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一個企業走下坡路的表現是什麼?沒有錢,沒有市場,找不到好的商業模式?沒有好的管理模式還是什麼?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我們來聽一下員工是怎麼說?

A:我們公司使用頻率最高的的我們公司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複印機,進貨最多的是A4紙,領導天天要看報道,糾錯別字等,寫的最多的是報告;每天很忙,忙著寫報告。

B:無授權,大事小事申請層層審批,甚至搞報表的人比生產第一線的人還多。

這是員工的聲音,我們從員工的反饋中得到什麼信息?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你所認為的制度規範化?

制定一套好的流程,依靠制度來管理這才是管理的捷徑不是嗎?是的,有制度的企業做起事情來也是有依據,但是實際上你制定制度是為了什麼?為了讓員工更聽話更服從?

顯然不是,當初在設立流程標準化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從而增加效益,但是用著就偏離了原本的意圖,甚至成為對員工管束的手段。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你所認為的管理是面面俱到?

很多人管理者認為,我已經放手了,是他做的不好,我只能自己上了,有些管理者是屬於有人但是不會用,卻一直苦惱沒人用,其實你把你自己的人給搞死了,你交給下屬這個任務的時候,你要考慮,他能不能做,能做就交給他去做,讓他自己解決。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這也就是授權,管理者更像是中國式的家長,不行,他肯定不行,我要幫他,錯誤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錯在同一個位置,所以你必須要讓員工知道他的缺點在哪裡,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這才是進步。

倘若員工在公司裡沒有成長,考慮一下是不是激勵不夠。

別說什麼感情,利益才是第一

談感情是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想要進華為,是看中了他的狼性文化嗎?不是,衝著錢,衝著華為的年終獎、股份,有了錢才有所謂的狼性文化,沒有這一些,你靠感情來維持的也就是一兩年。

實際上道理都懂,願不願意去執行是體現一個人的格局,像任正非這樣的人,把99%的股權讓出來的格局少之又少,像馬雲一樣,達到頂峰全身而退,又有多少個?褚時健一樣,古稀之年還是不放棄創業的又有幾個。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作為一個領頭羊,不是你跑最快,而是讓你的團隊跑得快。

如果一個人帶團隊帶得很失敗,輸就輸在這兩點做不好:管理和激勵,這兩者都要做,缺一不可。

也就是說你要怎麼去“分錢”才能調動員工的動力呢?

看看積分管理模式,這是一種以積分的形式呈現員工的貢獻度的管理方式,就是把公司希望員工去努力的地方賦予積分,若有人做到了,就可以有積分。而積分能幹什麼呢,就是用來兌換利益,而且有的公司是每月或每週就兌換一次,所以放著獎品在那裡,員工的行為默默就跟著積分的動向轉移了、改變了。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積分管理軟件來統計

當然除了積分高的人才有機會兌獎外,還有用抽獎發的方式抽到獎品的,這就意味也能讓一些分數沒那麼高的也有機會抽到,大家對拿到福利獎品會更期待了。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積分模式短期兌現的福利可以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長期的積分模式是以掛鉤年終獎獎金池、升職等利益的

,還能在一定程度能起到留人的作用。

中國式家長管理模式:他做不好,我必須要出手!管理不是管死!

積分管理更符合人性管理,儘量往激勵這一塊去偏,比如說,今天開會,準時來開會+5分,主動發言提意見的+10,採用+20分等,你儘量用激勵的方式去培養員工的對公司的認同感,積分高的可能有時不時的驚喜,積分能夠給員工帶來眼前的利益,也能保障長期的利益,貢獻越大,積分越高,但是一旦離開,所有的這一切就要清零。

篇幅有限,想要全面瞭解如何導入企業中,點擊“查看方案資料”免費領取一份資料也可以體驗積分管理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