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你看過同事的工資條嗎?

書單君猜,大部分人都會搖頭。

很多企業是不公開薪酬的,理由是節約成本、避免人才流失等等。

不過,那些實行透明工資制度的公司,後來真的垮掉了嗎?

也許並沒有。而且,它們很可能過得還不錯。

比如今天我要說的這一家。

先看看他家的產品吧——

爆款美劇《紙牌屋》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爆款英劇《王冠》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史上最喪”動畫片《馬男波傑克》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你大概猜到了,這家公司就是硅谷的“好萊塢”——<strong>Netflix

,中國人常稱它“網飛”或“奈飛”。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這是家奇葩的企業:最早是做DVD租賃,然後轉到線上做視頻點播,接著又變身成原創影視製作商。

<strong>這也是一家牛逼的企業:

它兩次轉型,兩次成功,用20年從0做到估值超千億美元,坐擁1億以上訂閱會員,成為全球最大媒體公司。

Netflix的崛起,有人說靠互聯網機遇,有人說靠創始人哈斯廷斯的商業才華。這些都沒錯,但最近讀到的一本書卻讓書單君意識到,<strong>Netflix的成功,與它獨特的公司文化密不可分。

你也許還有印象,前兩年網上流傳過一份名為《Netflix的文化:自由與責任》的PPT,被稱為“硅谷最重要文件”。Netflix文化締造者之一、擔任Netflix首席人才官14年之久的帕蒂·麥考德對它進行了系統性闡釋,寫成了一本書:<strong>《奈飛文化手冊》。

[無論是企業領導,還是普通職員,我都建議你花10分鐘瀏覽這個PPT,對制定戰略和挑選公司有很大幫助,文末可查看。]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從這本書裡,你可以看看優秀如Netflix的企業是如何做事、發錢、招人的,從而判斷,你是不是也在一家好公司。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牛逼的公司,員工做事像老闆


2011年9月,Netflix遭遇了一次嚴重危機,一家為他們提供重要內容的電視臺宣佈終止合作。

當時的Netflix還是一家流媒體公司,屬於分銷商,如果沒有內容方提供內容,他們就是個空殼,危機的嚴重性可想而知。

Netflix於是開了個內部會議,決定公司戰略由內容分發轉向內容原創,並立即自主拍攝一部影視劇,作為轉型的奠基之作。

這部劇,就是後來大火特火的《紙牌屋》。

不過這不是事情的重點。<strong>真正讓人驚訝的是,這麼重要的會議,居然只開了30分鐘!Netflix創始人哈斯廷斯只是簽了個字,細節和基礎工作,都交給了其他人。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怎麼這麼高效?

<strong>因為Netflix的員工,都是像老闆一樣工作的。無論他們做哪個崗位,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被培養從高層視角看問題。

比如在很多公司,客服被看作是非常基礎的工種,競聘資格、工作要求都相對寬鬆。但Netflix的客服則不一樣,他們入職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學會閱讀公司的損益表。

因為他們和客戶的每一次互動,都會導致這個客戶告訴下一個人要不要使用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客服人員應該理解,自己為客戶帶來的體驗是如何直接影響公司利潤的。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當然,僅僅會看損益表還遠遠不夠。

<strong>Netflix之所以效率超高,在於他們儘可能地做到了戰略透明、充分溝通。

有一次,Netflix的高管向一群投資者演示了管理報告,一名副總裁旁聽後和麥考德說:<strong>“我們既然可以與一群陌生人談論這些重大的工作,為什麼不跟自己人溝通呢?”

於是,Netflix的管理層開始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件事上:讓每名員工都快速深入地瞭解公司的業務是如何運作的,並且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持續溝通。

有些部門經理吐槽:“我試著跟員工解釋過了,但是他太笨了,聽不懂。”

麥考德回答:

“那是因為你把事情搞得太複雜了,所以別人理解不了。要像跟你媽媽解釋一件事情一樣去解釋一個問題。<strong>如果員工做了愚蠢的事,要麼是未被告知相關信息,要麼是被告知了錯誤信息。”

想象一下,你或者你的任何一個同事,是否能隨時回答出公司在未來6個月內最重要的5件事是什麼?在Netflix,他們的業務信息透明就做到了這樣的效果。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充分溝通的另一方面,是把任何質疑、意見都擺上檯面。

幾乎所有公司都聲稱員工可以暢所欲言,但如果領導者不能以行動來做表率,那就是一句空話。

Netflix為了讓管理者成為坦率的榜樣,發明了一個很棒的練習,名為<strong>“開始、停止和繼續”——在管理者會議上,每個人都要告訴一名同事三件事:

一件他應該開始做的事;

一件他應該停止做的事;

一件他做得很好且應該繼續保持的事。

管理者回到各自部門,把剛剛完成的練習內容告訴員工,坦誠的文化就像漣漪一樣逐漸影響到全公司。

按這兩年流行的說法,要讓公司高效運轉,需要給員工“賦能”。但Netflix卻認為,<strong>員工的能量不需要“賦予”,他們本來就具有權力,領導者的任務是提醒並創造條件讓他們發揮能量,而不是過度管理剝奪削弱。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牛逼的公司,薪水不是秘密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離職了。

原因很簡單,他偶然間知道了一個新同事的工資,比他這個老員工高出不少,而兩人對公司的績效產出實際差不太多。待遇不公平,再加上做得不是太開心,他選擇了跳槽。

這樣的事,在職場中簡直太常見了。且不說沒有能完全保密的工資單,即便能夠做到保密,但揣測和流言是無法杜絕的。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覆蓋7萬名僱員的調查中,有2/3的調查者認為他們被壓低了薪水,雖然他們的工資實際上屬於市場正常水平。而這些認為被壓低工資的人,有60%說他們想要辭職,不管他們的實際工資是過低還是過高,還是恰好在正常水平。

<strong>一旦“某某的工資要高很多”這樣的流言或念頭產生,嫌隙就已經造成,公司的管理者甚至沒有機會解釋或證偽,而人才流失造成的損失,通常比保密薪資所省下的那點成本高多了。

Netflix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薪酬透明,並且有一套公平的理念,能夠向員工解釋為什麼別人會拿到那個數字的薪水。

有一次,麥考德想把另一家公司的一位員工挖到Netflix,工資大概是團隊裡其他人的兩倍。

部門經理問她:“大衛是很厲害,但他的薪水太高了吧,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現有成員都被少付了一倍的工資?”

麥考德反問:“大衛有可能讓你的業績加速提升,甚至翻倍嗎?你的團隊裡有誰可以替代他在之前公司的位置?”

部門經理沉吟一下,說道:“沒錯,我們會發展得快很多,而且大家都沒有他那種經驗。”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很多公司的薪酬建立在員工的年資或老闆的喜好上,而Netflix則不同,他們的薪酬依據建立在對結果的貢獻上。

有員工曾提出疑問,為什麼某個同事的工資比自己高。麥考德回答他:“我知道她一年掙32.5萬美元,看起來和你的工資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是,當團隊陷入困境的時候,是她5次把我們拖出來,這就是她對團隊的淨價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Netflix能盡力保證每個人都處在市場薪酬水平的頂端,而且無論公司表現是好是壞。他們把公司比作了一支球隊:

<strong>你不能因為球隊輸了球,就扣球員的薪水。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strong>牛逼的公司,永遠在招比你優秀的人


某天,麥考德碰到了Netflix一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約翰。他的手下原本有三名工程師,但前段時間都被裁掉了,他現在是光桿司令,經常一個人加班。

麥考德說,希望能儘快為他找到幫手。但約翰的回答讓她大吃一驚:“不急,我單幹還更開心點。”

原來,約翰手下的三名員工原本就是多餘的,他要花大量的時間管理他們和收拾他們留下的爛攤子:“我寧可自己做,也不要二流手下!”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後來,麥考德每次向別人解釋Netflix的基本人才理念時,都會想到約翰的話:<strong>“你能為員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請客吃飯和團隊活動,而是招募最優秀的員工,讓他們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優秀的同事勝過一切!”

如何定義優秀?在Netflix,那就是高匹配度、高績效,他們對這個標準的追求達到了變態的程度。

Netflix的管理者都會這樣一種員工去留測試:<strong>我手下的員工裡,如果有人要辭職去同業公司做類似工作,有哪些人是我會拼命挽留的?不在拼命挽留之列的員工,只能讓他們拿錢走人,這樣才能空出位子,給真正的優秀人才。

是不是很殘酷?你也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上司心目中會拼命挽留的人嗎?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Netflix對人才挑剔,但並不缺少人情味,他們的文化準則中,與“只僱用高匹配度員工”相對的,是<strong>“與離開的人好好說再見”。

有一次,Netflix的副總裁凱文告訴麥考德,他準備讓一位部門經理離開,這個人已經在公司很長時間了,但做的卻是正在被淘汰的工作。

麥考德問凱文,他打算怎麼做。

凱文說:“過去幾個月,我和她一直在討論這件事,她有思想準備。我們打算讓她待到週五,我會在上午10點跟她談話,然後,我會讓她來見你,因為我知道她希望跟你說再見。之後,我會召集她團隊的其他人,告訴他們此事。今晚我會告知管理層的其他成員,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意外了。我會告訴員工,這名管理者非常了不起,她的工作完成了,要去新的地方了。”

麥考德說,<strong>那是她在Netflix最喜歡的一個時刻,不僅因為凱文細緻的安排反映出她所締造的文化在真正運作,而且因為這種安排對公司負責,更體現了對每一個夥伴的尊重。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它不存在於會議室的牆上,也不存在於企業內刊和領導者的講話中。

如果你是管理者,即便無法完全借鑑《奈飛文化手冊》中的準則,這本書也可以幫你重新理解到底什麼是公司文化:

<strong>文化就是關於你如何工作的一種戰略。假如員工相信這是一種重要的戰略,就會幫助你就此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並做出各種嘗試。

如果你是普通員工,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判斷和挑選什麼樣的公司是值得你與之奮鬥的,更重要的是,它重申了一條簡單的道理:

<strong>成為優秀的人,並與更優秀者為伍。


看過同事工資條的人,為什麼後來都跳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