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傳統經濟學使用“理性人假設”“期望回報”“期望效用”等方式研究人們的投資行為,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萊斯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悖論,動搖了傳統經濟學的根基。這個悖論表現出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會表現出自相矛盾的選擇。

接下來,我儘量用比較簡單易於理解的語言,大致介紹一下什麼是阿萊悖論。

在1952年,阿萊斯針提出了一個挑戰,該挑戰被學術界稱為“阿萊斯悖論”。挑戰中包含了兩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

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第二組實驗

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大家可以想下,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分別在兩組實驗中如何選擇?

實驗結果:在第一組實驗中,大多數人確實選擇了A,因為大家喜歡確定的收入,而不會去冒險選擇B。而在第二組實驗中,大多數個體卻選擇了D,因為很多人覺得有可能什麼都沒有,我應該冒險選多的。那這個現象為什麼這稱為悖論呢?

如果從數學期望來說,B的期望值是比A高的,但是經濟學告訴我們,人們並不是以獲得錢的數字為依據進行選擇,而是以他獲得的滿意度為最終依據進行選擇。按照主觀期望效用理論中的確鑿性原則,如果你選擇了第一組實驗中的A,那麼按照公式計算推導,你應該要選擇第二組實驗中的C;或者你在第一組選擇了B,你應該也同時會選擇D。悖論就體現在實驗結果和數學理論相違背,說明人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完全理性的,人們並沒有通過理性的思考得出最優的結論。

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如何解釋這個問題?於是科學家把金融學往前推進,形成了“行為金融學”,其實行為金融學是把心理學融入到學科中。通過把心理學引入經濟學的方式,解釋了這個悖論。他們認為:當面臨收益時,人們是風險厭惡的,但是當面臨損失時,人們是風險偏好的。這有點繞口,簡單說來,人們在盈利的時候是不喜歡風險,但是在虧損的時候又喜歡風險。

如果很難理解這個結論,那再看一個例子

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第1種就屬於收益模型,大部分人是選擇A。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說你去飯店吃飯,飯店告訴你,今天有優惠活動,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打五折,一種是給你一個抽獎機機會,有可能面單,也有可能付全款。大部分人面對這個都是選擇打五折。

第2種就屬於損失模型。這時候人們會從第1種的風險厭惡轉移到風險偏好上來,轉而選擇B選項。這就為什麼能解釋很多人買了幣以後,一套套很久,因為你面對虧損的時候,是喜歡風險的,這時候總是願意持續持有等待翻本。而如果幣上漲到沒有虧損以後,人們總是急於賣出落袋為安,因為你那時候有風險厭惡的。

上面這個例子也是一個悖論,也就是你在第一種情況選了A,第二種你應該也要選擇A,但是大部分人選擇的了B,這也就是說明人們的心理行為實際上會影響他們的投資結果。同時,行為金融學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人們對於收益比起損失更敏感,就好比你得到1000元的喜悅是低於失去1000元的痛苦。

瞭解這個有什麼意義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行為經濟學最主要的是分析人的心理對於投資的影響。通過學習,我們也可以更為準確的認識自己,並且瞭解市場的普遍錯誤行為,有助於於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阿萊悖論、行為金融學、賺少賠多?幾個例子給你說明白怎麼回事

不管是股市還是數字貨幣市場,技術和理論分析是一個方面,但更大的方面是投資心理的作用與反作用。天天聽小夥伴說莊家拉盤砸盤,說割韭菜,說洗盤等等,這些操作最本質的意義在於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和心理,讓大家在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操作。通過學習和鍛鍊,才有可能不斷調整和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在獲利和虧損的時候做出相對冷靜和準確的操作。

數字貨幣市場還是相對小眾的市場,莊家對於市場的操作影響還是很大的,面對漲跌幅較大的市場,如果你能控制好心態心理,也就成功駕馭了市場。前段時間BTC從6600驟然下跌到3000多的時候,很多幣都已經超過了50%的跌幅,市場一片哀嚎,那時候大家心態很多都已經崩了,覺得幣圈要完了。但是這兩天大盤漲了一些,BTC也就剛剛達到3800,很多人就已經按捺不住,覺得牛市要來了,就想著抄底加倉。其實這種心態並不正確,是一種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心理,完全不管現在是熊市的基礎環境,對於盈利的渴望已經遠遠超過了風險的恐懼。只有等大盤真正反轉且明朗的時候,再改變對於風險的態度。

<strong>鄭重聲明,以上整理自tokenclub分析師A神。您的關注是小白前進的動力,多多點贊會變好看,多多留言會變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