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股價暴跌10% 庫克公開信下調營收預期

<strong>【家電網HEA 1月5日原創】近日,蘋果股價暴跌10%,創 2013 年 1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道指收跌660點,盤中一度跌近700點。隨著蘋果大跌,蘋果供應商也紛紛大跌。Qorvo跌超9%,Skyworks跌超8%,西部數據跌6.7%,臺積電跌近5%。

對於蘋果來說,這無疑是 6 年來最糟糕的一個交易日。在這一天,蘋果不但市值跌破 7000 億美元,其在美股企業中的市值排名也先後被微軟、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超越,淪為第四名。而此前,蘋果市值還曾破萬億美元,市值較高位蒸發4500 億美元。

<strong>伏筆:調低營收預期

本週三,蘋果意外宣佈,將第一財季營收預期下調至840億美元,低於此前預計的89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同時,該公司將毛利率下調至38%,而此前預期為38%至38.5%。

蘋果CEO庫克在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諸多因素造成了公司應收不及預期,包括iPhone銷售低於預期、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美元走強將帶來匯兌損失等。有投資者認為,正是週三調低營收預期的消息導致蘋果股價暴跌。

蘋果股價暴跌10% 庫克公開信下調營收預期

家電網綜合外媒消息瞭解到,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之所以下降,主要受到其高昂定價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中國競爭對手高性價比產品的衝擊。目前,蘋果在售iPhone型號中,最貴的iPhone XS Max起售價高達9599元,而華為、OPPO等旗艦機的價格則在4000-5000元,大約只相當於前者的一半。即便是被看作入門級的iPhone XR,也要比它的競爭對手貴出約1000元。而中國白領平均月薪為7850元。

據家電網瞭解,早在去年11月1日,蘋果在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宣佈不再透露iPhone、iPad和Mac全家的銷售數量,從而有效模糊蘋果在供需方面的實際表現。

對此次股價暴跌,股票研究公司 Longbow research認為蘋果公司過度依賴 iPhone 銷售。Longbow Research 表示:“中國引領的銷售缺口清楚地表明,新產品、高利潤服務和擴大資本回報增長目前不足以緩解 iPhone 需求的大幅下滑。”

<strong>智能手機創新乏善可陳

除了高昂的價格外,較少的創新也是iPhone新機被“冷落”的原因之一。2014年前後,隨著蘋果iPhone6和6 Plus加大屏幕尺寸,智能手機的創新開始放緩。雖然手機在不斷改進,但新功能往往是漸進式的。有數據顯示,蘋果用戶平均每33個月才會更換手機,比三年前的24或25個月要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僅僅是iPhone,而是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2010年代初,手機科技創新突飛猛進,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電池壽命、攝像頭和處理器速度每年都有顯著提高,但是在高速發展過後,製造商們發現,他們沒有更加創新的點子再去引爆市場了。如同江流具有豐水期和枯水期一樣,智能手機創新現在就在面臨它的“枯水期”。

而這一點往往很快就反映在銷量上,國外機構IDC統計稱,在經歷了10年的穩步增長後,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3%,至14.2億部,為首次出現年度下滑。IDC預計,2019年出貨量將反彈3%,至14.6億部,但仍低於2017年的水平。IDC分析師Ramon Llamas稱,這一週期可能在2021年或2022年觸底反彈,原因是那時人們的手機使用壽命將解決尾聲。

創新並不是沒有,行業人士告訴家電網,三星的可摺疊智能手機可以加大屏幕的顯示尺寸,能夠激發不少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是它們價格昂貴,在如今全球經濟遇冷,很多國家面臨消費降級的窘境下,一部手機動輒上萬,恐怕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42年前的今天,喬布斯正式組建了蘋果公司。通過iPod和iPhone,蘋果成為一家能夠持續引領市場的公司,創造了以前從未出現過的產品類別。自2007年以來,iPhone一直是智能手機銷售的領頭羊,為智能手機的發展設定了標準。如今,在智能手機行業遭遇瓶頸的時期,蘋果是否還能如同當年那般展現其充滿獨創性的產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