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這個茶怎麼樣,應該怎麼泡?

趙靜華


大紅袍,大紅袍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福建武夷巖,屬烏龍茶。生長在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岩下永樂禪寺西面九龍窠的大紅袍母樹,距今已有350多年曆史。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

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小壺小杯細品慢飲才能真正品嚐到其特殊韻味。

當然,沖泡大紅袍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玄乎。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的茶,都是為了適意,給自己一份享受。如果搞成繁文縟節,就失去了“適意”,反成負擔,何樂之有?

今天老乾就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大紅袍的沖泡方法。

大紅袍的沖泡

泡茶主要器具:熱水壺,蓋碗,公道杯,品茗杯

1、取茶:依據個人口味8-10克之間。

2、潔具,溫具:先用潔淨水沖洗此次泡茶所用的一切器具。

3、投茶:將稱取的大紅袍投入蓋碗中。

4、醒茶:讓茶葉稍稍舒展開來,為後面滋味更好的浸出做準備。

5、沖泡:沖泡大紅袍的水溫達到初沸,即98℃左右,第一次出湯10秒左右,第二次出湯15秒左右,第三次出湯20秒。

一般情況下大紅袍最好喝的茶湯是第三道,所謂的巖骨花香也是第三道最明顯。從第四道茶湯開始,每增加一道,視茶葉完整性,浸泡時間增加5-10秒。

6、分茶:把已沖泡好的大紅袍茶湯倒入各個品茗杯中品飲。

說完沖泡方法,再來講講大紅袍的品鑑。

大紅袍品鑑方法

品鑑大紅袍則要從幾個方面來觀察,包括外形、湯色、香氣、滋味、沖泡次數等。

觀其湯色,橙黃明亮;

聞其味,香氣馥郁;香氣清爽,吸入後,深呼吸一口氣從鼻中出,若能聞到幽幽香氣的,則為上品;入口甘爽滑順,則為優;通常八泡左右,超過八泡以上者更優。

另外,幹茶的外形色澤、葉底也可以作為品質鑑別的參考。其外形要求勻整,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色澤油潤;葉底應軟亮勻齊,葉底紅邊明顯。


這次就給大家分享這麼多啦,以上內容是乾亨德事茶多年的看法,一家之言,與諸茶友共勉!覺得說得好的朋友請點贊哦,有不同看法或見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


中國茶價值發現者,分享實用茶知識,分析茶行業現狀,歡迎和期望對茶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們!


乾亨德


大紅袍早在唐宋期間就盛名遠播。大紅袍母樹生長在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岩下永樂禪寺西面九龍窠,距今已有350多年曆史,產於福建武夷巖,巖茶中品質最優,被稱為“茶中之王”。

大紅袍品質上佳,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很耐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湯色橙黃明亮。葉片有綠葉紅邊之美感。一杯香氣馥郁的大紅袍應該如何沖泡呢?

茶器,一般選擇紫砂壺或瓷質蓋碗,最實用的白瓷蓋碗,容器大小100ml-150ml為佳,當然,也可根據品飲人數多少來定;

水質,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茶湯的質量,沖泡大紅袍最佳選擇是山泉水,水質營養豐富、清爽甘冽,泡出來的滋味更醇和鮮甜,其次是礦泉水、蒸餾水和純淨水;

投茶量:投茶量5g~15g/110ml。喜淡者以5g~8g/110ml為宜,喜濃者以10g~15g/110ml為宜。

水溫,無論選擇哪種水泡茶,水溫一定要現開現泡,100°為最佳,才足以激發茶葉的香氣,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才能充分溶解而出,滋味的醇厚度足以展現。

要點:掌握“高衝低斟、茶水分離、茶湯熱飲”幾個要點。

沖泡技巧是第一步,大紅袍的品鑑學習更關鍵,此處不再贅述。


茶醉小妖


1、備器。可用紫砂壺(也可用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大紅袍5克左右。

2、洗杯、投茶。將開水倒入蓋碗中溫杯,再倒掉。然後將茶葉投入蓋碗中。

3、沖泡。衝入100度開水,加蓋沖泡2-3分鐘。

4、賞茶。沖泡後,香高持久並有蘭花香,“巖韻”明顯,茶湯橙黃明亮。

5、出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再倒入品茗杯。

6、品茶。入口滋味醇厚甘醇。沖泡7次後,仍有原茶真味。


茶語營養說


沒啥特殊要求,用一百度的開水,按巖茶的手法來泡就行了。



禮部尚書31406816


大紅袍泡茶最好用泉水泡,把泉水燒開後,稍停一會,把泥茶胡水開水沖洗一次,在倒大紅飽泡茶,第一次倒掉衝泥茶胡加熱算是洗茶加熱茶胡茶杯,第二次泡上大紅袍茶就可以喝了,茶香味濃,暖胃,提神醒腦,衝上八杯至十杯可以在換新茶大紅袍在泡,一般喝茶人都講究茶香,茶濃,口感可口,是茶文化在中國流傳至今。


張新春14


沒喝過大紅袍,都喝普洱!


茶農小阿哥


沒喝過真正的大紅袍,不知道


紅塔區清和茶行


真正的大紅袍能喝到過的應該沒幾個吧!反正我喝的是低價的冒牌貨,沒喝過好奇心就試試,沒有特別的感受畢竟不是專業喝茶的,感覺香氣一般般味道也不純有股焦味兒。


施武強


大紅袍是巖茶,高火發酵程度比較高,所以,直接100℃開水,主要是前面坐杯大約5秒,然後依次增加2秒, 主要是喝的時候品茶的那個感覺,需要讓茶湯多回味,聞杯底香氣,看葉底


阿龍聊創業


如果只是個人悠閒的喝茶那就沒什麼講究開心就好,要是結合茶文化這個恐怕不是一下兩下能學會的,先喜歡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