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分泌科醫生的妊娠糖尿病心理歷程,有無糖尿病的人都看看!

以下是一個內分泌醫生患上妊娠糖尿病後的心理歷程

一個內分泌科醫生的妊娠糖尿病心理歷程,有無糖尿病的人都看看!

我是一個在內分泌科工作了7年的醫生,在患病之前,我也診治過上千名糖尿病患者,對他們做過無數次健康宣教,更無數次力勸有胰島素適應症的患者使用胰島素。但當我自己面臨這些問題時,卻不能像作為醫生時那樣的坦然,也終於理解了患者為什麼不能配合治療的心境。下面簡單的講一講我的糖尿病經歷、感受以及對治療的建議。

一個內分泌科醫生的妊娠糖尿病心理歷程,有無糖尿病的人都看看!

去年5月,我很高興的懷上了我們家的小寶貝,在妊娠中期做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時被明確診斷為妊娠糖尿病。檢查結果剛出來時,雖不能說是震驚,但至少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結果,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為什麼是我?

雖然作為專業人士知道這個病的發病率是10%左右,作為高齡產婦又有家族史(母親患有2型糖尿病),我得這個病的概率其實是很大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是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這時我體會到了很多患者在剛確診糖尿病時那種不願意相信事實的心態,也有些理解了其中的幾個病人做出過激行為的原因。若此時醫護人員不能很好的理解、安慰和指導他們,他們做出不配合治療的行為也是必然的,治療效果也自然會很差。

當我接受病情後就開始要面臨治療的問題,作為孕婦治療糖尿病的手段只有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注射胰島素。為了寶寶的生長髮育,熱量不能控制的很低,當身體日趨笨重,散步等這些熱量消耗低的運動也已不能控制血糖了,胰島素成為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一個內分泌科醫生的妊娠糖尿病心理歷程,有無糖尿病的人都看看!

我雖然知道胰島素的很多優點,但想到每天要自己打數次針、測數次末梢血糖就不禁頭皮發麻。做為醫生,雖然對打針、測血糖已經駕輕就熟,但對自己能否能很好的堅持下來還是沒有信心。想到我們接觸的病人中絕大多數是沒有受過醫學訓練的普通患者,有的老年患者記憶不好,有的眼睛看不清,有的手不靈便,有的甚至不識字。很難想象,在他們的治療過程中,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嚴格的控制好血糖。

我第一次自己用針扎手指時,試了幾次都沒能下去手,好不容易紮下去後那種疼痛讓我當場叫了出來。雖然我一直告訴病人要每天監測血糖,但是當我需要身體力行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項多麼艱鉅的任務,不僅僅要考驗自己對疼痛的耐受力,還要考驗心理承受力。我想,只有對自身健康高度負責任的患者才有毅力堅持下來。

患病後每次出門都變得十分不方便,出發前總要仔細檢查好要帶的東西,測血糖要用的血糖儀、試紙、棉籤,注射胰島素要用的胰島素筆、針頭、酒精,防止低血糖的糖果、餅乾等等。而我總不是忘記拿酒精就是忘了帶針頭,要不就乾脆什麼都沒有帶。出門後還要計算好吃飯的時間,不能在外面活動的時間過長以免發生低血糖。如此種種,都十分繁瑣。

開始使用胰島素後吃飯也變得不那麼愉快了,飯前一刻鐘要記得注射胰島素,我總是會忘記這件事。每次看到美食卻要在心裡仔細計算吃了是不是會熱量超標,這簡直是一種酷刑。在外就餐也一樣非常不美好,特別是像朋友請客這種不能讓我來選擇食物種類的聚餐,總是需要掂量這些東西能不能吃,又或者吃了以後我要打多少胰島素,甚至血糖會不會不穩定。

最麻煩的是,吃飯前要到處找偏僻的地方注射胰島素,偶爾有路人看到了還會用異樣的眼光投向你。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我聽到兩個小姑娘低聲議論“吸毒的吧?”“懷孕了還在吸毒,太不負責任了”。當時委屈、傷心像泉水一樣湧上了心頭。

那段時間我的腹部、大腿、胳膊總是淤青不斷,老公給我拍照,說要留下證據,等小寶貝長大了給她看,讓她感受“母愛是如此偉大”。我也總是以此來勉勵自己,為了寶貝的健康,我要堅持,再堅持!

在治療過程中我也像Svetlana醫生一樣做過不少違背醫囑的事情,比如吃完香甜美味的蛋糕以後發現熱量超標了,匆匆吃完早飯後想起忘記打胰島素,愉快的一天過去後想起一整天都沒有測過血糖。最嚴重的應該就是那次為了多吃兩口美食,於是隨便地給自己多打了幾個單位的胰島素,最終引發了低血糖。

在3個月的磕磕碰碰中總算把血糖控制在了還算理想的水平,也終於迎來了一個健康的小寶貝。最令我感到慶幸的是,產後我的血糖水平立馬恢復到了正常範圍,終於可以不用為了血糖擔憂,好好享受我的生活了。

一個內分泌科醫生的妊娠糖尿病心理歷程,有無糖尿病的人都看看!

短短几個月的患病經歷讓我這個天天面對糖尿病患者的醫生對這一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將心比心,也更加能夠理解、體諒病人。我每天花了這麼多時間來對病人進行宣教,反覆強調務必要配合治療,卻不知道要完成我們宣教的內容是如此不易。我認為在面對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時,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責備他們,還要去傾聽他們的難處,然後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認為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只有充分認識到糖尿病的嚴重危害,本著對自身、家庭高度負責的態度,才能在對抗糖尿病的“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也是成敗的關鍵,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他們更方便,更易於配合的監測及治療方案,對糖尿病這種需要患者良好依從性的疾病治療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執行過程中,患者家屬的支持和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相信,在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在患者家庭的全面參與中,我們在控制糖尿病及其嚴重併發症的“戰爭”中,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