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碗麵的孝心

小時候,他家很窮,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都在一起住。家裡人口多,女人輪著做飯,母親和三個妯娌一人輪一週。當母親做飯時,便會給爺爺奶奶開小灶的,只是因為窮,沒有什麼好吃的,母親趁大家都不在時,偷偷就給老人做麵湯吃,讓他們別聲張,怕引起大家的誤會。

後來,日子好過一些了,母親就一週給大家做一頓麵湯。但吃麵湯的還是老人孩子和出力的男人們。母親的手藝很好,麵條擀得厚薄均勻,又細又勁道。大家吃了母親的面都真吧答嘴,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雖然日子好過了,但一大家子的人,那點麵湯還是不夠吃,母親和嬸子大娘們便吃餅子就鹹菜。

有一天,母親照例做了一鍋麵湯,給爺爺奶奶和孩子盛上後,就收拾廚房去了。這時,大伯的兒子小強吃完一碗麵後,又盛了一碗,吃了幾口,就對大娘說:“娘,我吃不下了,你替我吃了吧。”家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誰家孩子剩下的下飯就由誰的娘吃。小強剩下的麵條自然由大娘吃了。大娘邊吃著香噴噴的麵條,邊裝模作樣的罵小強:“這死孩子,不能吃還盛這麼多,讓我吃你的狗剩。”大娘雖然嘴裡罵著小強,但臉上分明是一副滿足得意的模樣。

等下次母親再做麵湯時,叔叔家的孩子也像小強一樣,吃了一碗麵又盛了一碗,沒吃幾口就說飽了,結果那碗麵就由嬸子吃了。他看在眼裡立刻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分明就是大娘和嬸子背後教孩子這樣做的,為的就是想吃一碗麵。

他看在眼裡,眼睛一轉,捧著面吃了幾口,皺著眉頭對娘說:“娘,我肚子痛,吃不下去了,剩下的你幫我吃了吧。”說著,把半碗麵推到母親前面。母親看了看他,又摸了摸他的頭,見沒發燒,就讓他回屋裡躺著,把他剩下的半碗麵吃了。他從窗戶縫裡,偷偷地看著母親慢慢地吃著那半碗麵,細嚼慢嚥,吃得那麼香甜,彷彿在吃世上最好吃的佳餚,那一刻他的眼淚溼潤了,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從此,只要再吃麵時,他就會提前吃幾個地瓜,讓肚子吃個半飽,然後剩下半碗麵給母親吃。母親訓斥他,不讓他養成剩飯的壞毛病,並囑咐他改。他嘴上答應著,再吃麵時仍然剩下半碗麵。他剩的很巧妙,雖然嬸子大娘心知肚明,但也挑不出他的毛病,因為他每次剩下的面只有半碗,對於一個大家認為挑食的孩子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不像別的孩子是吃完一碗後再剩下,用意很明顯。因此,母親便名正言順地享受那半碗麵。

後來,他成了家,生活越來越好。母親年紀也大了,便把母親接到自己家。再吃麵時,他滿滿的給母親盛了一碗。看著母親香噴噴的吃著,而此時的他,卻再也沒的剩下一根麵條。母親看看他吃完的光溜溜的碗流淚了。當孃的心裡很明白,兒時他那顆靈敏而孝順的心。接著母親又笑了,看到母親滿是皺紋的臉上那像菊花般的笑容,他也笑了。因為他知道,母子連心,兒時的小把戲,到底沒有瞞過母親,而如今他也無需而故意剩下半碗麵給母親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