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strong>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strong>這裡是文史一談,今天和大家叨一叨為大漢朝促進外邦溝通的大功臣,班超,


若是對班超祖輩“八一八”的話,會發現人家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遠,以詩書傳家,根本不屑於舞刀弄槍。他父親班彪是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姊妹也不是吃素的:哥哥班固,是中國第一部傳體斷代史《漢書》的作者,而才氣逼人的妹妹班昭則更厲害:不但是皇帝嬪妃的老師,而且還著作了一部影響深遠的封建婦女教育用書《女誡》。

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就憑這家傳的文化底蘊,隨便寫寫畫畫說不定就會產生一個令世人敬仰的大文豪,再不濟,考個公務員,混個一官半職應該不是啥大事。可班固偏不用用父親與哥哥積累的人情,名聲。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班固才謀得了一個在官府抄寫文書的工作。

可這夥計有大志,是個不安分的主。竟然嫌棄生活平淡,沒激情。每天機械的抄抄寫寫,磨滅了昔日的雄心壯志,於是,這哥們就炒了老闆,打碎了眾人羨慕的鐵飯碗,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漢兵哥。並在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加入了率兵攻打匈奴的竇固部,在軍中任假司馬(軍司馬 之副職)職位,開啟了他的征伐之旅。

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你還別說,這哥們還真是個全能型才子。書讀的好,打仗也不含糊。帶領兵士衝鋒陷陣有模有樣,所向披靡。在小試牛刀,攻打伊吾的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戰中,斬俘眾多,其過硬的軍事素養,進入到竇固的法眼,漢軍高層本著解決爭端‘能動嘴就不動手’的戰略思想,遂派其出使西域。

於是,投筆從戎的班固就帶著自己數量有限的班底,縱橫西域各國三十一年。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使西域各國都臣服於漢朝,為擴大中國的版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班固用個人魅力,憑自己的才華,在外交、軍事、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以及堅強的意志,利用有利的條件和時機,促進了中原和西域之間的經濟、政治聯繫,還曾派屬下甘英在永和九年(公元97)年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雖然沒有成功,但人家也算努力了。

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名臣,竟然遭到了小人的誣陷,逼得班超不得不將自己的愛妻和孩子送回國內,以示清白。當時,東漢章帝劉燁,採納了班固的建議,決定招撫、慰問烏孫國,遂派衛候李邑護送烏孫使者回國。並賜下了大量精緻的絲織品作為贈禮。由於當時兵荒馬亂,他們剛到于闐國,就倒黴的碰上龜茲國在攻打疏勒國,本就領了趟苦差,天生怯懦的李邑,嚇得不敢前進,可他又不敢打道回府。

沒有完成聖命回去就得腦袋搬家。想來想去的李邑最後把憋屈的怒火都燒到了班超身上。竟然上書章帝劉燁:說自己經過艱難跋涉,抵達 西域後,經過縝密的調查,開通西域的事業難以成功,純屬浪費大漢朝的人力、財力、物力。隨即筆鋒一轉,彈劾班固與部下天天擁妻抱子,紙醉金迷,荒廢軍務,愧對朝廷的信任。

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在通信非常落後的漢代,誰也不知道班固在西域到底幹了什麼,一時間朝中上下譁然。

班超聽聞此事後,禁不住對部下感慨:“我沒有曾參的賢德,卻遇有多次妄加的讒言,恐怕要被當世的人懷疑了。”遂將愛妻和孩子送回國內,以表清白。好在章帝是個明白人,不但沒有理會李邑的讒言,反而命令李邑聽從班超的調度。

又下密詔給班超:“如果李邑能勝任在外事的話,就留下”。隱晦的向班超表達了此人憑君處置意思。班超的部下磨刀霍霍,準備好好收拾這個可惡的小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當李邑到達後班超隨即讓他帶領烏孫國的侍子返京。部下對班超這種養虎為患做法很不理解。班超解釋說:“清者自清,我反省自己沒有毛病,為什麼要害怕別人的閒言碎語呢?若是因為別人詆譭自己而出手懲戒的話,非忠臣所為。”部下聞之無不佩服。

父親兄妹都是公務員!可他卻偏偏投筆從戎……

班超,以一介書生華麗變身成一名擲筆從戎的軍人,從而拜將封侯成一代名臣。他之所以成功,除了自身始終表現出來的決心外,還與他對人的寬容大肚密不可分。杯酒釋仇怨,消融了那片遮眼的浮雲,自身則多了一份淡定、清醒與從容。

這裡是文史一談,你們最想看的文史趣事,這裡都有。歡迎評論區互動,關注獲取最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