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測軌道飛行器,近年來在火星的北極地區,拍到據信是雪崩的痕跡,提醒地球人類,火星依然是一個“活躍和動態”的星球,而不是生命死寂的一片荒蕪。根據目前的探測成果,火星上存在不結冰的流動液態水,且為高含鹽度水,研究人員在火星斜坡上發現奇特溝壑,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溝壑中含有含鹽礦物質,而這類礦物質的生成離不開水。這些溝壑長約幾百米,寬度小於5米,僅在溫暖季節出現,隨著寒冷季節到來而消失。更激動人心的是,這些溝壑並非遠古產物,其中最新的溝壑形成於去年。火星並非像我們以往想象的那樣乾燥、貧瘠……今天我們正在革命性地改變對火星的認識。火星表面真的有液態水,也許不會是滔滔江河,而會是以“溼潤土壤”的形式存在,那也意味著無限豐富的生命存在可能。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火星表面生命的研究,一直在“追隨著水的蹤跡”進行,現在,終於確定了水的存在,實在意義太重大了!火星表面存在著潺潺流水,這就為人類向火星移民,開闢新的生存空間提供了希望。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五十多年來,人類為了茫茫宇宙中的這顆紅色星球,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探索火星,NASA一共向火星發射了大約20顆探測器。1965年7月,“水手4號”探測器首次飛掠火星,向地球傳回火星特寫圖片。現階段,美國“好奇”號和“機遇”號探測車正在火星表面探索,並不斷髮回新數據。而“洞察”號則預計在2016年發射。

人類在載人登陸火星的技術儲備方面也日趨成熟。比如,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體積相當於小轎車,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型實驗室,並首次採用太空起重機技術,通過繩索緩緩降落到火星表面。儘管人類目前連登陸火星這樣的“近鄰”都十分困難,但科學家依舊沒有放棄實現自由星際飛行的終極目標。NASA在2014年6月公佈了未來超光速星際飛船設計方案。我相信這些飛船未來會成為現實,並搭載人類遨遊宇宙,以超光速飛行到達更遠星系。在現有理論中,由墨西哥理論物理學家米給爾•阿庫別瑞(Miguel Alcubierre)提出的“阿庫別瑞引擎”(Alcubierre Drive)讓超光速飛行成為可能,其利用空間的彎曲壓縮來讓飛船能夠瞬間飛往更遠的地方。這一點在電影《星際迷航》的“曲速”飛行中得到體現。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人類確定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它距離地球50光年,是一顆巨大的“熱木星”(體積大,距離恆星近,公轉週期短)。雖然這顆行星不適宜生命的生存,但是它的發現確認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像太陽系這種擁有行星的恆星系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非常普遍,這大大振奮了天文學家搜尋地外生命的動力。自2009年3月“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射升空以來,觀測了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中約10萬個恆星系統,發現了4900多顆潛在行星。在確認的1000餘顆系外行星中,有12顆位於“宜居帶”且小於地球體積2倍大小。2015年7月24日,NASA宣佈發現了一顆新的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號稱與地球相似程度達到98%。這一發現,也將天文學家收錄的已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增加到1030顆。地球兄弟“開普勒-452b”距我們1400光年,對於現階段人類科技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距離。人類正在邁步奔向浩瀚星河,在星際飛行理論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如果依靠傳統火箭,不借助時空穿越,人類基本上不可能抵達系外行星。這何止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就是一場“說走就不回來的旅行”。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近年來,一系列星際大發現,無論是傳回冥王星高清照片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還是發現“另一個地球”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這些項目均源自NASA,由此NASA一次次成為全球媒體關心的焦點。在應用科學風光無限、理論科學陷入沉寂的今天,除了NASA,恐怕也只有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對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啟用風波,才能重拾公眾對於“人類將會何去何從”的哲學注意。人類永遠需要這種仰望星空的烏托邦精神,而不是完全現實主義驅動,只擔憂汙染、轉基因、核戰爭、傳染疾病等未來隱患,我們只有迷戀科學的正向創造,興致勃勃地討論會飛的汽車、機器人管家或是火星殖民計劃,我們的太空歌劇才可能壯麗地展開。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類似於當年大航海時代,新大陸即將被發現,我們現在甚至比哥倫布要有利得多,因為要探測的新世界抬頭就能看到,只不過距離我們若干光年而已。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在地震、乾旱和颶風等氣候問題仍在對人類生活造成損害的當下,將大量經費用於發向外太空的各種探測器,有充分必要嗎?1970年,贊比亞——這是非洲一個兵荒馬亂的窮苦國家——的一名修女瑪麗•尤肯達曾寫信給NASA。善良的修女無法理解,地球上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飢餓煎熬,為什麼美國還要耗費數十億美元嘗試把人送到宇宙裡去?答案很簡單。在解決技術難題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往往不是通過一種直接的方式,而是首先設定一個具有高度挑戰性的目標,通過激發強大的動力促進技術革新,點燃科學家的想象力,促使他們儘自己最大可能完成設定的目標。這種方式就像是一個催化劑,催化出連鎖反應。太空飛行無疑扮演著這樣的角色。火星之旅雖然不能直接幫助解決饑荒問題,但這項探索計劃孕育出的很多新技術和新方法所能給人類帶來的益處將遠遠超過所付出的成本。如果我們希望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我們就需要研發各種新技術,需要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瞭解和掌握我們尚未獲得的知識。通過實施太空探索計劃,我們得以擁有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機會,觀察神秘莫測的自然現象,研發各種新技術和新材料,戰勝各種威脅人類生存的挑戰。從某種程度上說,太空探索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甚至超過幾千年來的戰爭。我們實施的太空探索計劃雖然讓我們遠離地球,將目光投向月球、太陽、其他行星和恆星,但太空科學家最關注的仍舊是我們的地球,太空探索的終極目標,是建設更完美的人類家園,探索過程中獲得的所有科學知識以及所研發的所有新技術都將用於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根據開普勒452b距離恆星的距離和這顆恆星處於的生命階段來看,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進入了“失控溫室效應”階段。換句話說,即使它的表面擁有液態水,也可能會因為逐漸升高的地表溫度而蒸發,最終消散到太空中。1400光年,我們如何趕在開普勒452b消散之前抵達?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不要燃盡自己,我們的星辰,請等等我們。

我們是地球人類,地球是一粒懸於太陽光底下的蔚藍微塵,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邊緣,如細菌碰上大象般微不足道,浩瀚的銀河系裡可能藏著數千億顆行星,宇宙有無數銀河系一樣的星系。

我們的征程是茫茫星際

心如朝聖般追尋險境

遠離平凡的通途大道

靈魂展翼 直面未知

無所畏懼 追尋夢想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生命中尋求無數個挑戰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破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