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我不懈地追求對教育的這份熱愛丨教師微成長

小時候,我曾反覆閱讀爺爺珍愛的書《名人少年》,那是他的"得意門生"的作品;而媽媽在燈光下仔細批改作業的身影,更是伴隨我長大。後來的我也走上講臺成為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從懵懂到清晰,從青澀到成熟,我與日俱增的,有對教書育人事業的使命與責任,更有對語文教學更深刻的理解和熱愛。

羅輝:我不懈地追求對教育的這份熱愛丨教師微成長

羅輝(漢中市第四中學教師)

我是幸運的,23歲的時候,我執教的《愛蓮說》就被遴選為全縣信息技術教育現場會唯一的展示課。而一年後,在題為"獻給母親的歌"的校內公開課上,班上的小凱同學出人意料地站起來說:"媽媽在我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她叮囑我好好學習、聽爸爸的話……我現在很想對她說:媽媽,請您放心,我一定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不辜負您的期望。"那一刻,在場的所有師生無不為之動容。然而這個學生之前卻是全校聞名的後進生,作為班主任,我曾試圖通過多種方式來轉化他,但都收效甚微。那節課後,他的紀律情況、學習態度卻奇蹟般好轉起來。就是那節課讓我意識到:語文課可以那樣深地觸及心靈,喚醒、激勵一個學生蟄伏已久的自尊和自信,讓我感悟到語文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的神奇魅力。

此後幾年,我把人生的重心偏向了家庭,放棄了自我專業發展的機會,直到2010年底參與地方教材的編寫工作,我耳聞目睹了許多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蹟,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深受鼓舞。也就在那時,一位前輩的諄諄教誨促使我在教育教學路上重新出發。

2011年是我教學生涯的重要轉折點:機遇與挑戰並存。層層賽教的學習歷練,幫助我順利度過教學瓶頸期,使我認識到:之前的課堂教學更多憑藉的是滿腔熱情和新穎的形式,並沒有真正靜下心來研究文本和反思教學行為。在這期間,縣教研室的萬敏傑老師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課堂存在的問題——文本解讀不到位。正是他撥雲見日的指點,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從此漸漸擦去浮華,走上了一條迴歸文本的道路。他督促我閱讀,通過他精選推薦的書,我瞭解了許多真實而鮮活、真切而可敬的語文名家;通過他的引薦,我結識了當地中學語文界的眾多前輩,得以與他們交流,博採眾長。我專業成長的每一步,都傾注著他的殷切期望與耐心細緻的指導。我也漸漸領悟到: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應當背倚數千年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厚重淵博,應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儒雅睿智,應有視閱讀為生活常態的詩意人生。隨後一年多時間,我認真觀看了100多節風格各異的獲獎視頻課,閱讀學習了大量優秀教學設計,不斷學習借鑑、博採眾長。

2012年5月,我順利通過市級賽教的選拔,著手備戰省級教學能手的比賽。期間,我每天清晨5點準時起床,為了有效利用時間,我把精心寫好的大量教案做成電子書,隨身攜帶,一有空就拿出來仔細研讀。最終,我不僅獲得了"陝西省教學能手"的稱號,更重要的是,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快速成長、自我完善的過程——我不再依賴多媒體、也不再試圖以新穎的形式取勝,而是更多地鑽研教材、深入解讀文本,我的課堂終於沉澱下來,有了內涵和深度。

羅輝:我不懈地追求對教育的這份熱愛丨教師微成長

羅輝與於漪合影

五年前,我被調至漢中市第四中學任教,在感受學校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德國著名哲學家弗洛姆說,對孩子生命的肯定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保護孩子的生命和成長,另一個方面即教育孩子熱愛生活,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活著是很美的,做一個男孩兒或者女孩兒是很幸福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麼愉快。對此,我深表贊同,在教育筆記中寫下:我想建立這樣一個班級——每位同學都有存在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想給予他們的不僅是學習的進步,還希望他們擁有良好的心態,做一個快樂的、有幸福感的孩子,更期望他們以後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心存希望,不自卑、不自傲、不冷漠,溫暖地、陽光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於是,當最近幾年我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班級管理、教學研究時,我漸漸明白:並不是一個個閃光的榮譽才能證明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我的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上觸摸到語言文字的溫度,能在班集體中陽光快樂地學習生活,這亦是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真正的幸福!

20多年前,爺爺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我的一生,無愧於學生,無愧於家長,無愧於黨的教育事業。"我那時對此一知半解,現在我懂得了這並無新意的話裡包含了多少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說爺爺的教育情懷是兢兢業業,媽媽的教育情懷是愛生如子,那麼我的教育情懷就是:用不懈的專業成長給孩子們更豐富的知識、更前沿的理念、更廣闊的視域。


羅輝:我不懈地追求對教育的這份熱愛丨教師微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