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乾隆十七年的一天,廣西蒼梧縣縣衙來了一個年輕人,一進縣衙的大門到頭便拜,舉著狀子嘴裡喊著冤枉。當時蒼梧縣令姓李名文正,他看到有人喊冤,啪的一聲,驚堂木一拍:下跪何人?又狀告何人?年輕人慢慢的抬起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了起來。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小的名叫餘阿呂,住在縣城西門的櫪木橋,今天我要狀告的人叫邱以誠,是前街賣米的。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他向我父親借了300兩白銀,還立下了字據寫了借條,今天我拿著借條去要帳,對方不僅不還,而且還矢口否認借銀子的事,還汙言穢語的一直把小的罵出了門,現在小的把借條交給大人,希望大人替小的做主”。

聽完這個年輕人的陳述,李縣令問道:“為什麼三十二年前,你父親手裡的債務,一直到現在才去討還呢?”

餘阿呂抹了一把眼淚,說道:“小人的父親本來是個商人,當年父親把銀子借給邱以誠的時候,小的還年幼不懂事,而且對借銀子的事也是一概不知,後來不幸暴病身亡,小人就接替了父親的生意,可是最近幾年生意一直不好做,一直虧損。有一天,母親突然想起來,邱以誠還有一張借條的事,便從箱子底下翻騰了出來,所以小人才拿著借條去向邱以誠心討還銀子”。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原來如此”,李縣令聽了年輕人的話,恍然大悟道。

隨後,李縣令吩咐手下,把邱以誠帶上公堂,一同審問。

邱以誠到了縣衙以後,直接便跪倒在地。只聽李縣令道:“邱以誠,欠人錢財,不僅不還,還辱罵別人,你可之罪?如果不想皮肉之苦的話,你還是老實交待吧”。

邱以誠聽完李縣令的話,大喊冤枉:“大人,小人確實是和他的父親有交情,可是卻從來沒有借過對方的一分錢啊。前幾天,這個餘阿呂來到我的家裡,問我借300兩銀子,小人賣米是小本生意,哪有那麼多的銀子借給他啊。他一聽沒有銀子,就破口大罵,摔門就走了。現在他倒反咬一口,說我欠他銀子,大人一定要為小的做主”。

邱以誠和餘阿呂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便在縣衙公堂上對峙了起來。

李縣令突然覺得有點懵了,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這兩個人到底誰說的是實情呢?一時間也很難做出判斷,李縣令就對兩個人說:“你們兩個暫且先回去,等本官有了決斷再傳你們兩個上堂”。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等這兩個人走了之後,李縣令回到後堂,拿起借條仔細的觀察了起來,一時間也看不初來什麼端倪。索性把借條扔在一邊,翻閱起了書籍,當看到雍正某一年的歷書的時候,一下子醒悟過來,說道:“原來這個借條是偽造的,大膽小民,居然還想騙本官”。

李縣令立刻命人把兩個人傳到公堂,一拍驚堂木,對著餘阿呂呵斥道:“大膽刁民,你竟敢偽造借條,誣陷好人,還哄騙本官,還不將你的罪行從實招來”?

餘阿呂還想狡辯,只聽李縣令道:“你這個借條是偽造的,借條上的“邱”字,如果是在康熙五十九年立下的字據,那這個字應該是寫成“丘”才對,沒有“阝”旁,而一直到了雍正帝的時候,因為雍正帝特別崇拜孔夫子,為了避諱孔夫子的名,所以才給“丘”字加了一個“阝”旁,寫作“邱”。所以說,你的這個字據肯定不是康熙五十九年立下的,而是你偽造的”。

餘阿呂還想死不認賬的狡辯,最後捱了一頓板子,才老老實實的交待了出來。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原來,這個餘阿呂好吃懶做,成天遊手好閒,整天就是吃喝嫖賭,慢慢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家底也被他折騰的所剩無幾了,於是就跑到邱以誠的家裡,要借300兩銀子,說是要洗心革面,把生意重新做起來。而邱以誠卻沒給他好臉色,第一是因為其人品,第二也確實拿不出那麼多銀子,便把餘阿呂臭罵了一頓,趕出了門。

餘阿呂被攆出來之後,心裡很生氣,不僅沒騙到銀子,還被臭罵了一頓,心裡就想著怎麼去報復。正好他有一個叫朱阿良的朋友,善於模仿別人的筆跡,兩個人就商議著偽造一份借條,事成之後300兩銀子兩人平分。

如今,詭計敗露,朱阿良也被李縣令派人抓了回來,老老實實的便交待了。

只聽李縣令道:“邱姓本是寫作丘,你兩人還敢偽造借條,你倆唬誰呢?,押進大牢,聽候發落”!

邱以誠感激的對李縣令不停的叩頭,也自回家去了。

邱姓本是寫作丘,兩人偽造借條告狀被抓,縣官:你倆唬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