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邵氏四大導演之一,靠武俠電影在國際影壇揚名立萬,國內卻幾無人知

2018,武俠之父金庸離開人間,“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深蘊內裡的武俠精神,成為多少人在嚐盡人生艱苦的歲月裡,仔細咀嚼的精神力量。

如果說金庸用其磅礴的筆力,淋漓盡致地鑄造了武俠精神,那麼胡金銓,則是酣暢淋漓地將武俠精神,充盈在電影世界裡。

<strong>深深懷念金庸時,不要遺忘胡金銓。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1.

武俠世界裡有兩類主角,其中一類出身高貴,後家道中落,個人遭難。胡金銓就屬於不折不扣的這一類。

1932年,胡金銓降生在北京,祖父胡海桂為山西巡撫,相當於山西省長;父親十四歲去日本留學,歸來後在河北省與人合辦磁州礦坑,真正是家裡有礦。

所住四合院,據說是鄭王府院子,小孩子在裡面捉迷藏都會迷路。六伯父胡源匯在頤和園租有別墅,並在蔣政府做官,離世享受國葬待遇。稱胡金銓為公子哥,絕不為過。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但這個北京孩子,後來為何去到了香港,併成為了一代名導呢?

人生總是充滿偶然,1949年前,胡金銓正準備申請美國代頓學院理工科,共產黨進京後,一位姓劉的表哥提出去香港,邀胡一同前往。胡金銓獲得了通行證,而表哥考上人民大學,他只得隻身去港,未滿二十離開北京。

2.

因為是去港玩耍,錢帶的不多,時局變化,他竟然回不去了。本想去國外求學,經濟拮据無法去了,想去香港理工學院升學,被告知不被獲准考試。

在訪談中他說道,<strong>當時為了求生活已費盡氣力了。

求學無門,只得就業。胡金銓最初做的是校對工作,日子過得苦,因為小時候跟隨母親學過些繪畫,他做起畫海報和畫廣告牌工作,併兼著家庭教師。

一天, 家長看到了他所畫的海報,讚歎道,這個畫的真不錯,你來幫我好嗎?

這個人,就是長城電影製片廠廠長沈天蔭,在他引薦下,胡做了電影陳設工作,負責道具設計與場景佈置、繪圖和美工。

在長城公司,他隨導演拍戲,長期浸染下竟也有了演技。轉到永華電影公司後,繼續做美術和裝飾工作,一次嚴俊導演拍戲,就看上了他,說道,好像你這種人最好就是演戲。

不得不佩服嚴俊導演的眼光,胡首次出演就是主角,《吃耳光的人》也大獲成功,之後但凡掛上他名字的電影,片片熱賣。

電影熱賣,做演員的胡金銓生活仍是不好,做演員,兼任副導演,卻也經歷過六個月不發薪水的困境,只能自己謀出路,做《麗的呼聲》編輯,也曾加入“美國之聲”電臺做監製,工作出色,要調任華盛頓工作,美國領事館的迪克麥卡錫都幫他辦好了手續,只要他去,就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

這時,邵氏電影公司找上門了,因為他出演的電影能夠賺錢,邵氏希望用演員加導演的合約簽下他,胡金銓選擇留在香港。

3.

演員是能做的,卻沒人真正想他做導演,好友李翰祥提點他,讓他做《玉堂春》執行導演,併合拍《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部戲票房相當好,尤其《梁山伯與祝英臺》,據說有的臺灣老年人看了超過一百次。邵氏看到他的潛力,決定讓他做正式導演。

他第一部正式導演的電影《大地兒女》,是一部反戰抗日的電影,戰爭場面多,成本高,因為政治原因,完全不賣座。但此片斬獲臺灣第六屆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最佳剪輯和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老闆大為光火,要求他拍一部不花成本簡單的片子,這就有了《大醉俠》。

演員是邵氏新人,也幾乎沒有什麼佈景。這部片子,按現在影響票房的因素來看,幾乎是失敗的,無流量大牌,無大場景,也不是可能爆冷的影種,卻票房大賣。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根本原因,就是胡金銓對武俠電影動作的改革。

胡金銓熱愛還珠樓主的小說,但發現現實中和電影裡,人們的打鬥都是很醜陋的,一招制敵,沒有小說的美感。酷愛京劇的他想到了使用京劇的武打,而非寫實的武術,首創使用彈床,電影中,鄭佩佩在二樓一躍而下,下落過程中還可以不停地旋轉,給武俠描上了浪漫的色彩。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這之後,電影人受到啟發,動作開始變得華美瑰麗。因為該片,他與張徹成為武俠電影裡的“絕代雙驕”。

4.

插播一事,《大醉俠》期間胡金銓與韓英傑一同商量武術動作,想要發給韓英傑報酬,就給他起了一個武術指導的職位名頭,這以後,才有了最佳武術指導獎。

《大醉俠》是胡金銓第二賣座的電影,而第一賣座的電影則是《龍門客棧》,徐克《新龍門客棧》就是翻拍於此。

胡金銓拍攝的《龍門客棧》賣座到何種程度呢?當年就憑這一部電影,臺聯邦老闆建成了製片廠。當年上映的《音樂之聲》也在票房上敗下陣來。在藝術上,《龍門客棧》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回顧胡金銓的電影,往往有三大鮮明特色。

<strong>一是細節考究。

翻看新舊《龍門客棧》,你會發現胡金銓版電影中客棧牆壁上畫著大大的白色圓圈。

這個細節時北方人感到很溫馨,因為在北方老家特別是有狼出沒的地方,就會有這個標誌,狼是怕這個的。為了拍明代的戲,他專門拜讀學者吳晗的文章,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抄下古畫。

戲中上官鳳頭上所戴是笠、稱明代地方兵捕快叫做番子、東廠制服是黑色、衣裡是紅色,這些細節可見一斑。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strong>二是動作創新,拍攝創新。

《大醉俠》中,決戰時劍與劍撞擊的火花,是真用電線在後面控制的;手一揚就能冒出煙來,是用二氧化碳壓縮而成的新式噴煙方法。彈床的使用更是驚為天人。

<strong>三是胡氏美學。

元華認為拍攝胡金銓的電影,才是真正的拍古裝武俠電影。且看成片後的畫面色彩,飽滿中又帶有中國禪學的容忍,畫面鮮豔卻得以調和,服裝考究與畫面背景相協調,往往亭臺樓閣竹林客棧,古風古韻,既寫實又寫意。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如果說李安是當下世界上最著名的華人導演,那麼上一個做到該成就的人,就是胡金銓。

胡金銓在聯邦拍攝了《俠女》,耗時近三年,成本巨大,但是放映後票房不佳,胡金銓本想用此片衝擊國際市場,帶去戛納電影節參展,但公司不提供參展費用。胡金銓就和朋友集資自費購買《俠女》歐美髮行版權,並精益求精剪輯了新版本,如果不能成功,他將萬劫不復。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胡金銓在剪輯《俠女》時發現,將很少格數的膠片連接依賴,人們因視網膜殘像能夠讓女主角徐楓往高處飛躍,又急速衝下來,他是全世界首次發現而使用這個技巧的人。最終,《俠女》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之後《俠女》應其他國家邀約、參展,獲獎無數。

5.

金庸在作品裡說道,<strong>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胡金銓第一部作品《大地兒女》,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游擊隊活動的電影。

《迎春閣之風波》講述漢族反抗元朝的故事,《忠烈圖》描繪中國人民擊退海盜倭寇的故事。這些電影,無一不是表現中國人的民族氣節和英勇抗爭的民族精神。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晚年時胡金銓心心念唸的《華工血淚史》,則講述戰爭期間中華民族華工在美國西部修鐵路,流落海外遭受欺壓的故事,可惜開拍前三個月,1月14日他因心導管手術去世。

<strong>他是真俠客,俠客一去不復返,曾經的故人、徒弟、同事,甚至後來者仍在懷念著他。

《朗讀者》裡許鞍華認為他教會了自己,偉大的人都是平凡又普通的。

《臥虎藏龍》裡竹林中飄逸的打鬥畫面,不禁讓人想起《俠女》裡徐楓颯爽的英姿。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繡春刀》裡的服裝、配飾、機構,讓人想起那部《龍門客棧》。

肉體的消滅不是最終的死亡,當世上的人再不懷念一個人時,方是真的消亡。

<strong>還好,人生如水水長東,總有那諸多不凡作品,如浪花,留在歷史的長河。

<strong>✒️

選題:阿庚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strong>我懷疑你還沒有把我設為星標

他是邵氏四大导演之一,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扬名立万,国内却几无人知

<strong>我懷疑你還錯過了下面這些精彩

添加請備註:作者,且附帶作品

<strong>點這裡,2019變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