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觀看了唐諾訪談,寫過他很多次了。

這是一個徹底的讀書人。倘若你也愛書,必定會引他作為理想。

但理想人,一定會快樂嗎?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對我來講,很早就認識一件事情,生活的很多繁華面,看起來好像各種可能性,但是以我的能力所及來講的話,重複性太高,但是,書的世界,變化萬千。

生活是紛雜的。研讀歷史,會發現事情的重複率是很高的。

忘了是誰說的:當代遇到的問題,歷代早就遇到過。

不同的只是每個人帶著嶄新的肉身,帶著嶄新的身份,重複地被拋進生活的旋渦

那麼書呢?

許知遠問了不遜的問題。

非凡的是唐諾的回答。倘若他沒有這麼老實,理想的光彩會減少幾分。

但讀書,就是老老實實的事。一分都裝不得。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我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我輸得還要徹底。我現在在臺灣出書,出一本賠一本,所有東西都在這種不絕對不保證的狀況之下,你還願意不願意全心全意地工作。

<strong>所以我喜歡博爾赫斯的一段話也在這裡,晚年瞎眼的時候,他去了撒哈拉沙漠,抓起一把沙子,走到另外一個地方,把沙子放下來。他說,我正在改變撒哈拉沙漠。他說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是我積一生的經驗才能說出來的東西。

我聽到這句話就流淚了。

他講出“輸”字,證明被世俗觀念嚴重地捶打過。

那麼問題是,為什麼他明知如此,也沒想過去改變一下呢?

因為他不要改變。

滿腦子想的是怎麼把這麼一件失敗的事做得再失敗一點,徹底一點。

後面真的講的更明白了一些。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我指的是閱讀,因為你本來就喜歡這個,我是讀文科的,但是你會覺得你想較為完整地理解世界,有些基礎性的沉悶性的東西非要啃下去不可,所以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唸經濟學甚至數學。

<strong>這個是很自然的事。不是因為我自己也寫作的關係。因為一個了不起的書寫者,思維者,一生的時光,天才加上他那個工作,你把這樣的一個人的一生最精華的東西都得到了,我不知道全世界有什麼東西比這更便宜。

從這個理論看,唐諾怎麼算輸家呢,簡直是大大的獲益。

一個人,讀了多少書,就是收了多少人最精華的思想。你說偉大不偉大?

倘若只是讀了,是他自己的,那還不算什麼,當把這些領悟完善,凝固,讓讀者的讀者察覺到思想的深度,那就是把自己的精華再奉獻出去。

這就是個人價值。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現在的年輕一代在這種狀況之下開始是完全不關心歷史,不關心世界,有種虛無感,有種放棄感,覺得說我只要好好活著,就是所謂的小確幸。但在我們那時候不是。

<strong>世界史的知識是足夠的,包括歐洲的哪條河哪個城市產什麼東西,清清楚楚。就是它事實上是在上升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是跟你有關係的,甚至是你可以參與的,不要說影響。

我後來常常在想,讀書帶給人什麼呢?

然後回答,理解世界的方式。在過程中不斷調整認知。

是在讀書中,你察覺到自己是不斷進步的。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我很喜歡孔子,孔子幾乎是我在中國古代裡頭評價非常高,最高的一個人,那個理性跟成熟是讓我驚訝的。

<strong>真正的書寫的英勇的那些東西,那個有時你要把學識寫正確,不是一個道德而已,而是你的認知。

他講你必須要忍受失敗。畢竟連孔子都是“失敗”的。

具體的人不斷地消失,只有文學保留了(個人)這個東西,只有文學是以個體,以每個人具體的存在。

因此,研修文學的人,要特別珍重個人寶貴的靈性,透過你的感官心靈,察覺到發展中的一切。沒有這些,就沒有屬於這個人的創作。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strong>彌爾頓說,把真理跟謊言都放出來吧,讓它們對決,我就不相信真理不會贏。

<strong>小密爾則說,真理是會被擊敗的,甚至會被消滅,我們看到的歷史事實都是如此。但是真理會有一個優勢,是它會一再被說出來,直到它找到適合它生長的地點。

<strong>我希望他後面所說的這段話是真的。

人人都說人文主義理想是一場夢,它幾乎就是這樣顯示:只有在純理想的境地,才能透澈晶瑩,反射光華。

自己的船要怎麼開,什麼港口能泊岸,最終的航線往哪裡,唐諾可給不了答案。是否如夢,每個人只能問自己。

十三邀丨唐諾:人文主義理想,是否只是一場夢?

視頻裡冒出一隻小鳥,在電線上晃了一晃。

我忽然產生了一個感覺,對於小鳥,喜歡在天空裡遨遊。

那對於讀書人,書——就是他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