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皇權,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下,至高無上的權力。歷代,多少英雄豪傑都倒在了爭奪皇權的歷史這車軲之下,甚至引父子刀兵相見,兄弟相互殘殺。古往今來,在皇權爭奪的腥風之路上,諸如此事,不勝枚舉。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皇權,作為國家統治者至高無上的象徵,其交接也變得甚為重要。歷史上,皇權的交接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種主要的方式。“父死子繼”再正常不過了,今天小編就不過多介紹了,那我們今天來看看“兄終弟及”後,“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一、東吳“孫策”“孫權”

說到東吳的創業史,就不得不提到孫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東吳。孫策用短短五六年的時間,掃平了當時江東地區所有軍閥割據勢力,一統江東,攻佔了吳郡、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揚州的廣大地區,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可惜,天妒英才,年僅26歲便遇刺身亡,由於其子嗣尚幼,於是將復興江東的重任託付其弟孫權,孫權也不負所托以江東之地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那作為“兄終弟及”的代表,孫權是怎麼對待他哥哥孫策的子嗣的喃?先來看看孫權是怎麼對待這個傳位給他的親哥哥的。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追封其父孫堅為吳始祖武烈皇帝,卻只追封東吳奠基人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無論是作為東吳開國的奠基者還是作為傳為給自己的親哥哥,孫權這樣做,怎麼看都不算仗義。以至於,《三國志》有言:“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既然對自己親哥哥都如此吝嗇,那孫權對孫策的子嗣又會如何?孫策雖然英年早逝,但已有1子2女。其子孫紹在孫權稱帝后只被封為吳侯,連繼承孫策死後追封“長沙王”的爵位都不行,只繼承了孫策在世的爵位“吳侯”,而且後來孫權一想覺得不對,吳侯曾經是自己的爵位,吳又是自己的國號,怎麼能給別人呢?於是將自己的孫子孫英(太子孫登子)封為吳侯,孫紹改為上虞侯。不過遠離政治鬥爭的孫紹還算活得自在,得以善終。只是他的兒子孫奉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孫紹死後,孫奉繼承上虞侯的爵位,此時東吳的國君已經換了四岔(孫權幼子孫亮→孫權六子孫休→孫權三子孫和之子孫皓),皇權交到了混世魔王孫皓的手裡,孫皓沉溺酒色,性情暴虐,專於殺戮。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後,孫皓一連數月不出門,民間傳言孫皓已死,並謠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皇帝。這下觸怒了孫皓,於是孫奮和孫奉全家都被處死,孫策一脈的直系子孫至此斷絕。

二、北宋“趙匡胤”“趙光義”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黃袍加身自己登基稱帝,稱帝后趙匡胤立馬封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為晉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而對自己的兒子,卻沒有給予什麼封賞。趙光義生病了,趙匡胤趕緊去弟弟的府邸看望,親自針灸,怕弟弟疼,自己先在身上試試。弟弟家裡要建水池,趙匡胤親自帶人去……可以說,趙匡胤對趙光義這個弟弟仁至義盡。甚至,在趙匡胤病故後,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太祖的長子)趙德芳(太祖的次子)晾在一邊,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趙光義即位初始,邊急不可耐的淫亂了自己的親嫂子趙匡胤的宋皇后,並且活活折磨死了宋太祖和這位宋皇后的兒子趙德芳,使其含恨而死。

“兄終弟及”的皇權交接,“皇弟”是怎麼對待“皇兄”的子嗣的?


趙匡胤還有一位兒子趙德昭,作為太祖的長子,趙光義封趙德昭為王,但是好景不長,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便自刎而死。因自己的叔叔宋太祖趙光義的一句訓斥,便嚇的自刎而死,可見這位皇侄平時的生活都是在水深火熱之中,心驚膽戰的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