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国制造”长盛不衰,“智能纺织”计划为何要“慢慢来”?


关注-德国制造”长盛不衰,“智能纺织”计划为何要“慢慢来”?


<strong> “德国制造”如何长盛不衰?

德国制造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strong>1、科技创新体系

“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期间,尽管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没有相应递减,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strong>2、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主要的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这样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strong>3、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关注-德国制造”长盛不衰,“智能纺织”计划为何要“慢慢来”?


<strong> 德国“未来纺织”计划:

<strong>为什么选择了“慢”?

1、未来纺织(futureTEX)是何方神圣?从何而来?

“未来纺织”是基于德国纺织学会2012年整整一年作出的“2025远景分析”,再由萨克森地区纺织研究中心牵头立项,通过向政府申请而获得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的专项资助。

“2025远景分析”是由德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80多位专家,用整整一年时间从提出的250多个创意和方案中反复论证后提出的,目的是基于德国2025年的社会经济的全景,倒推出对纺织工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各领域专家开了五次大型的集中研讨会,为2025年的德国纺织业精选出133个创意、以及为纺织材料提出了120种新的应用可能,并且为这些创意和设想评估了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应用领域。

这种扎实的基础,使得当工业4.0提出来的时候,德国纺织业已经做好了准备,直接入列,在工业4.0的实践中占得先机。能够对一个单独的行业下如此扎实的功夫,作专注的规划,这是目前中国产业转型最为欠缺的功课之一。

在2025远景分析中,德国纺织业专家提出如下的行业定位:“要让纺织行业持续成为德国最有创新活力的行业之一”。对于具体的创新发展议题,又设立了十大具体突破领域:建筑、服装、能源、食品、健康、出行、生产/物流、未来城市生活和人口变化、资源稀缺性和气候变迁。

在每一个领域,纺织行业的创新(包括纺织机械、纺织材料等)都大有用武之地。

专家们指出,纺织产品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服装生产,而是已经扩展到医学、建筑、交通等领域。例如,就“传感地毯”(有传感器功能的地毯)这一研究项目来说,可以在医学领域用于健康检测、也可以在建筑领域用于安全监控。这些富有远见的探索领域,使得德国许多百年老厂焕发青春。

<strong>2、德国战车为什么这么慢?

将工业4.0作为国家高科技战略的德国人,在这样的项目上打磨,看似效率低下,实际上有着清醒的认识。

产业级本身就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费数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来打造。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动用各种技术、汇聚各方力量,同时要统筹不同地域,和多重目标的推进(如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经济效应、环境的保护、人员的培养等等)。

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初期规划阶段作更多方面的考虑、规避可能风险、配置必要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共识。既然产业升级是一场如此复杂的“持久战”,那么站在现在考虑未来几十年的规划,也就不以为奇了。

事实上,德国纺织业(也包括其它行业)对于未来走向有非常清晰的构想:一方面,他们基于产业现状和发展路线图对未来一二十年的情况进行推测;另一方面,他们用倒推法(Retropolation)来作规划,基于国际国内若干大趋势来想象2050年的场景,然后再倒推回来分析2025年的产业发展必须达到什么目标。

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思维碰撞,为德国纺织业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远景蓝图。

在工业升级的热浪中,中国正在加速发展,“中国速度”未必不能在个别领域获得发展。但是,在这样一场影响国家未来制造业命运的整体战略规划中,<strong>在目前设计阶段,需要冷静思考、仔细把味各方要素的影响关系。

<strong>在此工业升级的热浪渐起之际,慢思考、缓落子的价值,或许并不亚于遍地开花的示范工程。



关注-德国制造”长盛不衰,“智能纺织”计划为何要“慢慢来”?


<strong>推荐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