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東方市江邊鄉的黎族“大年”——山欄節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江邊鄉

<strong>山欄節

<strong>聽“奧雅”講山欄故事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山欄節是東方市江邊鄉黎族同胞世代相傳的一個節日,是他們慶祝山欄稻收歸入倉,慶祝一年辛勤勞作成果和祈福來年平安的喜慶節日。但每年的山欄節日子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由黎村德高望重的“奧雅”(族老)來確定日子,不同村莊的日期都不一樣,今年的12月份都是江邊鄉山欄節的日子。

斗轉星移,時代變遷,東方美孚黎族的山欄節還有什麼風俗?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山欄稻和山欄節

山欄稻,種在山坡上,過去是黎家人一年到頭的口糧,是他們刀耕火種生活的歷史記錄,是有黎族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的記憶。但山欄稻,有些文章寫作“山蘭稻”,到底是“蘭”還是“欄”?

江邊鄉黨委書記符豔麗告訴記者,這一年,不斷有人跟她說,山欄節應該寫作“山蘭節”才對。她為此還請教了五指山的黎族研究人士,瞭解到在東方的地方文獻裡,一直寫做“山欄節”,東方的山欄節,一直以來都用“欄”這個字。在王學萍主編,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黎族》一書中,有《砍山欄》的詳細介紹,書中統一使用“欄”字,如“山欄地”“砍山欄”等。

見到俄查村的黎族“奧雅”符山呼,首先就問他是“欄”還是“蘭”?剛一開口,不僅是“奧雅”,就連旁邊聽到這問題的村民,都異口同聲地對記者說,山欄節用的就是“欄”字。

原來,江邊鄉周遭都是崇山峻嶺,山高林密,他們說,過去要想在山坡上種上山欄稻,家家戶戶都得拿著砍刀上山砍樹劈林,勞動力少的人家,女性也得上山。5月開始上山披荊斬棘,要一直砍到6月,7月、8月開始種,10月、11月開始收穫。砍出多少坡地,才能種上多少山欄稻。一個“欄”字,描述了他們刀砍火耕,燒山積肥,艱辛種稻的情景。當然這樣的種植方式已經成為歷史,但在40歲以上村民的記憶中,還清晰記得當年種稻的辛苦。所以,“欄”字,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傳統。

慎重起見,記者又就此再訪了江邊鄉老村和新明村的“奧雅”符合英以及一些村民,得到的也是肯定的答覆——“山欄節”!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同過山欄節 日期不一樣

黎村的“奧雅”是村裡公認的威望最高的人士,村裡婚喪嫁娶等大事,無不經過他的祈福或安排,而他們最重要的一個權威,是決定每年過山欄節的日子。因為山欄節是江邊美孚黎族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他們的“大年”。

“山欄節是我們的節日!”俄查村的“奧雅”符山呼今年68歲,原是此地的教師,已經退休。他話不多,言談間總是露出溫和的笑臉。他告訴記者,山欄節每年的日子是不一定的,但一定是選在山欄稻收割完畢入穀倉之後,通常是在每年的12月份。

他從自家牆上取下一本厚厚的日曆本,翻到2018年12月8日這一天,他告訴記者,12月8日這一天,是俄查村開始過山欄節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開始殺豬,相當於“年三十”,第二天、第三天,家家戶戶開始盡情歡慶節日,品公式酒,享美食。過去山欄節會持續四五天,甚至一個星期,現在就過三天。

江邊鄉有15個美孚方言黎村過山欄節,另外兩個哈方言黎村和三個苗村不過節。他說,即使同過山欄節,15個美孚黎村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俄查村、那文村、白查村、國界村、田頭村、乾溝村、南龍村,這七個村日子一樣。別的村,過節的日子在我們後面。”符山呼說,另外8個村——江邊村、布溫村、江邊營村、新明村、老村、衝俄村、土眉黎村、赤好村,過山欄節的日子不一樣。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他說,他們7個村與另外8個村的區別主要是口音,生活習俗和服飾都沒有什麼兩樣。“嫁過來的姑娘,口音就會變成我們的,嫁過去的姑娘,口音就會隨對方的。”

說到口音的具體不同,符山呼舉了兩個例子。“比如,吃飯,我們叫lao ta,他們叫le ta;去,我們叫hei,他們叫he。”雖然彼此的方言有很多不同之處,但他們都能根據口音,分辨出來彼此,也能聽得懂對方的意思。

老村有312戶643人,村裡的“奧雅”符合英,68歲,眉宇間自有一股威嚴。村裡的文書符忠良告訴記者,鄉政府本想讓各村莊一起過節熱鬧,但符合英說:“不行,我們的年沒到!”雖然老村已基本不種山欄稻了,但符合英還會根據山欄稻成熟收割的時間推算山欄節的日子。“現在,我們的山欄稻還在地裡呢,還沒收完。”他說。

老村等村過山欄節的日子,大致要在12月底或1月初。對於這過節的日子,“奧雅”是相當看重的,會慎重選擇,似乎怕選不好,會影響下一年的豐收和平安。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江邊黎族的“大年”

山欄節,是江邊黎族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有著代代相傳的習俗。為了讓酒味足夠濃,他們會提前一個月準備好山欄糯米做的公式酒。

“你如果12月8號早上八九點鐘到我們村,會看到家家戶戶都忙著製作糯米餅。” 符山呼的女兒對記者說。

不僅家家做糯米餅,還戶戶包粽子。老村村裡的文書符忠良說,有小孩子的村民,還會做小小的粽子,串上繩,掛在孩子脖子上,以求吉祥。“男孩和女孩帶的小粽子的形狀還不一樣哩。”符忠良拿起一支筆在記者的採訪本上分別畫出了兩種粽子的不同樣式。

符忠良說,他們的粽子葉,用的是做草蓆的植物,有的粽子是用線縫起來的。山欄節第一天,他們叫“年三十”,這天會準備好各種好吃的,因為到了第二日,他們不會再出去幹活,山欄節期間出去幹活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情,尤其是不能拿刀出去幹活。在過節的日子,就是盡情吃,盡情喝,盡情開心歡樂。土眉黎村60歲出頭的符那燭還跟記者回憶起過去山欄節期間,沒有什麼活動,青年男女會一對一對地跳打柴舞,這是黎村青年男女談戀愛交友的主要活動。“喝完公式酒後,在路邊、在平地上跳,一對先跳,後面一對跟著,喜慶熱烈。”他說。

老村“奧雅”符合英的兒子講了一個習俗,說是在山欄節,“奧雅”還會安排人挨家挨戶上門,從各家各戶要些鹽巴和米,寓意將豬瘟、雞瘟等不好的東西全部送出去,以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東方市江邊鄉政府從2011年起,年年舉辦慶祝黎族山欄節的活動,目的是挖掘傳播當地獨特的文化資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振興鄉村。

12月7日,江邊鄉2018年的山欄節慶祝活動在白查村船形屋前熱烈舉行。現場不僅有當地的民族歌手登臺獻歌,還有傳統的製作糯米年糕比賽、釀造糯米酒文化表演,還有抱山欄稻穀接力賽和村民拔河比賽、黎族長桌宴等,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身著美孚黎傳統服裝的姑娘們抬出了紅色的山欄公式酒,和做好的白色的糯米圓餅,以及長粽子招待各方客人。

“我們想把山欄節打造成江邊鄉的品牌活動,推動鄉村旅遊和經濟發展。市裡也想把山欄節打造成東方的文化品牌節慶,振興鄉村,助力扶貧。”江邊鄉黨委書記符豔麗說。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strong>- END -

<strong>往期精彩回顧

☟ ☟ ☟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海南東方旅遊

分享|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大年”——山栏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