洞庭湖的浪濤聲。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衡桃山春色

滔滔伊水自嵩縣欒川群山而來,古時山裡的木材貨物全走水路,順流而下的船隻木筏停歇河岸,在鳴皋古鎮進行貿易往來或豐富自己的生活。自古以來,這座古鎮就不乏文人騷客,他們暢遊衡桃山或閒坐南嶽廟,吟誦”皋山不墨千秋畫,伊水無弦萬古琴。“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戲樓

就說南嶽廟前的這座戲樓吧,相傳古時的戲樓為魯班所造,戲樓的立柱多得都數不過來。站在戲樓上,近聽腳下的順陽河水淙淙流淌,遠眺九皋山一抹青色之上仙鶴起舞,古時洛陽以南就數此處景物最盛,引無數才子佳人商賈刀客紛至沓來。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偏門

曾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東的伊河灘還是蘆葦遍地,河岸邊水草叢生柳蔭匝地,村東南仍然要用乘船渡河的碼頭,古碼頭附近的村子因故名曰“渡口村”。鳴皋鎮村西北南嶽廟前的順陽河,從泥鰍嶺與衡桃山之間穿過,其實南嶽廟坐落的衡桃山也是嶺。河水在村鎮北寨門前的石垛遇阻,形成的河泊就是孩子們戲水的樂園,順陽河經此於村鎮東北匯入了伊河。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山門

就我們六零後見證的南嶽廟而言吧,文化大革命後與改革開放前之間,泥鰍嶺和衡桃山仍有不少果樹,在農村大搞大寨田遺漏的地埂荒坡上,瘋狂生長的棗樹裝滿了我們兒時的記憶,夢中都是割草的簍子底部,掩藏著我們偷偷用石頭打下來的大棗,那可是躲過村保安嚴格盤查的秘密。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大殿

我們六零後這代人,家鄉文化的印記,還真是有點另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南嶽廟的這座大殿剛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殘牆斷垣四面漏風破敗不堪的樣子。我們根據學校安排搞創收上坡遛紅薯,就是在別人刨過紅薯的地裡,再次仔細挖出遺留的紅薯。寒冷的冬天我們幾個孩子躲在這破廟裡,莫名其妙地瞅著牆上暗淡的壁畫傻愣發呆,不知道這雕樑畫棟的殘跡就是南嶽廟曾經的輝煌。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古建築

當然,長大後慢慢就知道了,我們老家的這座古廟,相傳是北魏孝文帝入主洛陽後南巡,尊鳴皋地域的這座丘陵為南嶽衡山,象徵北魏王朝對湖南衡山地域的統治,建廟祭祀,香火鼎盛。難怪少年的我納悶這衡桃山,怎麼較之於對面的泥鰍嶺,咋想都覺得這名字突兀,原來道理如此啊不是?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殿堂

南嶽廟大殿裡供奉的是南王爺爺南王奶,鳴皋祖輩流傳著南王爺爺南王奶的故事,說是南王奶奶平常酷愛玩打牌賭博,有次打牌輸得氣急竟然把南王爺給賭上了,結果南王爺爺被贏家擄走抵債,約定只許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回來探親一次,當然南王爺回來這一次把南王奶奶給後悔得,接連三天哭得那個慘狀就是昏天黑地模樣。於是乎,直至如今,每年農曆三月十五的南嶽廟會,十四、十五、十六連續三天之間,這地方基本上都是颳風下雨的天氣,我們本地人也覺得好生奇怪的。鳴皋村老輩人常說道,其實,這就是教育人戒賭唄,別學咱那南王奶奶。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石獅

還有,就是我們鳴皋南嶽廟的卦碑,站在卦碑前三米處閉上眼睛,原地正轉三圈再倒轉三圈,然後朝向卦碑拋擲一小粒土塊,土塊擊中點所屬的碑文,就是你所求之事的卦辭。現在古卦碑出於保護已封存,古碑上的卦辭已抄錄成冊,可以在大殿裡焚香抽籤,和古卦碑占卜同樣靈驗。逢年過節的攜親帶友,南嶽廟遊玩也一種樂趣。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南嶽廟殿前

鳴皋南嶽廟大殿的建造很神奇,整座殿堂結構全部使用木料,但經歷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傲然挺立笑迎歲月滄桑。鳴皋南嶽廟立有古碑兩通,康熙和乾隆年間的重修碑記,二零零九年被公佈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家鄉文化印記:老家西坡上的那座廟

伊水河畔

每個人都有家鄉,有家鄉就有鄉愁,是家鄉的土文化,把惆悵沉澱為思念,這便是我們家鄉的文化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