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金街”春熙路 歷史不落 繁華依舊

“百年金街”春熙路 歷史不落 繁華依舊

隨著春節的臨近,春熙路上市民採購年貨的場景十分熱鬧。刷臉支付、AI識別商品、支付寶搶紅包....“數字春熙購物節”的舉辦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紛紛坐上高鐵和地鐵來到春熙路體驗高科技帶來的舒適和便捷。繁華的春熙路上,市民遊客購物遊玩開開心心,商家店鋪生意紅紅火火。

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繁華、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但很少有繁盛百年而不衰,錦江區春熙路就是一個例外。作為成都最古老的商業街區,春熙路歷史不落、繁華依舊,她既見證了成都百年來的風風雨雨、世事變遷,也進一步將繁華延續,讓國際水準的消費場景和時尚潮流的文化氣質應運而生。

眾人熙熙 如登春臺

位於錦江區的春熙路自建成至今已有95年曆史,號稱“百年金街”,1924年成都市政公所對成都第一批新建的8條街道開街,其中包括此路。

1924年,時任四川督理的楊森為了解決龐大的軍費開支和推行“建設新四川”的新政,採納了鳳翔銀樓老闆俞鳳崗的建議,對廢置的前清按察使衙門一帶進行拆遷改造。當時的東大街和商業場中間只有一條科甲巷供通行,科甲巷狹小似羊腸,寬僅數尺,周圍是廢置的清代按察使衙門,內設牢房,佔地極縱深,民國後亂搭亂建,汙水橫流,交通不便,環境極差。

新修馬路規劃為東、南、西、北四段,呈十字交叉,中間設街心花園,北起商業場,南對東大街,西臨暑襪街,東接科甲巷。楊森委任俞鳳崗為成都總商會會長,負責興建新馬路,還給了俞鳳崗優先購置新馬路地皮的特權。

1924年6月,新馬路動工,11月建成南、北段,成為成都城牆內新建街道中第一條允許人力車通行,可稱為“馬路”的街道,東大街和商業場的商氣得以貫通。

馬路建成後,最早定名為“森威路”,後請雙流縣前清舉人江子愚為街起名。江先生取《道德經》“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之意,為路命名“春熙”。江子愚實名為江椿,自幼喜愛詩詞歌賦和書法,19歲考取秀才功名,在清朝廢除科舉的最後一次科考中被錄為拔貢,辛亥革命後在成都任《國民公報》總編。他曾在1952年致詞毛澤東,並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筆回信。

獨有的地理位置註定春熙路會繁華起來。從1925年起的10年之間,春熙路上相繼開設銀樓、百貨、中藥、西藥、眼鏡、陶瓷、照相、糖果、鐘錶、圖書、銀行、報館、煙館、綢緞、布匹、文具、茶館、旅館、浴室、飲食、捲菸、茶葉、電料、印刷、交通器材等店鋪177家,涉及27個行業,逐漸取代了商業場和東大街的地位,成為成都新興的商業中心。這裡各行各業生意興隆,終日遊人如織,車水馬龍,恰如“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老字號”林立 見證春熙路一路走來的繁榮

春熙路上商號林立,其中不乏“老字號”。它們就像一個個閃光的印記,見證著春熙路一路走來的繁榮。

1927年,原址位於東大街的寶成銀樓遷至春熙路北段,新店面為三層洋樓。寶成銀樓發軔於浙江寧波,在業內享有盛名,1919年始在成都東大街開店經營,1922年因經營不善而轉讓,新股東之一便是鳳祥銀樓老闆俞鳳崗。寶成銀樓擅長打造鑲嵌珠寶玉器的渾金飾品,其工藝可謂一絕。

1926年,經營安徽筆墨和端硯等名特文房用品的胡開文筆墨莊於春熙路北段開設店面。在經營過程中,與謝無量、盛光偉、鄭曼陀、林吾墨、施孝長、姚石倩、周申甫、陳亮清等書法、國畫、金石名家建立了代收潤利的業務關係,曾與齊白石結下翰墨之緣。1930年,胡開文店轉營瓷器,後恢復文房四寶業務,它以獨特的經營風格成為春熙路上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春熙路建成後,北京同仁堂選址路南段開設分店。因店名與成都同仁堂相同,引起了糾紛。後來,北京同仁堂以“達仁堂”的招牌開門營業,平息了紛爭。達仁堂開業後,自產自銷傳統膏丹丸散和參茸燕桂藥材,以“童叟無欺”“貨真價實”而聞名業界。1948年初,達仁堂易主,店名也改為“德仁堂”,全稱“德仁堂藥號”。

1929年到1933年期間,專營匹頭類批發業務的“益晉恆”老商號在春熙路上先後開設了交通公司、恆興綢緞莊和新興綢緞莊。1936年,“益晉恆”更名為“福泰和”。1948年,“福泰和”老闆轉移資金到香港,結束了在大陸的經營。“益晉恆”的資產總值摺合黃金約一萬六千兩,在當時工商業基礎薄弱的成都算得上屈指可數的大戶。

春熙路上的“老字號”還有以石櫃臺為標記的廖廣東刀剪鋪,鐘錶眼鏡行業的及時、亨達利、亨得利,以中西式麵點精美而聞名的耀華餐廳,曾在成都鞋業獨佔鰲頭的華勝鞋家,字畫裝裱工藝堪與北京榮寶齋媲美的“詩婢家”,享有“中華老字號”美譽的龍抄手餐廳等等,它們有的幾經曲折傳承至今,有的已經在歲月中消逝。春熙路的繁華中有它們舞動的身影。

“百年金街”春熙路 歷史不落 繁華依舊

包羅萬象 延續百年的歷史與時尚

春熙路建成後,東、南、西、北四段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營風格。

春熙北段商業以匹頭業、百貨業為主,多售舶來品。除此之外,街段上彙集了從事金銀珠寶業的鳳祥銀樓、娛樂業的三益公、旅館業的春熙館店、百貨業的益大、鐘錶業的時昌等商號。北段路口是重慶銀行新建的辦公樓,氣勢宏大,成為該路段上的標誌性建築。在北段上,還有一家名為恆義升的襪衫廠,所有者鄧遜謙是當時成都商界為數不多的女強人之一。此外,經營呢絨綢布的商號大多位於此路段。

春熙路南段的春熙大舞臺舊址處開設了中國國貨公司,專營國產手工業製品。20世紀40年代後,南段上增開了五六家西藥店,雖規模均不算大,卻著實方便了四方百姓。由著名會計師謝霖創辦的正則會計師事務所也在南段開業,附設會計補習學校。還有一家名為“中秋味”的小吃館於學校旁開門納客,長期受到市民歡迎。

20世紀40年代中期,專售高檔商品的商行開始在春熙路東、西段興起,其中的“國泰”“美琪”商行知名度較高。西段上開設了一家名為“擷英”的豪華餐廳,常有軍政機關、社會法團人士光顧。到了四十年代後期,西段開始有了迅猛發展,幾乎與南、北段形成鼎足之勢,最為著名的當數成都金融和實業界鉅子藍堯衢興建的豫康大樓,這幢建築在當時的成都算得上大型建築,豫康銀行即於此營業。與豫康大樓連接的全國聞名的上海商業銀行,其建築也以美觀華麗著稱。豫康大樓對面便是有名的一樓一底、中西合璧的耀華茶點室。西段之上還開設了專營高檔西裝的新亞西服店,這也是春熙路上唯一一家高級服裝店。還有張大千支持下開業的國際藝術人像照相館,首家發售西式賬簿表單的四川賬表工業社,專售高檔毛線的華光百貨等等,這些商號將春熙路西段推向繁華。

現如今,說時尚與繁華,春熙路早已成為成都人繞不開的詞彙,就像上海人繞不過南京路,北京人繞不過西單一樣。春熙路早已和香港銅鑼灣、上海南京路、臺灣西門町等街道一起被列入中國“十大商業街”,這是成都的榮幸,更是錦江區的驕傲。

今天,這條取意“眾人熙熙,如登春臺”的商業街已成為成都魅力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近一個世紀的商氣在這裡流動彙集,全國乃至世界的流行品牌在這裡登臺亮相。春熙路的燦爛閃爍著成都的夜與晝,既有歷史的斑駁,也有時尚的鋒銳,一切都在和諧地交融,用一種包羅萬象的氣度容納著這座城市的繁榮。

時尚與繁華始終在這裡上演與延續,歷史與現代始終在這裡交相輝映。這就是春熙路,獨一無二的春熙路,既包容又個性的春熙路。它是歷史的舞臺、成都的舞臺、你我的舞臺。 (王嵐/文 圖:謝平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