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strong>我願穿過冷漠人群

<strong>想代替你去疲憊

<strong>願給你時間

<strong>給你不被打擾的寧靜

<strong>——邵夷貝《我所謂的愛》


<strong>1.

2009年,邵夷貝學習吉他才3個月,抱著好玩的態度寫了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並且傳到了網絡上。

很快,這首幽默調侃的敘事風格歌曲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引發了強烈的互聯網效應,邵夷貝也因此成為了<strong>初代網紅、豆瓣第一文藝女神。

我想很多人都是因為這首歌認識了<strong>「邵夷貝」。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也因為這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邵夷貝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文藝女青年、小清新的標籤。但其實,這些並不是浮於表面,在骨子裡,她就是一名徹底的文藝女青年。

邵夷貝在中學的時候,就迷戀上了樂隊,她喜歡樂隊在現場肆意歌唱的感覺,對於她來說,這意味著自由。

因為她的童年經歷,她的母親是小學班主任,生活在母親的視線內,需要時時刻刻做一個乖巧的好孩子,成為大人眼中期待的自己。

但是她並不喜歡,為什麼就不能做一個<strong>“有問題”的孩子呢。

<strong>她瘋狂地聽搖滾樂,幻想在旋律裡找到自己的真實模樣。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後來她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一定要去北京上大學,因為北京是她心目中的搖滾之都,這裡有無數的樂隊和現場演出。

在北京,她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玩什麼,吃什麼,這是她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也正是因為北京這座城市一直在邵夷貝腦海裡發光發亮,導致她用力過猛,一開始只是想去北京上大學,後來一不小心卻考進了北京大學新聞系。

<strong>在北京,她掙脫了束縛,沒有任何的條條框框,她不再是任何人,她只是邵夷貝。

她喜歡音樂,於是進社團,組樂隊,當鼓手。她喜歡話劇,在大學還導演一部表達女性主義的話劇《她·獨白》。她喜歡看書,喜歡天空草地,喜歡一切美好的事情。

在邵夷貝心裡,不管你喜歡的是哪種類型的文學,藝術,只要它們能讓你感到開心,能與它們發生關聯,那你就是文藝青年。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strong>2.

那幾年的時光,對於邵夷貝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北大倡導思想自由,她不僅從心審視自己,也明白了人格的多樣性,她可以以一種更寬容更平和的心態去理解每個不一樣的人,不再以狹隘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多面性。

同時,新聞專業出身的她更是以敏銳的觸覺來感知時事下的青年人,北大的專業教育也培養了邵夷貝的新聞學素養和社會洞察力。

她有敏感、細膩,也有從容、複雜,可她心中的文藝美好和新聞紀實的殘酷總是交雜在一起。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現實永遠直抵人心,讓她無能為力,也讓她迫切想找到出口,而邵夷貝,終於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把她的觀察寫到民謠裡面。

<strong>在她的音樂裡,她書寫更多的是這個時代背景下那些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憂傷和困惑,希望和彷徨。

我們也總能在她的音樂裡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那個不懂拒絕,害怕慚愧的《好呀小姐》,有時候覺得自己像個傻子一樣,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否定先生》,還有挑戰生活,再與之言和的《石頭姑娘》,以及生命中那些擦肩而過的《致林先生》……

我們都有著《現代病啟示錄》,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員,有歡喜,有落寞,有堅忍,有懷疑,有不安……

那些在人性裡面的張揚怒氣、意氣風發、殘存的隱忍掙扎,那些現代人的精神困惑,邵夷貝都用一種很清新的唱調譜寫出來。

<strong>她不玩詩意和藝術,用一種客觀理性的角度唱出來,反而直麵人心。

除了關注時代背景下的個體困惑和命運,邵夷貝也揹負著作為一名新聞人的職責和擔當。她倡導環保,呼籲人們珍視環境。

《時過境遷》力圖藉助那些來自大自然的純淨聲音,喚醒大家對美好自然的遙遠回憶;《紙幣風飄》結合真實的新聞事件,探求人無止境的慾望試圖喚醒人性的善良……

也正是因為如此,邵夷貝的音樂帶有非常獨特的風格色彩,她不滿足吟唱歲月靜好,小春日和,因為她知道現代人都給自己加上一層保護色,這或許是一種面對環境做出的應激反應。

<strong>但是她想剝離出來,走進和觸摸暗湧,分析深藏的本質。

<strong>因為,她也曾這樣,一步步經歷自我認知的掙扎。

<strong>3.

分析邵夷貝的前三張專輯,我們能很明顯察覺到邵夷貝前後期思想的轉變,她自我情緒都直接投射進了歌曲裡。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第一張專輯《過家家》還處於玩樂的狀態,《小傻瓜》《給娜娜的歌》都是屬於非常小清新的無憂之歌,但是《誰偷走了你的年代》《獨立音樂新紀元》,邵夷貝已經就試圖用音樂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從第二張《灰色人種》開始,她的音樂風格已經開始個人化了,新聞的敏感度開始融入音樂裡面,那時候邵夷貝經歷走紅,非議也隨之而來。

她似乎過上了理想的生活,但卻快樂不起來,她對自我的情緒掌控還處於一種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的狀態。

雖然她寫了一首《我為什麼唱歌》來回答異議,但是我們也能看出,那些異議她是在乎的。

而專輯其他歌曲,也已經顯現了作為一名新聞人的洞察,剖析了自己的思考和領悟。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而第三張專輯《新青年》的發佈,邵夷貝對自己的歌曲駕馭能力越來越成熟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已經釋然周圍人對她的評判,她學會了保持情緒的獨立。

她更是從之前的音樂裡蛻變出來,首尾呼應的《intro我就是我》《outro願我是我》,只要聽眾一聽,便知明瞭。

我們在邵夷貝的歌曲裡找到共鳴,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著時代的變化與自我的迷失與找尋,不斷地選擇生活的方式與做人的原則,終究成為一個外表溫潤但內心堅硬的傢伙。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但邵夷貝卻沒有逃避,她的歌曲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的就是我們無法大膽言說的憂慮。

<strong>我們按照這個社會的規則“更好的生活”,但是卻沒有人來問我們,你想要的是什麼生活。

<strong>而邵夷貝,她想問一問。

《新青年》發佈之後,邵夷貝漸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她開始停了下來,學習,靜置自己,與自己對話,期間她也出去學習,又開始寫書,她的生活淡然下來,不再被爭議裹挾。

<strong>4.

而今年,邵夷貝終於帶著自己第4張專輯《此刻明白》回來了,邵夷貝也稱呼這張專輯是一劑“心靈處方”。

<strong>她知曉行走世間總歸需要些英勇,需要些自在,需要些冷靜,需要愛。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我們也能感受到邵夷貝的全新蛻變,這張新專輯裝載了她對人生、愛情、生活新的感悟。

同時,這張專輯與臺灣眾多音樂人的合作,風格並不拘泥於過往的“標籤”,編曲與詞曲呈現心理狀態的契合,讓作品從不同的心境出發,最大程度地展示了詞曲所表達的態度和情緒。

在《此刻明白》這張專輯,邵夷貝告訴我們,挑戰現實的最佳狀態便是心境的穩定成熟和心態的永遠年輕。

我們要去經歷、去嘗試,我們要懷抱勇氣、好奇心和熱情。

不管是歌曲《迎向光芒散去的方向》唱著“不再疲於解釋,偶爾厚顏無恥”;

還是《憂傷遊樂場》裡的“現實不過是一場幻境,受控於執念”。

<strong>在一切奔流中,我們能做的便是在不確定中不斷調整,去儘可能達到內心的平衡,清醒但不世故。

就像她很喜歡莊子所說的一句: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在今年也10年之久了,邵夷貝也笑著說自己從小清新成了老清新。雖然文藝青年的概念在現今被強加了一層別樣的顏色。

但是邵夷貝卻說,不會因為文藝青年成了一個貶義詞而否定它的最初含義,她依然樂意大家說她是文藝女青年。

<strong>因為她還是那個邵小毛,永遠年輕,永遠熱情,有著永不熄滅的理想。


邵夷貝:我知我喜樂,應縱情跋涉



她依舊是那個“灰色的孩子”,面對成人世界灰色的現實,希望自己依然能保持年輕的心態和熱情,保留自己的堅定與信仰,去嘗試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心中的理想。

就像專輯同名歌曲《此刻明白》裡唱的:

<strong>“若能赤誠,怎會懼冒險”。

<strong>✒️

排版:阿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