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規定出行要靠右走呢?

但丁曾經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過話雖如此,但在當今公共道路上,為了保持道路暢通,便利人們的出行,法律都規定了行車(路)的走向規則。我國交通法規定:車輛和行人一律靠右走。但是,中國歷史上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一直是個問題。

中國古代典籍《古禮》中曾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車從中央。然而,“以左為尊”還是“以右為尊”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出行依然沒有形成統一的走向規則。

為什麼中國規定出行要靠右走呢?

古代出行圖


一直到了唐代,隨著出現了長安、洛陽這種大型城市,每天出行的人逐漸增多,政府頒佈法令,規定“以鼓城門入由左,出由右,皆周法也”。即出入城門靠右行走的規定。不過,這些規定並沒有普遍施行。

直到近代,隨著汽車的出現及大規模發展,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世紀後期,在中國南方的一些省份和城市,如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受到英國的影響,人們普遍都靠左出行;但在北方,如直隸、山東等,則受美國的影響的比較大,人們一般都靠右出行。

1930年,民國政府發起了“新生活運動”,規定車輛都必須靠左行駛,而在日本佔領的東北地區,汽車一般也都靠左行駛,全國範圍內的出行規則得到了統一。

為什麼中國規定出行要靠右走呢?

民國時期靠左行駛的車輛


不過,這一規則卻在10年後出現了變化。

抗戰時期,美國對華援助最多,而汽車等物資基本都由美國輸入。而美國公路交通規定則是靠右行駛。因此,美國的車輛到了中國必須對方向盤及燈光進行改造,而這又需要大量的費用。正如當時《申報》所稱:“改裝費須達車價百分之十二,統計全國車輛因改裝而支出之費用,殊為浩大,故節省改裝費用,亦為改靠右邊行駛理由之一。”

另外,由於中美兩國的交通規則截然不同,因此也造成了不少的交通事故。“抗戰勝利的前夕在後方諸大城市中,如重慶、昆明、成都、貴陽等地,因為軍用汽車雲集,運輸量激增,均有行車秩序混亂的發生,及肇禍傷人的不幸事件。”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給行政院發文,也如此闡述改革的原因:茲為節省改裝,減少肇事起見,亟應修改。

為什麼中國規定出行要靠右走呢?

二戰時的美軍軍車


另外,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規定車輛靠右行駛,這也是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政院接到軍事委員會的電文後,立即著手辦理,制定了《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其中規定,車輛一概靠右行駛,轉彎時除交通警察特准外,一律靠右順轉。而行人則須走人行道,不得走行車道;如無人行道,行人靠邊走。這樣一來,人車共同“靠右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忙於接收工作。為了慎重起見,規定車輛靠右行駛的規定自1946年1月1日起實行。

由於政府和民間提前準備、宣傳工作也較為得力,施行當天的情況比較理想。城市居民漸漸也習慣了“一律靠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沿襲了這一規定,直至今日。

為什麼中國規定出行要靠右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