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串珠)培訓 用手完成自己的夢想

吉利·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串珠)培訓 用手完成自己的夢想

“張豔,你現在每個月收入多少?”“兩千左右,訂單多的時候,收入會多些。”9月11日上午,吉利·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串珠)培訓第二期正式開班。啟動儀式上,雅安市婦聯副主席、雅安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副主任任昌蓉與蘆山縣大愛殘疾人手工藝農民合作社社長張豔拉起了家常,記者看到,張豔臉上始終掛著自信又滿足的微笑。

今年是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培訓在蘆山開展的第二年,該項目通過雅安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對接引進,由成都社會組織大愛武術承接。

經過去年一年的培訓,分別在蘆山縣雙石鎮石鳳村和龍門鄉河心村孵化出兩個農民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培養出張豔和馬雲潤兩位出色的殘疾人社長。目前,兩個合作社的社員總人數超過60人,合作社也幫助當地殘疾人和困難群眾掌握技能、實現就業。

"我們就是要建立一個平臺和窗口,不僅讓殘疾人學會技能,重獲信心,更要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他們,看到他們的努力。我們想讓大家都知道,殘疾人也可以自己打磨出自己的夢想。”啟動儀式上,大愛武術駐點負責人李龍說到。

今年34歲的張豔,一出生就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的脆骨病。這種成骨不全症的患者,只要受到輕微的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所以被俗稱為“瓷娃娃”。機緣巧合之下,張豔瞭解到殘疾人技能培訓項目,“一開始,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培訓,沒想到逐漸產生了興趣。”

吉利·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串珠)培訓 用手完成自己的夢想

培訓過程中,即便培訓路程較遠,她的身高較矮也不方便操作機器,但她都一一克服,並更加努力的學習串珠。終於,她的技術得到大家的肯定,學員們紛紛向她請教,這下,張豔升級為“張老師”。

不僅如此,張豔還和學員一起成立蘆山縣大愛殘疾人手工藝農民合作社,由她擔任合作社社長,這也是蘆山縣首家農民手工藝合作社。從“張老師”到“張社長”,如今的張豔不僅完成自己生活的轉變,還將自己的這份愛傳遞給更多人:不僅細心教導新學員使用機器,也會毫無保留的與大家分享經驗……不論是什麼場合,她都自信從容。

最近,張豔正在積極學習電腦,希望能拓展合作社的銷路,帶動更多的社員一起脫貧致富。“小時候的經歷,已經讓我把眼淚都流乾了。所以現在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陽光。”張豔說。

與張豔不同,19歲的馬雲潤一家四口,除了弟弟之外身體都有殘疾。從樂山師範學院畢業後,由於身體殘疾,馬雲潤四處尋覓工作都遭到婉拒。瞭解到她的情況後,項目組邀請馬雲潤參加殘疾人手工藝培訓。培訓結束後,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馬雲潤文化程度相對較高,項目組就推薦她為蘆山石鳳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長。

吉利·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串珠)培訓 用手完成自己的夢想

自從做了社長之後,馬雲潤的責任感更強了,“從去年10月開始,合作社一直不斷接到訂單。剛開始是五千,後來上升到兩萬、兩萬五。”說到這裡,馬雲潤非常驕傲。

隨後,她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起石鳳村出產的土雞蛋、臘肉、香腸等照片。“由於石鳳村地理位置較遠的原因,郵寄東西不太方便。眼下,我正在積極尋求幫助和合作,希望能把好味道帶給更多食客。”馬雲潤說:“我不僅要自己脫貧,還要帶動全村人一起致富。”

記者手記:採訪中,我瞭解到關於吉時雨殘疾人手工藝培訓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項目點負責人李龍為了更好的服務當地村民,一直堅持駐點服務。甚至在孩子出生三個月不到,就帶著老婆孩子離開成都,來到蘆山縣石鳳村駐點指導大家培訓。因為長期駐點的緣故,他和家人與當地村民早已親如一家,不僅會幫助村民解決項目上的疑問,也會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項目,學員們也不僅僅學會一種技能。他們共同用愛傳遞著的一種精神,是自強不息的中華精神。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如他們一樣溫暖的人,做著許多溫暖的事,才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實習記者 張瀚文 記者 劉逸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