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也靠大數據,這和古代的媒婆有什麼區別?

婚戀也靠大數據,這和古代的媒婆有什麼區別?

媒婆一直是婚戀市場上的中介,其地位一直不降反漲,從珍愛網、百合網到世紀佳緣層出不窮,街邊的婚介所從來就沒有消失過。雖然我們用著現代化的科技,腦中充斥著新的思想,可是在婚戀這個領域裡,總是不可避免地要去相親。同時,限於交際領域的不廣,總是希望別人來為自己介紹交往對象,尤其是父母更熱衷於此,同時有些耐不住寂寞的父母還會直接帶著子女的照片去公園出擊。

如今,是大數據的時候,我們瀏覽過的網頁會補大數據記住,我們看過的電影會被大數據儲存,我們訂過的餐會被大數據分析,連我們一週上了幾次超市大數據都比我們記得清楚。

婚戀也靠大數據,這和古代的媒婆有什麼區別?

大數據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科技,可是當一些婚戀APP紛紛推出以大數據來分析男女的婚姻匹配度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相信,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嗤之以鼻。

其實,就像當年推出婚檢一樣,有不少情侶因為婚檢檢查出疾病,從而選擇退縮,分手,之後,婚檢就不再成為結婚的必備因素。

婚戀也靠大數據,這和古代的媒婆有什麼區別?

如果大數據可以通過分析個人社交網站、瀏覽的網頁、買過的東西、吃過的飯、喜歡的電影等網絡足跡,來分析其戀愛觀、婚姻觀、性格習慣等,那麼這就像是那個可以選擇分組的微信一樣,也有人會來偽裝。買真正需要的東西直接去實體店,用現金付款。真正想讓大數據分析與記住的部分,才會動用網絡。或者一個人用兩個手機號,一個用來偽裝,一個用來展現真實的自己,那麼大數據又怎麼辨別?

其實,婚戀是人生中的一場大戲,想要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憑借媒婆的一面之詞,或者大數據的匹配度,是決定不了你的幸福與快樂的。還是需要自己擦亮雙眼,提升自己的硬實力,獲取屬於自己的幸福,來得更妥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