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άτης,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關於蘇格拉底,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三件事:嘮叨的漂亮老婆,煩人的精神助產術,最後的死亡辯論。

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蘇格拉底說,無論如何應該結婚,如果你娶到一個好妻子,你會很幸福;如果娶到一個糟糕的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他的老婆傳說很厲害。。。很兇。

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麼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當蘇格拉底打著赤腳,穿著破舊的長跑和披風,整天遊蕩在醉漢、鞋匠、小販、老婦、藝妓之間時,他的妻子被她嚴厲的父親問著:“他什麼事也不做,只會耍嘴皮子,他連一雙鞋都沒有,就像一個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為了要在一起餓肚皮嗎?”美麗聰慧的妻子堅定地跟了他。妻子賣橄欖換得的可憐的錢用完了,麵粉吃完了,油也吃完了。妻子抽搭著:“連奴隸也受不了這樣的日子!吃得再壞也沒有了……”然而在蘇格拉底的生命的最後,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獄吏打開了門,她來到他床邊,她腰板挺直,黑得發亮的頭髮捲起梳成一個大髻,在悲傷中她仍保持著體面,整個面目都帶著一種莊重的氣質。她知道他喜歡她這樣。她說:“過不了多久我就會找你的。”她就像他那樣神聖地面對著太陽說:“我的丈夫是一個偉大而智慧的人。”在蘇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愛又執拗的小馬,勇敢大膽,桀驁不馴。他愛著她的一切。臨刑前,他對兒子說:“對媽媽要和氣。……”他把妻子披散下來的一小縷頭髮放回原處:“你知道我們是彼此相愛的。當你對我嘮叨時,我心裡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樂意聽你嘮叨……等著吧,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這是蘇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愛情生活。

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蘇格拉底在同別人談話、辯論、討論問題的時候,往往採取一種特殊的形式。

他不像別的智者那樣,稱自己知識豐富,而是說自己一無所知,對任何問題都不懂,只好把問題提出來向別人請教。但當別人回答他的問題時,蘇格拉底卻對別人的答案進行反駁,弄得對方矛盾百出。

最後通過啟發,誘導別人把蘇格拉底的觀點說出來,但蘇格拉底卻說這個觀點不是自己的,而是對方心靈中本來就有的,只是由於肉體的阻礙,才未能明確顯現出來。他的作用,不過是通過提問幫助對方把觀點明確而已。

蘇格拉底把最後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形象地稱之為"精神助產術",這種辯論就叫做“產婆式辯論術”。

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你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箇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蘇格拉底:“但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 失戀者:“那我就用自殺來表示我的誠心。” 蘇格拉底:“如果這樣,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戀人,同時還失去了你自己,你會蒙受雙倍的損失。”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的很愛她?那你當然希望你所愛的人幸福?” 失戀者:“那是自然。” 蘇格拉底:“如果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呢?” 失戀者:“不會的!她曾經跟我說,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感到幸福!” 蘇格拉底:“那是曾經,是過去,可她現在並不這麼認為。” 失戀者:“這就是說,她一直在騙我?” 蘇格拉底:“不,她一直對你很忠誠的了。當她愛你的時候,她和你在一起,現在她不愛你,她就離去了,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忠誠。如果她不再愛你,卻要裝著對你很有感情,甚至跟你結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騙呢。” 失戀者:“可是,她現在不愛我了,我卻還苦苦地愛著她,這是多麼不公平啊!” 蘇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說你對所愛的那個人不公平。本來,愛她是你的權利,但愛不愛你則是她的權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剝奪別人行使權利的自由,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戀者:“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錯。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現在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高興?怎麼可能呢,不過怎麼說,我是被人給拋棄了。” 蘇格拉底:“時間會撫平你心靈的創傷。”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第一步應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在古希臘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眾人問神:“誰是全希臘最聰明的人?”神諭說:“蘇格拉底!”

眾人跑去問蘇格拉底:“你為什麼是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大驚,“我這麼愚蠢,怎麼可能是最聰明的人呢?難道神諭說錯了嗎?貌似不可能呀”!

於是,蘇格拉底開始尋找答案,他找了許多上流社會的精英交流這個問題,終於,他解開了這個謎題的答案:“我之所以是聰明的人,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很無知,可是這些自詡上流社會的人,明明很無知,還表現出來很聰明的樣子,怪不得我是最聰明的人呢!”

這句話後來衍生出一句格言,今天依然刻在德菲爾神廟上面:認識你自己!

如此的惹人煩,又不遺餘力的蠱惑著年輕人獨立的思考。這對於雅典公民們來說,簡直就是罪不可恕。

終於,雅典五百人陪審法庭對蘇格拉底進行了審判,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這架機器,處死了他們本引為驕傲的思想鉅子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死,是用生命捍衛了他的思想。而他的死,也是所謂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在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中作者認為:“‘群體’一詞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個人,無論他們屬於什麼民族、職業或性別,也不管是什麼事情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可以說處於群體中的個人都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融入群體中,個體的差異從而被隱藏、模糊。它與題目中的“大眾”表示的含義相同,強調的是一群人的集合。

雅典的公民們,無疑就是烏合之眾的典型代表。

當審判如火如荼的開展後,個人情緒在群體中被格外放大,口號與主題的分化不明確,讓群體做出了類似“讓他去死”的事件。

群體的基本特徵可以大致歸為兩方面,一是個性的消失,二是感情的強化。再者便是“無意識品質佔上風”,當群眾聚集時往往都會情緒高漲,使個人的感情不分青紅皂白的歸順集體思想,從而不自覺地進入到集體意識中去,群體行為脫離理性的的最明顯體現就在於群體的無意識行為代替了個人的有意識行為。

正因為如此,當蘇格拉底致力於蠱惑青年們獨立思考,無疑冒犯了群體的集體性思維,這自然也是烏合之眾們的困惑,繼而憤慨,最後集體性無意識衝動,以至於喪失了理智。

蘇格拉底之死: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

蘇格拉底之死,讓我們看到了烏合之眾的力量;哲人之死,也為西方社會樹立了一個為真理獻身的榜樣,這樣的精神力量,影響了西方兩千多年。

延至今日,這烏合之眾的影響力依然巨大。說到當今社會,動不動道德綁架,輿論力量,不也是某種層度的烏合之眾麼?

有人敢質疑中國不好,立馬被扣上一個不愛國的帽子;有人敢說中國好,立馬被貼上五毛的標籤;這個諾大的中國,怎麼可能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怎麼可能沒有不好的地方呢?

最關鍵的,是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認識自己。

一個社會,少了理性質疑的精神,也就失去了反思的動力,民眾只能被兩派人裹挾著跳躍於兩個極端之中,而絲毫不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