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學校和老師不能把家長變成“助教”!網友的迴應火了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


在1月18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對此,他表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把家長引導和培育成立德樹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陳寶生強調,要積極推動將家庭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爭取專門經費支持,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


由於家庭教育專業性強,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今年還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置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時他著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學校和老師不能把家長變成“助教”。


該報道一經推出,很快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尤其是在家長中間引發強烈“共鳴”↓↓↓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strong>是學校教育家庭化,還是家庭教育學校化

<strong>背後的推手到底是誰


據光明日報報道,學校通過一些方法讓家長關注孩子寫作業或是孩子在學校從事的一些活動,可以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然而,在研究者看來,這種關注僅僅限於學業和學校事務,並不是家庭教育的準確定位。


“家庭教育不能被學校教育取代。但今天很多人做的卻是學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學校化,家庭成了學校的分校。”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趙剛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認為,必須正視當前學校中心主義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家校合作,有把家庭變為第二課堂,把父母變為老師助教的傾向,似乎一切圍繞學校教育轉、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就是家校合作的成功。顯然,這是學校中心主義的體現,是無視家庭與家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體現,也是忽視人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生活需求的體現。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為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越有魅力的家庭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然而,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化,還是家庭教育學校化,其推手不是家校合作,甚至也不是學校,而是全社會對教育的理解產生偏差的結果。“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可怕的認識就是孩子上學就是接受教育了,把教育理解成了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趙剛說。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似乎發生在學校的教育才稱得上是教育,當家校合作啟動後,學校教育的內容便成為家庭教育的內容,而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學業,學業又是家長最重視的,於是對學生學業的輔導和監督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這種對教育理解的偏差,在功利主義和唯學歷的社會環境下,進一步發酵為學業至上,小到家庭大到社會,只要事關孩子的學業,其他事情都可以變得不重要,忽視孩子的睡眠時間,忽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讓孩子長期在休息日浸泡在各類輔導班中,都是學業至上的體現,並形成集體無意識,使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窄化為學業,家庭成為學校的分校,甚至是輔導機構的分支機構。



資料來源 | 央視網、光明日報、海外網等,“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整合編輯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網絡

教育部长: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网友的回应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