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31歲的兒子三年來堅持每天假扮高中生”被頂上熱搜,引發大家的關注。原來他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俗稱老年痴呆症),記憶永遠停留在高中時期,為了不讓媽媽孤單,他每天準點彙報自己的‘高中生活’,每天一兩條類似於‘媽,起來了,今天有語文課…’,‘媽,現在下晚自習了’的暖心語音,看似很枯燥平凡的文字,卻最有力量,最能讓媽媽開心和安心。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兒子與患病母親的日常對話

傳遞出一份令人動容的孝心,也間接看到父母年輕時候對我們無私的付出和無盡的關愛,看哭了萬千網友,戳中大家心中那塊最柔軟的角落。對呀,上一次跟父母通話時間如果你要想好久的話,那你的父母可能在等你電話報平安哦。

社會上不乏有正能量的榜樣,每時每刻都有一些感人瞬間在發生,有的被媒體成功捕捉到了,有的雖然平凡同樣可以溫暖我們。大家都在感慨那些能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全都發生在別人的故事裡。大家習慣了當一名看客,不去付出實踐怎麼可能成為故事的主角呢。這些鏡頭真正要傳達的不是要求必須成為這樣的人,而是知道社會上是有這樣的人存在的,有這樣的善意在傳遞。在家庭中,父母的付出與辛勞,令子女動容毋庸置疑,如何報答,不如道聲問候。在人生的舞臺上,是【她】和【他】精心牽著我唱開場,但願作為子女的我們能夠陪他們圓滿落幕。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餘生的路都要一起走下去

兒時熟記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傳遞著父母對即將遠行的孩子的掛念和不捨,這一幕何嘗不是時時發生在當下。空手回家,滿載離家,包裡總是塞滿了“好吃的”,怕我們路上餓著……。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青春期裡,我們叛逆衝動,時而頂撞父母,賭氣疏遠他們,用過最殘忍的方——冷漠去傷害他們,可他們始終對我們始終如一,無條件全部付出所有,對我們愛的深沉。盜用一句經典臺詞“以前我以為,在送別裡,兩個人都很苦,但是其實並不是,最後看到對方背影的人才是最苦的”,哪一次不是父母目送消失在視線裡,才緩緩離去。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父母送別孩子

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父母不曾轉身,始終留在那兒,包容的守護著我們,期盼著我們都能過得最好最幸福的。

逢年過節飯桌上都是我們愛吃的殘餚,他們永遠把我們的喜惡記得門兒清,哪個喜歡就多做點,哪個不喜歡吃要避免。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最好的菜永遠都是被放到最靠近自己的地方

但是我們從沒想過父母自己愛吃的是什麼,因為她們從沒有提過這些,他們早已將我們的喜好作為了他們的喜好,因為我們的厭惡所以也漸漸遠離。時時刻刻惦記著給我們最好的,讓我們開心,她們就會滿足欣慰。

我想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在變化,比如我們的眼界,我們的思想,唯一沒有變永恆的就是父母對我們愛,永遠不打樣。無論何時回家父母都會做好熱騰騰的飯遞給你,反覆提醒你注意安全,早點回家。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父母為我們搭建起溫暖的家

記憶裡,父親很威嚴,犯錯了沒有一頓體罰解決不了的,很暴力,蠻不講理,這時候,總會投身母親的臂彎,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哭訴自己的委屈,小嘴一張一合不停歇,感覺父親的罪行和自己的怨氣可以講個三天三夜的架勢…雖然棍棒教育不可取,但很有效,每次很少再犯,而且成長得很健康。記憶裡滿滿的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和付出。雖然他們不再威嚴反而變得隔著屏幕侷促得不知道講什麼話題,怕我們煩他們,又不想掛斷視頻連線,每次都問相同的無聊的問題,一問一答,時時冷場;母親恰好相反,喋喋不休講不停,彷彿憋了很久,如數家珍,想要把每件小事都講給我聽。其實我知道她是在等待,等待著我們主動像她一樣像小時候一樣可以跟她傾訴,暢所欲言,想要了解我們的近況,但大家習慣了"報喜不報憂", 同時也從內心深處潛意識得嫌棄她們了,覺得講了他們也聽不懂,不會理解的。於是就有了反覆刷朋友圈,刷微博,跟一群不熟的人尬聊,維持著一些脆弱的人際關係,怒刷存在感,反而更加孤獨。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多陪陪父母,讓他們安心

其實,這個時候,你沒有聽到父母期盼著聽到子女的聲音的無聲的呼喚嗎?她們怕打擾到我們,總是配合著我們的時間,時刻等待著接聽你的電話,實際上父母撥通孩子的電話等待接聽時間是孩子的一兩倍,她們等著接通,而我們一旦佔線直接就不耐煩掛了。別再論什麼時間就是金錢,是你用來陪伴親情的時間都用來刷微博了。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其實論孤獨,父母比你們還要孤獨,為了照顧家庭,失去自己的交往圈子,因為有我們的鬧騰就夠他們折騰了,無暇顧及自己的人際,朋友漸漸疏遠;我們長大了離開了,他們一下子沒了寄託,也不太用慣電子設備,肯定更加孤單。我們本是親人,為何不能互相取暖,給彼此關懷,烏鴉反哺,動物切能如此,人更加要努力踐行去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再關注一些無病申請的明星緋聞,那跟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嗎,不如多花點心思到在乎自己的人身上,多陪陪父母,別讓孝心遲到,父母等不了那麼久,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和遺憾。

別讓孝心遲到——“31歲兒子扮高中生只為博患病母親開心”之有感

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