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讀“庖丁解牛”,經典就是經典

最近在工作中有了一些小小的領悟,腦海中突然就想起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小時候總是覺得,不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嘛,道理還是那些道理,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在工作之後,再來看這個故事,不得不說,史書上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背後隱藏著的卻是很多事情的原理啊。

重新解讀“庖丁解牛”,經典就是經典

庖丁解牛的意思是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但是,個人認為這個意思還不足以完全展示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很簡單,就是有一個廚子有著宰牛的好手藝,梁惠王很好奇,就問他:“哎呀,你的手藝怎麼這麼好呀!”廚子說:“我剛剛開始的時候啊,對牛的結構不瞭解,看到的就是一整頭牛,不過現在的我,經過了三年的練習,再看牛的時候,就知道牛的各個部位以及關鍵點,依順這牛體的結構,我能夠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所以啊,我一把刀可以用19年,宰了上千頭牛,還依舊想剛剛磨好開封的一樣。”

重新解讀“庖丁解牛”,經典就是經典

這就是故事的基本內容,我們關注於庖丁練習了三年,掌握了事物的規律,能夠遊刃有餘的宰牛,卻往往忽視了三年後的庖丁是如何宰牛的。掌握的事物規律都是怎麼樣的?

我們仔細讀讀這個故事就會發現,庖丁宰牛的時候,只在牛體的連接處,也就是薄弱點以及關鍵點動刀。也就是說,事物都是具有各自的關鍵點和薄弱點的,正所謂打蛇打七寸,抓住了事物的命門,就基本控制了這個事物。

重新解讀“庖丁解牛”,經典就是經典

古時候攻城略地,要控制住城門和府衙,這個佔領城池的關鍵,擒賊先擒王也是這個道理。而如今,我們在工作中也是這個道理,與別人談判的時候,什麼是對方的命門?什麼是對方的關注點?掌握了這些,就基本知道了對方的底線以及大致的想法。挑選項目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項目的核心?什麼是項目的致命點……瞭解了這些關鍵點,就可以大致解剖一些事物,從而使自己心裡有數。

重新解讀“庖丁解牛”,經典就是經典

“庖丁解牛”是一個很小的故事,也是一個經典的故事。重新解讀了這個故事,也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許是這個故事本身的延續和昇華。不得不說的是,經典之所以經典,在於它從不過時,不同時代的人讀同樣的一個故事,都會有所收穫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