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依賴手機導致抑鬱症,你是否能駕馭手機,不再做它的奴隸?

放下手中的手機,仔細想想吧。

當你聽到手機"叮"的一聲,你是否情不自禁地就要查看一下?一天之中你是否不斷地查看手機信息?甚至晚上起夜時也會順便再看一下手機上是否有信息?如果所有答案都是"是",那你也有了手機綜合症。

不過,別擔心,千千萬萬的人都跟你一樣。

太過依賴手機導致抑鬱症,你是否能駕馭手機,不再做它的奴隸?

“手機依賴”可與網癮劃等號

因智能手機切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因此放眼世界,處處皆有低頭族 ——

個案:前不久微信突然宕機3個多小時,讓一位小年輕難受得抓心撓肝,他說,手機已成他的“人造器官”,微信已是他生活的一大部分,一旦微信宕機,他整個人都覺得“無比失落”。

個案:一位先生放年假休息,在海灘上,“我用手機和平板電腦寫博客、上facebook、發推特、訂閱600多條RSS信息,每個小時都要接收十幾條推送的消息。”

個案:一位24歲的研究生說:“我幾乎一分鐘也離不開手機”,與新結識的女友約會時,他隨時向朋友們“播報”約會進展。每隔幾分鐘,就用手機通過Twitter微博把“約會見聞”發佈到網上。

個案:一位大學生說,即使在上課時,我也開著手機,“時不時就想去朋友圈,看看大家都有些什麼新鮮事發生,如果是自己發了照片,就更加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朋友們作何評論。”

個案:一位網友說:我的丈夫是個“手機控”,在家中寧可低頭連續看兩個小時手機,也不願花5分鐘和我一起晾衣服;跟他說話,愛理不理,好像手機才是他的情人。

個案:一位小年輕說:我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受,“自從有了微博,就沒有好好地吃過一頓飯。吃烤肉要發微博,啃個饢要發微博,吃方便麵也要發微博,沒得吃還要發微博;沒有好好看過一本書,捧起書就發微博炫耀自己在看書;沒有好好地旅遊過,還沒出門就發微博炫耀自己要出門;沒有好好逛過街,一走在路上就賊眉鼠眼地東張西望……”

太過依賴手機導致抑鬱症,你是否能駕馭手機,不再做它的奴隸?

但是,當我們為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方便和效率感到興奮之際,當手機已經成為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物件時,有人已經開始質疑,24/7 時刻保持聯繫是否明智?手機和網絡是否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主宰?而本當是它們的主人卻已經淪為"奴隸"?

一項研究發現,一個普通人每天大約要查看自己的手機85次,每天大約5個小時的時間花在互聯網和 app 上。這實際上佔去了一個人三分之一的清醒時間。研究還發現,大多數人並不意識到自己在手機和網絡上花費了如此多時間。專家認為,這屬於輕微"上癮"的症狀。

最近,出現了不少感到頭痛、全身無力、食慾不振、失眠、焦躁等類似於抑鬱症症狀的人,但是,服了治抑鬱症的藥並沒有效果。原因是,他們的病,是“埋頭”玩手機造成的。

因為要看屏幕,所以臉和目光都要保持朝下的狀態。研究發現,低頭時,脖子承受的壓力是平常的3倍。頻繁且長時間保持這種俯視的姿勢,會導致原本支撐頭部的頸椎肌肉疲勞,變得僵硬,久而久之便成了“手機頸”。

“手機頸”是引起

“手機抑鬱症”的元兇。

太過依賴手機導致抑鬱症,你是否能駕馭手機,不再做它的奴隸?

“過分依賴”會導致手機幻聽

明明沒人打來手機,卻感覺到震動或聽到鈴聲,被戲稱為“鬼來電”。

另有調查發現,320名手機使用者中,有三分之二曾親身經歷過“幽靈鈴聲”幻聽。臨床也發現,因手機引發精神緊張等心理不適而就診的白領,普遍有“手機幻聽”的症狀。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對手機過分依賴,其大腦對手機鈴聲或來電震動已有高度預期,甚至是細胞已產生記憶,因而易發生錯覺。

太過依賴手機導致抑鬱症,你是否能駕馭手機,不再做它的奴隸?

“缺乏自信”易患“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並不屬於精神疾病範疇,它是一種焦慮情緒的表現。其本質是人們對身邊不穩定因素的一種焦慮情緒。

這種情況的形成有內在的性格原因,性格內向、缺乏自信、責任感強的人,可能很小的一個誘因就會導致其焦慮;再則,這類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只能藉助手機來排解孤獨感和證明自己的存在,於是出現了“手機依賴症”。

而一旦出現了“手機依賴症”,當事人就會出現意識高度狹窄,注意力高度集中,反過來就會更加專注於手機信息的情況。

慢下來,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人們對網絡和手機的依賴也許不無道理,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手機和電腦都是工具,而我們才是應用它們的主人,千萬不能被它們牽著鼻子走…

如何擺脫手機的誘惑,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或許,這已經是世紀性的難題了。

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