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教育學:賈寶玉有沒有崇拜的偶像?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崇拜偶像是一種普遍現象。一方面其“青春期”自我意識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因社會環境而產生的道德感、理智感與審美感也充分增長。在這種背景下,偶像崇拜便隨之發生。

“偶像”原指一種用木頭、泥土等製成的雕塑品,供迷信的人敬奉。<strong>偶像作為一種物品象徵在人的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則是“信則有,不信則無”,或者說是一種心理暗示的力量。“崇拜”則有尊敬、欽佩之意。伏爾泰在形容崇拜者對偶像的儀態時說:“崇拜的意思是用手捂著嘴恭恭敬敬地說話、鞠躬、下跪、敬禮。”當代青少年中存在把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等當成“青春偶像”盲目崇拜,雖然沒有 “鞠躬、下跪、敬禮”,但有的行為很荒唐。小品“追星族”趙麗蓉、蔡明、郭達的表演並無誇張。

把被崇拜的對象作為自己的信仰或理想來追求古來有之,官方還把一些偶像人物寫進了啟蒙教材,比如《三字經》中的孔融、黃香九,“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等。<strong>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也有這麼一個崇拜的偶像——北靜王水溶。但被人崇拜,要有資格,這個資格就是聲望。有聲望者,通常具有良好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優雅的風度,再加上位居上層的社會地位。


《紅樓夢》裡的教育學:賈寶玉有沒有崇拜的偶像?



北靜王名水溶,與東平郡王、西寧郡王、南安郡王合稱“四王”。在四王中,北靜王功勞最高,後來子孫都承襲王爵。賈寶玉與北靜王初次見面,是在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殯的喪禮路上,回目就叫“賈寶玉路謁北靜王”。“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美秀異常,性情謙和。近聞寧國公冢孫婦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有相與之情,同難同榮,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弔祭,如今又設路奠,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著大轎,鳴鑼張傘而來,到了棚前落轎,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

寶玉早就聽說北靜王賢德,才貌俱全,風流倜儻。<strong>最令寶玉敬佩的是北靜王“不為官俗國體所縛”,與自己“似傻如狂”的性格極為相投,因此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未能如願。人家王爺在今天這個場合反而來叫他去見面,自然非常高興。一面走,一面瞥見北靜王坐在轎內,好個儀表!第十六回接著就寫北靜王與眾不同的穿戴儀表:“頭上戴著淨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龍白蟒袍,繫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

寶玉在賈府內平常說話都是無拘無束,但是第一次和北靜王見面的表現卻讓賈政出乎意料:“語言清朗,談吐有致”,幾乎變了一個模樣。北靜王親口向賈政誇獎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 ‘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賈政一貫不看好的兒子,在王爺面前彬彬有禮,毫不失態,得到如此讚揚,頓感臉上有光。隨之,北靜王叮囑賈政:“令郎如此資質,想老太夫人自然鍾愛。但吾輩後生,甚不宜溺愛,溺愛則未免荒失了學業。”要寶玉經常到他的王府去,與那裡經常聚會的海內眾多名士高人交流,對學業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strong>賈寶玉對人家勸他讀書一直持反感的態度,但是偶像說的話,他不僅唯唯喏喏,而且欽佩之極。


《紅樓夢》裡的教育學:賈寶玉有沒有崇拜的偶像?



賈寶玉曾說自己是俗人,厭惡與官場人物交往。賈雨村常到賈府來獻殷勤,寶玉就抱怨:“有老爺和他坐著就罷了,回回定要見我!”因此還與史大姑娘之間發生了不愉快的場面。史湘雲勸寶玉“你就不願意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會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那些仕途經濟,也好將來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正經朋友。”寶玉為此與史湘雲紅了臉:“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裡仔細腌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讓史湘雲討個沒趣。(三十二回)但是,對北靜王就不同了,賈寶玉一有時間就往北靜王那裡去,想必也是遵照北靜王之囑,到那裡和“高人頗聚”,“談談會會”,當然不會是談什麼仕途經濟,也不可能談科舉應試和八股文章。跟賈芸本來就約好次日見面,讓賈芸喜不自禁。到了次日,“誰知寶玉一早便往北靜王府裡去了。賈芸便呆呆地坐到晌午。”賈寶玉把和賈芸的約會忘得乾乾淨淨,竟去了北靜王那裡。(第二十四回)

當時在中國還沒有照相機,不像現在的追星族要和偶像一起合影,也不流行買個筆記本等著要偶像簽字留念,崇拜者如果獲得偶像贈送的禮品也許是最幸福的事,一定會像寶貝一樣珍藏。<strong>初次面見,北靜王便贈送鶺鴒香念珠串,寶玉愛不釋手,後來把這作為禮物贈給自己心愛的人林黛玉,滿以為黛玉會喜歡。

在第二十八回,琪官說自己的一條大紅汗巾子是北靜王送的,要轉送給寶玉,寶玉聽說,喜不自禁,連忙接了,將自己一條松花汗巾解下來與琪官交換: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是什麼草編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蝟似的。”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閒常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上頭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拿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個圈子,下雪時男女都帶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第四十五回)

<strong>寶玉甚至對北靜王平常在家裡穿戴的習慣都一清二楚。偶像贈送的東西就更好了!寶玉和黛玉說起偶像時那一臉的驕傲樣子——你如果喜歡,“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儘管黛玉認為那是“臭男人”的東西,但寶玉仍覺得十分珍貴。


《紅樓夢》裡的教育學:賈寶玉有沒有崇拜的偶像?



<strong>教育學對於偶像教育十分看重。向未成年人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道德楷模,激勵他們勤奮好學、崇德尚賢,為他們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從榜樣的成長曆程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我讀《紅樓夢》所想到的,是曹雪芹在書中為賈寶玉設計北靜王這麼一個崇拜的偶像,學習的榜樣,努力的目標,應該有所寓意:<strong>北靜王代表的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賈寶玉作為賈府的繼承人,在思想根源上並沒有反對封建制度,而只是希望這個制度之內有像北靜王這樣賢明的君王。也許,這正是小說家想表達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