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伴:“第六险”将纳入个人社保缴纳范畴

全能伴:“第六险”将纳入个人社保缴纳范畴


除了现行的“五险一金”制度外,北京市将有更多居民能享受到“第六险”长期照护保险的相关保障与服务了。1月13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于学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今年,北京将把长期照护保险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更多区,但暂时不会向全市推开。“虽然石景山区试点过程中,居民个人并不需要缴纳‘第六险’,而是从医保资金池划拨资金,但今后长期照护保险在参保资金构成、比例的设定上将更多地增加个人参保意识,‘第六险’将纳入个人社保缴纳范畴。”

公开信息显示,现阶段,我国已有15个城市进行了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而北京在近两年则选择了石景山八角街道的23个社区进行试点。目前,石景山区的长期照护保险参与人数相对较少,仅100多人,因此,在北京推开该项政策还不具备条件和可操作基础,而下一步,北京将根据各区的积极性,选择人员流动相对不大,但可参与人数更广泛的区作为新试点推开“第六险”。

根据我国的政策方向,今后医保还是要增加个人参保意识,逐步提高个人参保比例的,因此,长期照护保险作为一个新险种,势必也会设定个人缴纳比例。不过,根据现行试点方案,参与石景山区试点的居民是暂时不用进行个人缴费的。

其实,随着北京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将照护服务从医疗保障中剥离出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专家建议的新方向。此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曾明确表示,北京试水政策性长期照护保险主要就是为了更充分地满足失能、半失能人员生活护理照料服务需求,而且也欲借此将照护与医疗保障的边界更明确的区分开,即医疗的问题由医保来解决,照护保险则主要覆盖生活服务。

不可否认,政策存在未知数,意味着政策性长期照护保险仍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政策性长期照护保险的概念提出后,确实有相对年轻的在职员工提出疑问,他们认为自己可能几十年后才需要动用到这笔钱,工作初期就开始缴纳这部分费用,累计这么多年,相关部门将如何确保这些资金实现保值增值?

全能伴:“第六险”将纳入个人社保缴纳范畴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老年人需要动用照护保险金的比例大概在17%-18%,而且普遍年龄增长到70岁以上才出现这一需求,如果从20多岁就开始缴纳的话,这部分保险资金需要在库中运转几十年,确实存在巨大的保值压力。更有专家直言,如果相关顶层设计没有出台明确措施的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年轻人的缴纳意愿。“以日本为例,当地将长期护理险定义成:主要为应对退休后个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所需要担负的额外开支而建立的险种,因此,日本规定从参保人年满40岁才开始征收的这笔费用。”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已确定的15个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城市,从各地初步确定的政策来看,筹资方式、界定护理服务标准等规定各有不同,比如试点启动较早的山东青岛就是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定期划转费用,有的地方则考虑新设立险种独立筹资,而这些地方政策大多是根据当地财政实力、参保个人和单位承受能力和基本医保资金充裕程度等方面确定的,试水方案是否具备普参考性,能否普遍推开还有待商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表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启长期照护保险试点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各试点地区如果实施相对碎片化的制度,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能否和全国或者非试点地区实现相互衔接,“而且在试点地区创新制度后,参保人工作地点转移至非试点或制度有差异的地区,已缴纳保险费用的转移接续也需要进一步斟酌,应避免因制度‘落差’对劳动力流动形成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