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今天難得晴空萬里,出了個大太陽,在太陽底下走著真的會很暖很暖~

這讓我很懷念那個院子(俗稱:壩子)。

說起院子,其實就是南方鄉下(俗稱鄉壩頭),家家戶戶門前慣有的一大片水泥地。

方方正正一塊地:一個角落用來摞稻草堆,隔兩米,紅磚砌出一小方花壇,種些易活又好看的植物,石榴、月季、梔子花。當然還得留一塊土種些小蔥和香菜。另一邊,會拿幾根結實利落的竹竿,搭出一個方便曬衣服的露天壩子。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小學畢業之前,姨娘家門前的這片院子幾乎佔據了我每一個夏天的記憶。

最喜歡暑氣散去的夏日傍晚。從家裡搬出高腳方凳,拼成飯桌支在院子裡。新鮮油亮的絲瓜韭菜,剛出鍋就被端上桌。小孩子嘻嘻哈哈追逐,大人盯著飯盆“哎呀慢點!湯要被你打翻了!”

剛坐下,鄰家阿姨也拎著長凳出來了。

“吃飯啦?”

“欸哇,今天燒了肉的,等歇兒來夾幾塊。”

“哦喲,燒得香好香啊。”

你家紅燒的肉,他家的粉絲湯,還有隔壁端來的粉蒸肉,不消一會兒,各家門前的院子上滿是飯香了。

把肉汁澆進白米飯,拌一拌,小孩子哧哧扒飯吃得香,恨不得把頭埋進飯碗裡。

大人們隔著花壇聊肉價、掉毛的黃狗、和即將來臨的雨天。老人們用蒲扇給小孩扇風,突然“啪”的一聲,那是打死了一隻蚊子。吃到一半,聽到老遠傳來的摩托車聲音,愈來愈近,剛從廠裡下班的舅舅回家了。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聽到摩托車的聲音,家婆就會立馬起身回家拿酒瓶酒杯和花生米。

“回來啦?”

“快點去吃吧,我們都吃一半了。”

“回來啦。”

舅舅從村口開進來,一路招呼聲。

“哦喲,燒了肉啊。”

先拈兩粒花生米扔進嘴裡,坐下,往小酒杯裡倒酒。咪一口、嚥下肚、張開嘴、發出喝酒人品酒時常常發出的一聲讚歎。雖不知道這一聲“啊“到底是在讚美什麼滋味,但能聽出他此時此刻的知足和適意。

“舅舅啊。“

“欸?“

“你什麼時候最想喝酒呢?“

“開心的時候噻。“

“那你什麼時候不開心呢?“

“嗯…應該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吧。“

小時候跟舅舅的這段對話我可是一直記著呢。當時隱約意識到舅舅性格中有一些令人愉悅的地方,長大後明白是樂觀、鬆弛、知足這些輕快的詞。

在這樣美麗活潑的地方長大,也難怪有如此性情吧。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我沿著童年時常走的野路往前走,回想起在這裡聽到過的蟬鳴、鄉音、蒲扇聲,回想起那些鮮活質樸的夏天。在這裡度過的日子,是無論何時想起,都能鼓舞你度過陰雨天的日子啊。

走著走著陽光會有些晃眼,也會曬得頭頂暖熱。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ps:最近我總是莫名的想起鄉下的老房子,如果回家,我一定會乘很久的車,回去看看,我想,在少有人問津的村落裡,四下都會顯得破敗。唯有門前的大水泥地,還是會像十幾年前的老樣子。

彷彿太陽一下山,就會有人端出桌椅飯菜。

如果遇到煩惱的話,就回到這裡或是在太陽底下走一走,應該會你振作一些吧?暖和一些吧?讓你好很多!

加油,十七。

去太陽底下走一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