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祕密?

<strong>跑 三 觀 點

<strong>“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許多電影的組合,便是這個時代的印記。”

<strong>202億!這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狂飆出的數字,<strong>較去年上漲39.82%,刷新了世界電影史上單季度國家電影市場的紀錄。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其實早在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走出2016年的“沉寂”煥發新活力,邁向500億里程碑(全年達到559億),22.8%的同比增速讓人不得不感嘆,“中國電影票房的黃金歲月又要王者歸來了”。

<strong>在這盛世繁華背後,助其攻城略地的“幕後軍師”電影營銷功不可沒。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讓電影營銷行業逐漸風生水起——近三年,電影營銷市場一直保持著年均18%左右的增速。<strong>而在這之中,已經跑出了第一梯隊先鋒軍——自在傳媒(834476.OC)。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strong>1

<strong>業績持續增長,不忘“壕氣”分紅

很多人或許難以想象,就在六七年前,營銷還是電影行業裡可有可無的行當,無論什麼影片,宣傳時都保持“步調一致”,幾乎不講策略;而更早之前,在中國電影商業化還未興起的時候,甚至連“動用一些策略來調動觀眾觀影積極性”這樣的想法都很罕見。

如今,隨著電影產業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電影營銷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火”的歷程:<strong>無論投資人、發行商還是導演,開始普遍認同“適當精準的電影營銷也是電影產品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藉著中國電影營銷的崛起東風,2010年成立的自在傳媒也逐漸嶄露頭角,2015年12月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strong>中國電影營銷第一股。僅2017年,<strong>自在傳媒作為幕後推手參與的票房總和就超過百億元,佔國產票房總和近五分之一,公司投資的《前任3:再見前任》等電影項目,以及《路從今夜白》等電視劇項目,均取得不錯的市場回報。此外,自在傳媒參與營銷推廣的主要項目有《記憶大師》、《英倫對決》、《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等,也都贏得了高額票房和市場影響。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據貓眼數據顯示,<strong>自在傳媒已提供營銷宣傳服務的電影累計185.96億票房,共計114部,在製作、發行外的其他服務類型中僅次於中影集團、上影集團、中影股份。

亮眼的數據背後,自然是漂亮的財務“成績單”。3月30日,自在傳媒發佈2017年年報公告:<strong>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11.32%;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89.09萬元,同比增長60.22%。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無限自在傳媒2017年年報財務數據

都說做企業就像跑一場馬拉松,路遙知馬力。那麼,自在傳媒是不是真正的“寶馬良駒”呢?答案毋庸置疑。<strong>近三年來,公司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72.89%,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155.02%,遠高於行業增速,業績增長持續而穩定。得益於良好的業績表現,自在傳媒也在去年成功入圍創新層,成為“創新層三好學生”之一。

話說回來,資本市場從來不缺賺得盆滿缽滿卻一毛不拔的“資深鐵公雞”,而自在傳媒恰恰相反,堅持一起喝酒吃肉,共享收益共同成長。<strong>2016年至2017年,自在傳媒連續兩年大手筆分紅。2016年,自在傳媒以公司現有總股本593.9萬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13.8元;同時,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0.34股。

<strong>2017年,公司擬以現有股本3301萬股為基數,擬按照每10股派發現金3元(含稅),共發放現金股利990.31萬元。同時,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3.90股。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strong>2

<strong>兩年二度融資“開花”,明星股東團加持

漂亮的年報背後,自然離不開一支經驗豐富的“娛樂戰隊”。自在傳媒的創始團隊鐵三角里,<strong>董事長朱瑋傑曾任《東南早報》娛樂工作室主任,機靈跳躍、點子奇多,即便創業,也時刻追求好玩與肆意。取意無限可能,自在傳媒旋即誕生。總經理劉哲曾在華商報社娛樂部幹了8年的記者,執行力強悍;副總經理周維曾任《瀟湘晨報》娛樂部主任,風格穩健。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自在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 朱瑋傑

三人的組合形成了圈裡少有的集<strong>“資源+執行+創意”為一體的極為互補、專業、穩定的核心管理合夥人團隊。同時,在公司的前十大股東里,還可以看到華誼兄弟和同創偉業的身影。<strong>華誼兄弟(300027.SZ)子公司華誼兄弟文化經紀有限公司是自在傳媒發起人之一,2017年年報顯示,華誼經紀持有自在傳媒125.85萬股,佔比3.81%,為其第6大股東。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2016年6月,自在傳媒完成掛牌新三板後首輪定增,募集資金2414.5萬元。此次發行可謂星光閃耀,<strong>明星股東胡海泉、陳羽凡(原名陳濤)、“屌絲男士”董成鵬(大鵬)等都赫然在列。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2017年8月,<strong>在新三板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自在傳媒再次逆流而上,完成新一輪5000萬定增,引入多家實力機構股東,用於公司業務的開拓和影視項目的投資。其中,領投的廣州越秀產投為國資巨頭越秀金控(000987.SZ)子公司,其通過旗下基金廣州立創五號實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資自在傳媒2851.78萬元。越秀金控旗下的基金曾經投資過基美影業,珠江電影集團等。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除越秀產投外,自在傳媒還引入<strong>德晉影城、東北證券旗下基金、榮正投資旗下基金、兩岸青年基金、向上影業、渤睿投資等多家機構股東。

兩年二度融資“開花”,靠譜團隊+明星股東+攜資源而來的實力機構股東多重加持,自在傳媒的未來正如其名“無限自在”,有了無限的可能。

<strong>3

<strong>著眼電影營銷之“道”,發動核心受眾

對於如今的電影市場來說,口碑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春節檔最大黑馬《紅海行動》就是靠著口碑“下半程”發力的典型案例。這也引發思考,口碑從何而來?<strong>一部電影營銷策略的制定,其實便是對核心受眾的尋找:如果一部電影不能首先被喜歡它的人看到,就無法產生口碑。

想找到核心觀眾,就需要先明確聚焦電影的氣質和表達,以及在核心觀眾所接觸的信息渠道營造適合電影的輿論環境,這是電影營銷重要的一步。以今年元旦熱門並最終以19.41億票房成績完美收官的《前任3:再見前任》為例,自在傳媒為《前任3》做全案營銷前<strong>進行了明確定位,預期發酵效果,再投放相關物料。

例如“林佳吃芒果”、“坦白局”、“分手局”等內容在<strong>大量短視頻平臺上引起了病毒式的發酵,都跟營銷以及前期埋設密不可分。<strong>《前任3》在營銷上最成功的就是將核心受眾作為了口碑的“發動機”。當第一波觀眾帶著一個看萌賤喜劇的心態去看《前任3》時,就能在後半段的情感當中獲得“超值”的體驗。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在這之中,自在傳媒業也準確地把握了當下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票房向三四線城市下沉,<strong>電影營銷已經開始走向精細化和精準化。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許多人對電影市場和產品本身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似乎只看重如何營銷動作的“術”,很少琢磨其背後的“道”,而在朱瑋傑看來,電影終究是一個結合了商業、藝術、文化、社會等多種元素的複雜產品。正如他自己所言:<strong>“電影營銷的成功是在電影內容好的基礎上,做一定的增量(包含跨界合作),我們尊重內容,替內容盡 ‘人事’,然後‘聽天命’。”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朱瑋傑與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合影

<strong>4

<strong>影視營銷矩陣“組合出擊”,投資+營銷探索更多可能

除了電影營銷方面的高專業度,在產業鏈條的上游,自在傳媒也是資源池豐富的玩家。

目前新出的電影或網劇或多或少都和自在傳媒有所聯繫,萬達、華誼、博納、光線、新麗、上影、中影等影視巨頭,以及淘票票、貓眼等新興影視企業均為公司長期合作伙伴。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中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索尼哥倫比亞已指定自在傳媒為其供應商體系營銷服務商。

<strong>如今的自在傳媒已經在電影營銷之外完成了電影、網劇、綜藝、影視音樂、影視預告片等營銷矩陣的佈局,旗下的9家參控股公司都有明確定位。

比如,自在天浩負責影視音樂營銷;先聲互動提供社會化整合營銷的傳播業務;奇思妙影提供專業的網劇、網絡自制節目的推廣業務;認知文化提供綜藝節目、電視劇專業營銷機構業務;控股子公司自在點星負責短視頻定製等。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2017年,自在傳媒營銷矩陣也開始全面開花,旗下影視主題曲定製營銷公司自在天浩為包括《縫紉機樂隊》在內的多部影視作品推廣了《陌上花開》《時間都去哪兒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選C》等廣為傳唱的歌曲。

同時,自在傳媒及參控股公司的實力也得到業內廣泛認可,獲得了包括“金河豚最佳電影營銷案例獎”、“最具投資價值電影團隊”等在內的各種獎項近10個。

朱瑋傑的思路是,<strong>影視產業極度需要工業化體系,這意味著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業化,包括影視營銷。現在,具備完整的營銷工業化體系,才是一家營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自在傳媒一直致力於搭建行業首個新型電影營銷矩陣的原因。

此外,從2017年開始,自在傳媒進一步利用上游累積的人脈和行業資源,<strong>嘗試新興的投資+營銷模式,由單純的乙方轉做具有話語權的準甲方。公司聯合出品獲取項目發行權和營銷合同,與出品人、發行人共擔可控風險,共享收益,提高公司利潤。

在投資+營銷的方式於《前任3》上成功之後,<strong>自在傳媒又通過參投+營銷拿下了賈樟柯2018的新片《江湖兒女》。

而其最基礎的營銷工作也是要先將賈樟柯的“死忠”粉帶入影院,可以讓“死忠”得到預期值的滿足,成為電影二次傳播的窗口。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trong>由自在傳媒作為聯合出品方並負責全案營銷的《江湖兒女》,在4月12日已入圍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讓中國電影再次進入國際影壇。

60.22%淨利增長!“電影營銷第一股”狂奔背後,有啥秘密?

<strong>當然,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未來,自在傳媒可能將會多出一個新的業績爆點。對朱瑋傑而言,中國的影視營銷行業走到今天,已經經歷了數個時代:當自在傳媒創立之時的為混沌期,行業從無到有;到項目相對成功以後營銷被神化大於一切的時期;到現在歸於平淡以後營銷變成標配的時期,再到從去年以來的營銷公司向上下游拓展,更多的參與到項目的發現、投資以及聯合發行的時期。

<strong>自在傳媒是這些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隨著中國影視行業逐漸成熟和高速成長,更多的可能和未來將被續寫。(奔跑吧新三板:pao3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