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萬素食主義者的錢都該怎麼花?

中國5000萬素食主義者的錢都該怎麼花?

吃素,這不是個小決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老師劉蕙心從接觸佛教開始,到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中間經歷了10個月。“吃了三十多年的肉,作為一個肉食主義者的慾望,真的不太可能一天之中進行改變。”劉蕙心對懶熊體育說。

吃素3年半,劉蕙心自認意念算得上強大,但生活中還是面臨著很多誘惑,尤其是每天都要接觸的電視、網絡和朋友圈。“感覺主流媒體還是在宣傳吃肉,像《舌尖上的中國》,全是肉。”劉蕙心對此有點無奈,“目前媒體上沒有太多好的宣傳素食的內容,或者宣傳的點還沒有足夠打動用戶。”

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困惑。公共國際廣播電臺(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素食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4%-5%,總數量超過5000萬。這個數字放在當下不一定準確,4%-5%的比例也無法和歐美國家近10%的素食人口比例相提並論。但這個比例放在中國14億人口的分母上,數字還是相當可觀的。而且,在當下中國健身熱潮的刺激下,素食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

張思正是這些人中的一員,素食者面臨的困難,張思也在面對著。不過,她比其他人多走了一步——創立了“素食星球”。

<strong>素食星球,內容起家

和劉蕙心選擇吃素的宗教原因不同,張思選擇吃素是出於憐憫心和環保的考慮。在紀錄片《從農場到冰箱》裡,她看到了動物在被擺上餐桌之前所遭受的種種虐待;通過各種閱讀和學習,她瞭解到了飼養家畜釋放出來大量甲烷對環境的危害,從而在2012年8月開始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

2013年3月,當時還在美國紐約讀書的張思創辦了“素食星球”的微信公眾號,發表原創或者約稿的素食主題文章。

劉蕙心就是“素食星球”粉絲中的一員。“我挺早就關注了這個公號,這個公眾號裡的文章很有用,讓我感覺是全世界有好多和我一樣的人,我並不孤獨。”

孤獨,或許是很多素食者共有的心情,張思希望破解這種孤獨感,將素食者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龐大的“星球”,在她看來,“素食星球”一篇篇文章,就是連接這些人的經緯線。

多位素食者、彈性素食者向懶熊體育表示,很多吃素的人希望從媒體中得到食譜、食材、營養、產品方面的指導。從“素食星球”公號推送的文章來看,基本符合用戶的需求。

同時張思強調,人們吃素的出發點不盡相同,包括宗教、道德、環保、減重或者病理,因此“說教”不是“素食星球”的目的。

“我們建立素食星球的理念是素食可以治癒人類和改變世界,比如通過素食可以扭轉很多疾病,改善氣候,”張思對懶熊體育說,“我們想把素食做成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嘗試的生活方式,想要扭轉大家對於素食者的印象,素食者不一定是宗教、孤僻、怪異的。”

中國5000萬素食主義者的錢都該怎麼花?

▲“素食星球”經常舉行粉絲之間的帶餐聚會。

劉蕙心也很認可“素食星球”的內容,在她看來,這裡的文章透露著一種其他素食主題公號較為缺少的氣質——時尚感。“我轉發他們(素食星球)的文章到我的朋友圈裡,大家看了都覺得原來素食不是洪水猛獸,看上去還是蠻時尚的。如果讓人覺得吃素是一個時尚的事兒,肯定會有更多人願意嘗試。”

在打造“時尚感”方面,張思和她的團隊動用了不少心思,內容豐富、文藝、人性化和國際視野,對文筆有一定要求,還充分結合了圖片、視頻、繪畫等元素,甚至專門設計了公號的Q版卡通形象“米胖”。

“素食星球”負責內容生產的4名編輯要生產出80%的原創內容,剩餘20%則來自全球各地粉絲的來稿。到現在,微信公號已經積累了23萬的粉絲,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素食主義者,推送文章的平均閱讀量超過兩萬。

這些積累起來的粉絲,讓張思和“素食星球”有了走出下一步的可能。

<strong>讓素食者有地方花錢

據懶熊體育瞭解,素食主義者的大概念下有很多分支,包括不食用任何與動物相關食物以及蔥蒜韭等“五辛”食材的嚴格素食主義者,食用蛋奶類製品的蛋奶素食主義者,間歇食素的彈性素食者等等。其次,素食主義者還會避免含有動物製品的衣物和護膚、化妝產品。

如此多樣和細分的需求,中國的素食市場似乎不能完全滿足。

曾經在紐約讀書的張思深刻地感受到了中美兩國不同的素食環境。“在美國和許多歐洲的國家,素食意識都是比較超前的,一般大部分城市的餐廳會非常照顧素食者的需求,菜單上會有很多素食的選擇,素食者即使是在非素食餐廳吃飯也很方便,”張思表示,“而且超市中素食產品非常多,美國的大超市有素食專區,產品有素食標籤,中國在產品上還不夠豐富,選擇比較少,相應的標準還不夠健全。”

所以,張思在20多萬粉絲的基礎上,啟動了公司的另一項業務——電商。

從“素食星球”的微信公號,粉絲可以進入微店“星球生活館”,裡面有“好吃噠”、“好喝噠”、“美美噠”、“送人噠”等四類產品,具體產品包括椰子油、芝麻醬、椰子水、餐盒、榨汁機等。

中國5000萬素食主義者的錢都該怎麼花?

▲“素食星球”的微店中經常有團購活動。

目前,與“素食星球”已經合作過的以及有合作計劃的品牌已經超過100個。“星球生活館”每個月成交量約兩千多筆,客單價150元左右。其中,“素食星球”以抽取佣金的方式獲得收入,和銷售量掛鉤,最少10%,最多40%。

憑藉著較大數額的粉絲,“星球生活館”有著較為可觀的消費群體。但似乎不是所有粉絲都認可這家店的產品。劉蕙心就很少在“素食星球”的微店購買產品。她表示,“星球生活館”整體的產品種類比較少,飲食方面的產品更少,而且普遍價格較高,例如一個法國品牌Monbento的飯盒單價就要228元。

對於選品,張思有自己的標準。“我們選擇的不是特別常規的產品,一般的東西超市就能買到的。我們賣的都是特別的,有故事的商品,品質會高一些,售價也會高一些。”

張思也承認,由於整個團隊在電商領域沒有充足的經驗,團隊不想太冒進,所以產品的種類比較少,更注重產品的輪換更新。“粉絲的消費能力還沒有完全被開發出來,粉絲的消費需求也沒有完全被滿足。”

<strong>將素食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對“素食星球”的下一步,張思已有規劃:生產自己研發的產品;做線下活動和實體店;製作“素食星球”自己的出版物。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很多“素食星球”的粉絲嚐到了這個團隊提供的“Love Everything”素食月餅。陳皮豆沙、榛子巧克力、桂花蓮蓉、白牡丹玫瑰、紫薯蔓越莓、胚芽五穀等六種口味的月餅看著養眼,口味也頗為清新。

6000份月餅很快脫銷,這給了整個團隊信心。明年,他們想做一款長期銷售的爆款產品。

“素食星球”的線下活動比自制食品更早到來,據張思介紹,從2014年至今,已有超過100場線下活動,形式包括晚宴、烹飪課、講座沙龍、戶外活動,以及和瑜伽館、CrossFit健身館聯合舉行的排毒減脂營等。通過這些活動,“素食星球”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用戶,增強現有用戶的粘度,還可以創新和品牌的合作方式。

目前,線下活動已經構成了公司比較重要的收入來源。“素食星球”的活動基本上一半免費,一半收費。8月中旬,來自紐約的素食名廚Daphne Cheng應“素食星球”邀請來到了北京,舉行了素食晚宴和烹飪工作坊。晚宴收費每人600元,烹飪課收費每人3000元。張思介紹說,這種形式的活動,接下來會堅持開展,而且從數量和規格上都做得更高。

中國5000萬素食主義者的錢都該怎麼花?

▲8月中旬,素食星球邀請了紐約素食廚師Daphne Cheng來京分享。

配合線下活動,“素食星球”還計劃開設自己的實體店,最理想的形式是一個複合型的生活方式體驗店。年底,“素食星球”還計劃推出兩本自己的出版物,一本講述素食食譜和背後故事,還有一本是包括很多深度內容的雜誌書。

一位業內投資人對懶熊體育表示,素食領域很有前景。包括中國在內,全球的素食人口增長得都很快。並且素食是一個典型的生活方式,創業者需要塑造符合堅持這種生活方式的人的生態。素食的概念可以產生很多不同的玩兒法,例如以“人”為入口的素食網紅公司;還有走貨物、餐廳路線,甚至做國外素食品牌的代理。創業者需要找準一個點,發揮自己的長處,並且要具有大格局。

國外的素食文化歷史更長,素食領域的商業模式也更為多樣,走商品路線的有純素超市“Vegilicious”,素食肉店“De Vegetarische Slager”;走網紅路線的有美國創業公司Lighter,利用包括運動員、廚師、健身達人、行業精英在內的“美食領袖”,為用戶提供私人訂製的素食食譜;走餐飲路線的有外送品牌Munchery,為不同飲食習慣的人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飲食,包括素食、無麩質、非乳製品、非堅果類餐食。

素食是一個時下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年輕人、高收入階層,甚至明星,都對“素食”的概念非常推崇。樂壇天后碧昂斯和自己的健身教練就創建了一個健康餐品牌,22 Days of Nutrition。善待動物組織PETA每年還會評選最性感的素食明星。2016年,來自澳大利亞的男明星利亞姆·海姆斯沃斯被評為世界上最性感的素食主義男明星。從某種意義上說,吃素的小鮮肉和大美女,看起來更有魅力。

在國內,素食領域的創業項目並不多,但眾多健康餐飲品牌的大旗已經樹立起來,並且,高人氣明星Angelababy的創投基金AB Capital也投資了輕斷食果蔬汁品牌HeyJuice,素食或許將成為下一個被爭搶的山頭。

在大眾眼中,素食者往往是和“文藝”、“恬靜”、“清高”、“不食人間煙火”這些標籤聯繫在一起的,創業需要打雞血,需要鬥志昂揚,當素食者走進弱肉強食的商業世界,他們能適者生存嗎?

對此,張思溫和地告訴懶熊體育:“我們的野心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