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狂響》:不明不白的婚姻,不如不要

<strong>01

電影《來電狂響》中,由霍思燕、喬杉分別飾演的李楠、吳小江夫妻,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詐屍式育兒”都一一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楠是個全職太太,照顧家裡大小事務,上有年老的婆婆,下有兩個蹦躂的熊孩子,操持家庭已經使得她身心疲憊了。但老公吳小江卻並不體諒與理解,甚至只顧著自己玩手機,認為自己在外掙錢養家也很累,從不關心老婆的生活狀態。

兩人在參加好友聚會時,進行了一次手機冒險遊戲,他們倆才發現,他們夫妻雙方都存在著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吳小江只顧著玩手機,不愛關注自己的老婆,那是因為他喜歡上了一個網紅主播的“小節目”,時刻都關注這個“小節目”,從而就忽視了老婆的存在。

而李楠,在老公長期忽視的情況下,變得寂寞哀怨,後來就藉由網絡CP遊戲來緩解自己心中的壓抑。

《來電狂響》:不明不白的婚姻,不如不要

<strong>夫妻之間出現問題了,夫妻雙方都是有責任的。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經營的,家庭也需要每一個成員用心參與。

正如周國平所說:“愛情是人生的珍寶,當我們用婚姻這隻船運載愛情的珍寶時,我們的使命是儘量繞開暗礁,躲開風浪安全的到達目的地。誰要是故意迎風浪而上,固然可以獲得冒險的樂趣,但也說明他對船中的珍寶並不愛惜。好姻緣是要靠珍惜保護的,珍惜便是緣,緣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則緣盡。”

在婚姻這艘船上,我們要有足夠的避險意識,才能避開所有風浪。雖然這樣的航程會顯得平淡,但船上的人員都會感到踏實。踏實的婚姻,才能走得更遠。

《來電狂響》:不明不白的婚姻,不如不要

<strong>02

有人說,婚姻如同一棵樹,從一粒種子開始,漸漸擁有發達的根,茁壯的幹,茂盛的枝葉,繁密的果實。一年四季中它有不同的姿態,歲月裡它有不同的承載,不能要求它同時擁有花朵和果實,但成長是它永恆的追求。

確實,婚姻是需要成長的,否則,停滯的婚姻只會像慢慢枯萎的大樹,毫無生機,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strong>首先,成長的婚姻中,夫妻雙方都懂得將對方看成與自己地位平等。

就算是全職媽媽,也應該被看作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與在外打拼的工作是一樣的。這樣,如同電影裡的李楠與吳小江,如果他們都把各自的工作地位平等對待,他們就不會出現,全職太太就該操持家務至深夜,而丈夫就可以在家放輕鬆、玩手機。

有研究表明,夫妻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讓雙方更快樂,丈夫多做家務,妻子就不會那麼抑鬱,兩人的衝突也會減少,對婚姻生活的滿意度自然會提高。

有人也說過,一個男人和妻子最好的調情方式就是洗碗。

《來電狂響》:不明不白的婚姻,不如不要

<strong>其次,成長的家庭模式中,父母雙方都共同參與育兒過程。

在大多數家庭中,媽媽都承擔著育兒的艱鉅任務,而爸爸只是偶爾來個“詐屍”,甚至有的連“詐屍”都懶得去做了。這樣的育兒,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夫妻雙方的成長。

有研究表明,爸爸的參與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益更多。與成長過程中爸爸參與度低的孩子比起來,爸爸參與度高、受到更多關愛的孩子,其心理狀態更健康、認知能力也更強。

同理,根據“育兒即育己”的道理,爸爸更多地參與孩子的養育過程,爸爸也能夠培養自己的耐心、同情心和適應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情商,也能更好地處理社會中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但請記住,“放權育兒”是“共同育兒”的一個基本原則,之所以會出現“詐屍式育兒”,就是“放權”度不高。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就是“放權育兒”的踐行者,她在《向前一步》中說到:

每當已婚女人問我怎樣和丈夫一起帶孩子時,我都會回答:“你就放開手,讓他去給孩子換尿布,只要他親自動手,怎麼換都行。如果沒等你吩咐他就去給孩子換尿布,那麼就算他把尿布戴在孩子頭上你也應該面帶微笑。讓他自己嘗試去做,久而久之他就會了解正確的方法。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來,那麼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動手。”

《來電狂響》:不明不白的婚姻,不如不要

<strong>03

曾經,在李安導演成名前的六年時間裡,李安當起全職爸爸,在家讀書、看片、寫劇本、買菜做飯以及帶孩子,而妻子林惠嘉則負責工作養家。

他們的人設,恰恰跟李楠和吳小江的互換了,但是,李安夫妻卻沒有出現“怨婦”“怨夫”的情況。

這是因為,他們都懂得平等看待另一伴,也懂得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就算在李安成名後,李安也一如既往的承擔他在家中該承擔的家務事。

林惠嘉也常說:“家不是片場,你該做的家務還得做。”

魯豫曾採訪過李安:“現階段你最大的幸福感是什麼?”

<strong>李安回答:“我太太能夠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我就會感覺很幸福。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一個標準。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