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在我國近代史上經歷的那些戰爭中,我們深知行軍打仗的不易,不只是流血犧牲那麼簡單,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有充足的錢財。戰場上的戰士們在一線打仗,老百姓作為後方支持為戰士們籌集糧食和衣物。曾經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說明了糧食和物資的重要性。

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當時打仗是需要用到很多錢的,在戰場上將士們奮勇殺敵,但是人們往往會忽略掉一個現實,那就是當時我國的軍隊那麼窮,打仗需要用的錢又從哪裡來的呢?在抗戰期間我國軍隊確實非常窮,一份糧食分成幾頓吃,而且有時候吃不飽還要去挖路邊的野草充飢,他們的衣服也是不知道縫了多少個補丁。將士們的生活非常的艱苦,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打敗了日軍,堅持到了勝利的那一刻。可是我們的將士們也是人,就算再艱苦也不能在幾年的抗戰中都餓著,那還怎麼打仗呢?當沒有了糧食的時候怎麼辦呢?

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在古代的戰亂時期,政府因為行軍打仗中沒錢了就會找當地的富商們借錢,向官員和老百姓們借錢或者徵集糧草,他們給富商和老百姓借錢借糧的時候還打下欠條,等到打完仗後就還錢還糧,不過由於打仗也是不能確定結束日期的,所以就沒寫具體的還錢日期,全靠口頭承諾。我國軍隊的金錢也是這樣依靠著老百姓的借款才獲得的,老百姓就成了“債主”。在我國抗戰結束後,成立了新中國,後來這些“債主”就紛紛找上門來了。當時有一個山西的老農民拿著一張鉅額欠條,欠條上寫的是1100萬法幣,這張欠條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都說這是個“大債主”。

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這個“大債主”的事情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老農民叫郭建英。當時他手裡拿著一張已經泛黃的欠條,找到當地的政府,當時政府的人看到這張欠條也是非常的吃驚。老人認真的說清楚了這張欠條的由來,經過政府的仔細研究,發現欠條下面的落款是我軍的一個團長的名字。當時就問這個老人,這個是你父親籤的名字嗎?你父親是什麼人?老人說這個是他祖父的欠條,當時簽字的是向我祖父借錢的人,說是一個團長,還說打完仗就可以拿著個借條來找他要錢,可是現在那個團長已經犧牲了,就只能找到政府這裡了。

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這個老人的祖父曾經是當地的富商,當時在我軍隊伍行軍途中遇到了他的祖父,知道軍隊的將士們幾天沒吃飯了,就拿出糧食來給他們救濟,而且還把家中的錢全部借給了軍隊,當時一共借出了1100萬法幣。可是後來因為戰亂,家人們流離失所沒了家業,到了郭建英這一代更是家道中落。

山西農民拿著一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你父親是誰?

有一天在郭建英整理房間的時候,竟然看到了這個欠條,所以就想試著看能不能拿到錢,畢竟已經是四十年前的欠條了,也不知道政府是否認可這張欠條。經過政府仔細的辨認,證實這張欠條確實是真的,但是這上面是1100萬法幣,只相當於八十年代的八萬塊錢,所以政府最終一次性給了老人八萬塊錢還清了債務。當時拿到這筆錢後,非常的感謝政府,瞬間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