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否要“去中心化”?丨 阿里內部乾貨

曾鳴是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阿里人喜歡叫他“曾教授”。

上一篇講區塊鏈的文章 曾鳴:區塊鏈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阿里內部乾貨 發佈之後,今天這篇文章,用阿里產品的例子,探討的是關於區塊鏈是否一定要“去中心化”?

2132字的純乾貨,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去中心化”是內生變量, 不是絕對方向”

去中心化這個詞,在區塊鏈的討論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但又有太多的模糊和誤解的地方。

在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思考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不應該盲目追求去中心化。

<strong>實際上,去中心化有優點,也有缺陷,任何一個項目,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方法應該是個系統內生變量,是機制設計的關鍵,也是區塊鏈生態演化的重點。

我們先來看看Vitalik Buterin的思路。他<strong>把去中心化分為三個層面來考慮:架構層面,政治/決策層面和邏輯層面。

<strong>他進一步分析了大家經常提到的支持去中心化的三個原因:fault tolerance, attack resistance, and collusion resistance。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在哪些情況下,這三個原因可能不成立,以及相應的結論和對策。這部分的討論充分表達了Vitalik Buterin個人的很多判斷,也可以推斷他下一步的行為,很值得細細咀嚼。前兩個偏技術,後一個偏人的行為,更難設計對策。事實上,Vitalik Buterin甚至放棄了對collusion的先驗的定義。

這已經是我看到的比較系統和冷靜的對去中心化的分析。

對於去中心化,我的態度比Vitalik Buterin更明確。雖然在系統架構層面,分佈式是區塊鏈技術的起點,但從區塊鏈應用的角度,<strong>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把“去中心化”當做區塊鏈項目的天然優勢,更不要把它當做該追求的理想,甚至變成一種價值觀。去中心化只是某種制度安排, 一種需要系統考慮的內生變量。

<strong>最早的部落經濟就是點對點的,完全去中心化的。

但它為什麼落後?是因為網絡過於稀疏, 沒有協同。農業經濟的核心是點,是以部落和鄉村為核心的,相對自給自足的模式,但是交換網絡的擴張,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業經濟的核心是線,是流水線,供應鏈和科層制的公司管理構成的相對封閉的體系。

工業經濟在局部(線的內部)有了更緊密的合作。互聯網開啟的是相對開放的網絡協同的時代。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種協同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未來,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將極大地擴大網絡協同的邊界,更直接地建立在點對點的網絡結構上。

區<strong>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從商業創新和發展的角度,我認為,區塊鏈最本質的特徵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識基礎的,點對點的,協議/協同網絡。區塊鏈下一步大發展的核心挑戰,恰恰是這樣的協同網絡在什麼場景下可以創造最大的價值。

核心戰略問題依然是一個區塊鏈項目到底為什麼客戶提供了什麼重要的價值?也就是說這個協同網絡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比以前的解決方案好了很多?這個網絡的增長動力是什麼, 結構特徵是什麼?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問題。

至於通過Token機制設計,有效利用生產者,消費者和所有者角色重疊的優勢,目的也是提供更好的客戶價值,讓整個生態更有競爭力。

”不能過分強調去中心化“

<strong>我認為不能過分強調去中心化。無論是點對點,還是中心化都要解決大規模協同如何實現的問題。需要在具體場景系統思考各自的優缺點,這兩種機制甚至可能有很好的互補性,需要結合使用。

例如,很多人討論過使用區塊鏈的點對點的網絡來提供打車服務的優勢,但是原來由平臺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現在由誰來承擔?例如,針對可能發生的司機的惡性行為,誰來預防,發現,懲罰?這些關鍵問題不解決,點對點的網絡很難快速被接受。

<strong>支付寶發展的早期,明確地提出,“你敢付,我敢陪”,這樣的公信力對於一個公共網絡的快速推廣有非常大的意義。區塊鏈項目必須有自己的機制設計和制度演化,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才有更大的價值,從而廣泛被接受。

“交易糾紛“

有交易就有交易糾紛。<strong>能否有效處理交易糾紛是一個交易網絡能否繁榮的一個重要基礎。

淘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心化地由淘寶來處理買賣雙方出現的交易糾紛的。

但我們發現這個成本很大,而且很多時候客戶不滿意。<strong>淘寶從2012年開始引入去中心化的方法,由社區認同的陪審團仲裁交易糾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個機制啟動也經歷了幾年的孵化過程。

<strong>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社區,如何處理交易糾紛,甚至欺詐等惡意行為?如何決策?誰對什麼問題可以有什麼影響力?

<strong>這些問題細問下去會發現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一定會有中心化決策的元素在其中。例如,共識如何形成,如何修改?基金會在社區的影響力,以及基金會本身的決策機制等。在某些區塊鏈項目中,創始團隊對於所謂的共識機制有直接修改的權利,這不就是中心化決策嘛!

<strong>區塊鏈提供了建設更強大的P2P協同網絡的技術基礎。

但需要記住,P2P是手段,協同網絡的高效才是目的,整個網絡最終產生的價值才是關鍵。(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機制是網絡的結構特徵,決定了協同網絡將如何運行和演化,不同的決定帶來不用的價值,並無標準答案。

區塊鏈創業最需要花心思的,是這裡面的種種決定和設計能創造什麼樣的經濟價值,而不是空喊去中心化的口號。

<strong>【本文轉自曾鳴書院】作者: 阿里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